复工“四字诀”

2020-04-20 06:49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营户海宁义乌

3月17日上午,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245名境外采购商乘坐包机来到义乌采购。此时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已有一个月。

2月18日,“待机”20多天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二区市场率先开业,上万名经健康审核的市场商户正喜迎全球客商的到来。

同一天,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市场也迎来复业日,东升路市场、东市场、联合市场、北市场等25个市场(公司化交易区)全面复业,国际纺织之都恢复了往日热闹。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同一天,浙江两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市场开业,无疑是浙江经济重要的风向标。

为确保“疫情防得住,发展搞得好”,浙江正努力作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考卷”,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也在这场“大考”中砥砺初心使命。截至3月中旬,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接近100%,产能恢复率105.7%。

“云”字诀:复工“云订单”

“物流通了吗?”“什么时候能发货?”看到朋友圈的信息,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市场的东市场经营户叶瑞华的老客户们纷纷私信给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下订单。

尽管疫情尚未完全消退,市场里人气也不算旺,但叶瑞华干劲十足。“市场复业,意味着离行业复苏不远了。”叶瑞华兴奋地告诉记者,消息一发出,服装企业“坐”不住了,上游的面料加工企业也“摩拳擦掌”。

叶瑞华是台州温岭人,在轻纺城市场做了17年面料生意。2020年春节,因为忙着研发新品,叶瑞华没回老家。几天前,听闻市场即将复业,他早早地做了登记认证,申请了“健康码”,他顺利成为首批复业经营户。一上午,叶瑞华收到了4位客户的“云订单”,大约五六万米布。“小部分有现货,等物流开通后马上就能发货。”叶瑞华笑着说,大批量的货,需要工厂生产,预计也不用等太久,“上午联系了一家工厂,他们明天就开工。”

一手抓市场复业,一手防疫情扩散。为了让市场能有序复业,相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努力。

据悉,为鼓励经营户积极复业,柯桥区准备了200万元的“复工红包”。凡是通过“智护纺城”系统进行登记,并于2月18日至20日复业的经营户,就有机会通过摇奖分得红包。此外,柯桥区还出台政策,对承租轻纺城市场(含钱清原料市场)内国有(国有控股)资产类经营用房的租户,减免一季度物业管理费,助力经营户渡过难关。

目前,柯桥区共有3万余名党员主动参与到志愿活动中,诸多纺织人也赫然在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是党员,我先上”,在中国轻纺城,党员经营户再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第一线。

“联”字诀:“党建+单元”作战有序开市

在义乌港港区,一辆辆货车在专营国际贸易业务的义乌港物流中转站排队,货物将在这里完成拼箱,出口到世界各地。

3月1日,杭州四季青迎来复工,外卖小哥将外卖放到市场设置的外卖、快递临时放置点。本刊记者 陆伟 摄

疫情之下,有“世界超市”之称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举一动牵动全球小商品贸易神经,也直接影响上中下游产业链上企业的复工复产。自2月18日开业以来,中国小商品城党委结合市场“党建+单元”作战体系,发动党员积极参与市场防疫、秩序维护、红色代跑等服务工作。同时,发动党员经营户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复工复产,提振了市场信心。

一支部书记叶春林在国际商贸城一区一楼经营儿童玩具,往年春节后玩具行业会迎来旺季,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客流量明显下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维护客户,保证一定的订单量,等疫情过去了,就能衔接好,让生意走上正轨。”叶春林没有因为市场客流减少而空闲下来,反而比平时更忙。一方面他要安排支部党员开展防疫工作,在网格单元内做好服务、监督,另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老客、熟客进行微信商贸沟通,“有时候困难也是机遇,我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好好思考,改变一些经营方向,努力求新求变,等困难过去了,没准市场会变得更大。”

而自2月18日市场开市起,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季文化便成为了市场一战区C1-2A的网格长,同时还多了一个身份——“党建+单元”(三级)巡查员。每天,他在完成网格长职责的同时,还要在市场里进行巡查。“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可以让市场交易更加安全放心,这样国外采购商才会加速回流义乌采购,积压的市场需求将会得到有效释放。”季文化说。

据了解,“党建+单元”三级作战体系是疫情下义乌商城集团创新的一种全新的市场管理模式。“一级作战单元以所在市场公司班子、市场支部书记等为主体,二级作战单元由区块管理员组成,三级作战单元以经营户网格长为主要力量。”义乌商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级单元紧密相连,形成“金字塔式”的作战整体,公司干部、市场党员、团员青年、普通群众为主要群体共同参与联防联控,数字化精准管控,标准化场内管理,共同织密市场疫情防控网。

“早”字诀:开往春天的“直通车”

2月17日凌晨时分,云南镇雄人郭方琴从大巴车窗往外看,出了浙江永康东的高速口,只见永康市国际会展中心灯火通明,“欢迎镇雄籍新永康人回家”的横幅格外抢眼。同车的几个小伙子已在欢呼:“永康,我们回来了!”

这趟“返工直通车”,从云南到浙江开了近30个小时。车一停,等候在那里的永康市委书记金政说:“希望更多员工能尽早返岗返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名客商从四季青市场门口经过。本刊记者 陆伟 摄

永康作为工业大市,中小企业较多,外来人口集聚,约有7万家在册工业企业和登记工商户、9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50多万外来人口。疫情冲击下,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最困扰企业复工的是用工缺口大、员工返岗难问题。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中,浙江永康市较早推出红色担当“助企八条”举措保障企业防疫复工“两不误”,率先提出“千方百计抢人才、抢工人、抢物料、抢订单”,紧急开辟镇雄返永“红色专线”,并派出两个工作专班,自驾赴云南镇雄、贵州罗甸等地开展劳务对接,会同当地政府开通“绿色通道”协助务工人员返永,切实服务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目前,该市已累计开行“返岗直通车”4337辆、“返岗专列”53列,累计接回务工人员15.6万人。

“图”字诀:一图跨越“万水千山”接人

3月9日下午5时许,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载有40余位安徽省岳西县务工人员的“新海宁人”专车缓缓抵达。其中,26人要去尖山新区(黄湾镇)就业工作。在专车下车点,招募到新员工的区(镇)企业早早安排好车辆等候,经过测体温、登记信息、扫健康码等步骤后,他们热切地把新员工接回企业。

劳务工人是当下企业复工复产急需的“第一生产力”。在海宁,目前累计开复工的人数已超过20万人,其中有近8万人,是海宁派出招工小分队、工作组,用20多天的时间,分别从外地以各种形式“接”回来的。

因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3月9日晚上,海宁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足足霸屏2分49秒!

去哪接人?怎么接到人?海宁的答案在一张用工分布图里。这张图显示了海宁市所有的市外员工共29.32万人,比较集中地分布在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别看只是一张图,背后是海宁党员干部花了三天时间,深入企业走访、填表,全面动态排摸企业用工情况,通过大数据摸清了海宁28448家企业的用工来源,具体到每个工人来自哪个乡镇哪个村;还迅速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库,并通过驻企联络员为重点复工企业量身定制省外招工方案。

正是凭借手中这份“攻略图”精准施策,海宁成为浙江最早启动接返外地员工的地方。由市领导带队、30多名机关干部和50多家重点企业代表组成的招工小分队,带着用工分布图跨越“万水千山”,分四路奔赴云南、贵州、四川、河南,在各劳务联系重点地区,想方设法招录新员工,开辟用工“第二战场”。在四川宜宾,招工小分队联手当地人社部门,不仅接到了老员工,还招到了新员工;在河南商丘,招工小分队一天至少要跑四五个乡镇;在云南昭通,招工小分队直接下沉到村,与村民面对面做起了招工工作。此外,海宁针对性地制定了后续疫情管控措施,点对点开通了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宜宾、河南商丘的专列。

猜你喜欢
经营户海宁义乌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深入市场调研,推进“以展荣市”
天下奇观海宁潮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让经营户的“小确幸”再多一点
“诗路义乌”诗词曲大赛启事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海宁丹”与“兰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