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似性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基于曹文轩中英双语作品集的研究

2020-04-26 07:40詹全旺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曹文轩鸽子儿童文学

赵 静,詹全旺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象似性(Iconicity)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卢卫中认为翻译过程中采用象似性的视角和切入点有助于语言形式的翻译,有助于形式附加义或示意效果的再现与传递,有助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形神皆似”翻译效果的实现[1]。 随着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脚步的加快,中国儿童文学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带来了儿童文学翻译市场的日渐蓬勃和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日趋丰厚。 儿童语言特征的转换是儿童文学翻译语言的重要议题。 因此,本论文主要选取曹文轩中英双语作品集的两部代表作《火桂花》[2](P16-65)和《凤鸽儿》[3](P3-6),定量定性分析原文和英译本之间的象似性原则的分布情况,以期为儿童文学文体翻译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拓展象似性的研究视野,为今后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

一、象似性与前景化

从翻译美学角度来看,刘宓庆认为,翻译是一个审美再现过程,即审美主体(译者)借目的语(TL)对审美客体(原文)的审美构成的再现过程。象似性是取得特定文体效果的有效机制[4](P43-46)。句法象似性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中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是整合语言机制同艺术效果使文本“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体学解释。

语言象似性观念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对“词”与“物”关系的争辩以及我国先秦哲学家关于“名”与“实”的讨论。1902 年,符号学家皮尔士把符号分为象似符(icon)、标记符(index)和象征符(symbol),其中象似符又分为映象符、拟象符和隐喻符三类,这种区分构成了象似性研究的符号学基础。 根据王寅的研究,“象似性”一词在国内首先经许国璋由iconicity 翻译而来[5]。 此后,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一文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注解: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6]。 王寅结合自己的研究,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性相似的现象”,并按“象似性”存在的语言单位将其分为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7]。目前,认知语言学界对句法象似性原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种:数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8](P10)。 王寅认为象似性是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以上四种原则的具体运用,就可使语篇获得“前景化”“突出”或“偏离”的文体特征[7](P39)。

象似性理论已展现其跨学科的能力,国内外学者将其与翻译研究、文体研究以及广告、商标等应用文体结合进行初步探讨,颇有成效[9]。 同时,近几年国内学者象似性的研究对象多采用小说、诗歌等文本,较少涉及儿童文学文本。如李媛针对《王尔德童话全集》两个中译本从语言的象似性和前景化文体翻译做对比研究[8](P12);冉吉意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国儿童文学语言特征及其英译研究,以中国儿童文学的语言特征和英译为落点,利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做翻译研究[10](P4-10)等。之前学者对于象似性原则在翻译应用中的研究多集中在诗歌和文学翻译中且大部分研究是定性研究,而利用象似性原则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则更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以曹文轩中英双语作品集的两部代表作《火桂花》和《凤鸽儿》的原文和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数量象似、顺序象似、对称象似、标记象似四个主要句法象似原则进行比较。主要探讨两大问题:

1.象似性四个主要原则的运用是否存在于原文及其译文之中?哪些象似性原则在译文中运用的更为普遍?

2.根据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译文运用象似性原则有何差异?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曹文轩中英双语作品集的两部代表作《火桂花》和《凤鸽儿》的原文和译本。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2016 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是首位获奖中国学者,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 同年9 月,由曹文轩所著和英国译者Helen Wang(汪海岚)所译的《曹文轩双语作品集》正式出版。 Helen Wang 为知名英语译者,在大英博物馆工作,曾翻译曹文轩经典代表作《青铜葵花》,具有较强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套讲述中国故事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内容是中国的,主题却是世界的。《火桂花》和《凤鸽儿》是这套书的其中两本。《火桂花》讲述了农村女孩婉灵的故事。 婉灵自小忍受各种冷漠和非议,与外婆相依为命,但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关爱,彰显了“纯真”“友谊”和“博爱”的主题;《凤鸽儿》围绕一只叫“凤”的鸽子,讲述了秋虎和夏望两个同样热爱鸽子的孩子的经历与遭遇。 两个人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变故和贫穷,因为这只鸽子,还发生了矛盾冲突。但也正是因为这只鸽子,两个人萌生出了宝贵的友谊和惺惺相惜的情愫, 共同实现了成长。 《凤鸽儿》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但其中蕴含的关于爱、友谊和尊严等深意,让人喟然长叹。

两部作品的故事主人公分别是两个女生和两个男生,话题不同,主题却一致表达了友谊和爱,译者也是同一人,具有一定可比性。 汪海岚在翻译中做到了信、达、雅,不仅准确翻译出作品内容,还把故事中附带的美的灵魂和意蕴传达了出来。 因此,从象似性视角分析原文和译本如何实现 “形神皆似”,可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拓展象似性研究视野,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为完善研究结果,设计了以下研究步骤:首先,对两部作品的原文和译文做整体观察,人工标注常出现的句子、用法,形成初步假设。表1 为整体特征,描述四个句法象似性在两部作品中的应用。 对于语言风格的把握通常基于直觉和第一印象, 譬如, 有经验的读者会对译本有某种感觉,却很难详述是哪个方面引起的,但这种主观感觉对分析文本文体风格大有裨益;其次,利用语料库标注软件AntConc 3.4.4w 和中文分词软件ICTCLAS4J处理原文和译文。 主观感觉不能替代目标语言的客观分析,因此,在初步设想的基础上做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工具,但也需要人工逐一检查计数,形成表2-表5;最后,定量的数据还需要结合定性分析。 主要从跨文化和对比研究的角度分析解读存在的差异和共性,并选取部分片段加以分析佐证。

三、 结果与讨论

(一) 四大象似性原则在原文和译文中的分布

针对研究问题1,象似性四个主要原则的运用是否存在于原文及其译文之中?哪些象似性原则在译文中运用的更为普遍?表1 为句法象似性四大原则在中英双语中的总体分布, 表2-表5 对应每一种象似性原则的分布。

由表1 可见,四大象似性原则在两部作品中都广泛使用。数量象似性原则在《火桂花》与《凤鸽儿》的原文中分别使用了24 个 (20.0%) 与35 个(25.9%),在译文中分别使用了22 个(15.9%)与28个(22.6%);标记象似性原则两篇原文中分别使用了19 个(15.8%)与23 个(17.0%),译文中分别为21 个(15.2%)与23 个(18.5%);对称象似性原则在两篇原文中分别使用了48 个 (40.0%) 与38 个(28.1%),在《火桂花》译文中高达65 个(47.1%),而《凤鸽儿》译文中有40 个(32.2%);顺序象似性原则在《火桂花》与《凤鸽儿》的原文中分别使用了29个(24.2%)与39 个(28.9%),译文则分别为30 个(21.7%)与33 个(26.6%)。 总体来说,《火桂花》原文为120 个,译文138 个;《凤鸽儿》原文为135 个,译文124 个。

表1 象似性原则在《火桂花》和《凤鸽儿》中的总体分布

由表格反映出的数字来看,对称象似性原则和顺序象似性原则被两部作品广泛应用,译文基本上较贴合原文;但在数量象似性原则上,两部作品的译文都与原文有所差距,标记象似性原则贴合度较高。 具体每个原则下,两部作品的分布统计情况见表2-表5。

(二)象似性原则运用的比较分析

针对研究问题2,译文运用象似性原则有何差异? 本节将对四大象似性原则逐一讨论。

1.数量象似性原则。 语言形式的数量与意义的数量(即力量和程度)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即象似关系。也就是说,“形式愈多,意义愈多。 ”[11]作者或说话者可以借句子或篇幅长短的选择、重复的运用等手段映衬所要表达的意义。 对于数量象似手法,汉英语言具有较大的共性特征,因此,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可采取相应的数量形式。本研究中数量象似性原则的收集整理也正是以“重复”为特征获取的(见表2)。

表2 数量象似性原则的分布

表2 是数量象似性原则的分布情况,表格中统计的数字主要是以数量相似性原则“重复”的特征计算的。 由表2 可以看出,《火桂花》的原文和译文均相差无几,基本吻合;《凤鸽儿》的使用数量明显比前者高,同时原文大量使用,译文中稍有差别。这也与汉英语言的共性特征相符, 进行翻译转换时,有对应的数量形式。 如:

例1 她一个人去学校,一个人回家。仿佛那路是她一个人的路,那学校是她一个人的学校。像其他孩子喜欢玩耍一样,她也喜欢玩耍,但她都是独自一个人玩耍。虽然是一个人的世界……

——《火桂花》

She went to school by herself, and went home by herself. It was as though the road was hers, as though the school was hers. Hers and hers alone.Like other children, she loved to play, but she always played by herself. ——The Cassia Tree

短短几句话,曹文轩描写了婉灵受到冷漠和排挤,一个人孤单无助的状态。为强调婉灵的孤独,原文中作者重复使用了“一个人”6 次,渲染出孩子内心世界的孤苦。 译文也相应采取数量象似原则,重复使用“by herself”反身代词3 次,3 次“hers”,讲述婉灵没有小伙伴愿意和她一起玩, 只能独自一人玩耍、上课的无奈。 在翻译“韵味”的传达上,可以让目标读者感受到婉灵的孤独, 同时形式上也互相照应。

例2 这一天, 当夏望又用一方手帕将他家的一只鸽子带到学校时,一直在旁边看着的秋虎忽然说:“我也有一只这样的鸽子!”……“我也有一只这样的鸽子”在那么多的目光之下,秋虎的声音变小了,仿佛自己在说一个谎言。……“你们不相信吗? 不相信拉倒,反正我有一只这样的鸽子”

——《凤鸽儿》

One day, when Xiawang brought one of his pigeons to school in a handkerchief, Qiuhu, who had been watching from the side, burst out: “I have one of those pigeons too! ” “I have one of those pigeons…”With all those eyes on him, Qiuhu’s voice went quieter, as though he were telling a lie. “You don’t believe me? Well, believe what you like! But I have one ofthosepigeons…” ——A Very Special Pigeon

《凤鸽儿》中这一段对秋虎的神态描写,整段总共有6 次重复说“我也有一只这样的鸽子“,但每一次的神态和语气都不一样, 刚开始的情不自禁,到大家目光都转向他时的怯生,再到心理上的强行说服,把秋虎对于鸽子的喜爱以及急于在伙伴们面前炫耀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译文中也是重复描写,同时略微增减部分语言,体现其差别。 总体而言,两部作品中对数量象似性原则的应用以重复为主,加上英汉两种语言的共性特征,翻译转换得以实现。

2.标记性象似性原则。 王寅根据象似性理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总结出了标记象似性原则:“标记性从无到有的顺序象似于认知的自然顺序及组词的一般顺序;有标记象似于额外的意义,无标记象似于可预测的信息[12](P53-58)。在句法层面标记性象似性主要表现在主语和句法位置两个方面,具体统计见表3。

表3 标记性象似性原则的分布

可见,《火桂花》和《凤鸽儿》中标记象似性原则运用较少,但原文和译文基本保持一致,如:

例3 秋虎终于发现,原来,他的个子是比夏望高出一头的。 ——《凤鸽儿》

Qiuhu discovered that he was, in fact, a head taller than Xiawang.——A Very Special Pigeon

这句话的“原来”作为插入语,插入陈述句中,打破了原有的思维顺序, 反而起到标记提醒的作用,读者此时仿佛能想象到秋虎那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对应的英译本中,Helen 也插入“in fact”,打破原有正常句序,将其文体特征翻译出来。

例4 桂花树下,一堆芦苇正在燃烧!

——《火桂花》

Beneath the cassia was a pile of reeds, and it was on fire!

——The Cassia Tree

婉灵碰巧看到桂花树着火的一幕,原文中是正常句序,译文为凸显具体位置,使用倒装句特别标记是在桂花树下,强调这场火的意义,这种积极调整能充分利用英文倒装句让目标读者感受到这场火与桂花树的联系。 总体而言,两部作品中对于标记性象似性原则的使用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儿童文学的受众是少儿,语言标记句式复杂反而可读性不高。

3.对称性象似性原则。 对称象似性指在概念上具有同等重要性和并列关系的信息在表达上也具有对称性[13](155-165)。换言之,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形式的并置(juxtaposition)意味着意义或思想上的相同和并列。 对称象似性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手段,故翻译时往往需要采用相同的手段译出,以传递相同的修辞和交际效果。Norman 曾说,人类对于对称的痴迷可以追溯其生理基础,即人体是对称的。 从认识语言学角度来看,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故对称即是美,翻译中也是如此。对称性象似性原则主要有类比和对偶(见表4)。

表4 对称性象似性原则的分布

由表4 可知,两作品均使用了大量对称性象似性原则, 其中 《火桂花》 的译文中更是占比接近50%,且对偶修辞更多;《凤鸽儿》中类比和对偶使用的比例相差不大, 但较之其他象似性原则的使用,对称性象似性还是略胜一筹。 在翻译中再现原文的特殊结构信息就等于传递了原文整体信息中的重要部分,同时还可以增强文字的感染力。 这一原则的例证很多,如下:

例5 那些鸽子, 不像其他品种的鸽子会五颜六色的,它们颜色很简单,要么是灰色,要么是黑色,要么是灰黑相间。那灰,灰得纯粹,那黑,也黑得纯粹。

——《凤鸽儿》

Xiawang’s pigeons were not like other breeds of pigeon that come in a variety of colours. Each bird was a single colour: some were grey, some were black, some were a colour in between grey and black. The grey was a pure grey, the black was a pure black.

——A Very Special Pigeon

《凤鸽儿》的这一段,是站在秋虎的视角,描写夏望家鸽子的名贵。 仅是颜色这一角度,作者用了相同的句式 “要么是……要么是……” 以及“那……,也……”强调鸽子颜色的纯正,暗示其品种名贵,同时也从侧面看出,秋虎对于鸽子的热爱,细心观察每一个鸽子的颜色。对此,译文也采用相似句式进行翻译转换,“some…some…”, 句式几乎完全一致,形式上的韵也传递出来。

例6 风霜两百多年, 这棵桂花树早已盘根错节,以一副苍劲的风采矗立在那里。 那树干粗硕敦实,枝枝杈杈,粗粗细细,曲曲折折,向四周扩张,枝条或向下,或向上。

——《火桂花》

Two hundred years of wind and frost had twisted the tree’s roots and gnarled its branches, but the trunk had grown straight and strong. And from that solid, rough trunk grew branched thick and thin that twisted and curled all the way to tips that pointed up or pointed down. ——The Cassia Tree

蒋金锦关注曹文轩《草房子》语言中的名词个性化的意象性、动词的口语化和活泼生动、短句的运用、色彩的运用等[14](P6-8)。 从《火桂花》这一小节对桂花树的描写可以得到印证,曹文轩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善于运用短句,动词生动活泼,同时还多用叠词。汪海岚的译文也同样精彩,多处并列形容词,善于使用如“straight and strong” “ thick and thin”等并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上又与源语文本完美照应。 综合来看,大量使用对称性象似性原则,不仅可以找到其生理哲学基础还可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故英译过程中,这一原则得到广泛使用。

4.顺序性象似性原则。 英汉篇章中主要存在两种篇序,即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根据沈家煊“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6](P6), 就翻译而言,我们认为,篇章层顺序象似性的翻译转换应以对源语顺序的模仿为主,以调整为辅。顺序性象似性原则主要分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文学或历史故事创作中多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而空间事物的描写顺序受人身体经验的认知制约和影响, 而且多以人的视觉感知为基础。 本研究中应用时间顺序性象似性原则较多。

表5 顺序性象似性原则的分布

由表5 可知,《凤鸽儿》和《火桂花》对于顺序性象似性原则的使用偏向使用时间顺序性,其中《凤鸽儿》使用的顺序性象似性原则略多于《火桂花》,下面具体分析。

例7 他把小鸽子放在一堆棉絮里, 上学前喂一次,中午放学回来喂一次,晚上喂一次,睡前再喂一次。

——《凤鸽儿》

Qiuhu put the little pigeon on a pile of cotton wadding. He fed it once before he went to school,came home at lunch time and fed it again. He fed it a third time in the evening, and a fourth time before he went to bed. ——A Very Special Pigeon

这一节描写秋虎在公鸽子和母鸽子都不管新生的小鸽子时,他细心的呵护,每天按时喂食,按照时间顺序还原了秋虎每天喂鸽子的事件,符合受众预期,同时也能看出秋虎对于鸽子的喜爱之情。 译文中除时间状语外,添加了序数词表明每天喂食的次数,更加量化。

例8 她的头发已经烧黄,烧成了满头的卷,衣服上也烧出一个一个的洞,露出的皮肤,全都被潮湿的灰烬染成黑色,脸也是黑色的。映衬之下,她的眼白竟然是那么地白。 ——《火桂花》

Her hair was pale and frizzy from the fire. You could see her pale skin through the holes that had burned through her clothes. Everything was stained black with wet soot. Her face was black too, which made the whites of her eyes stand out.——The Cassia Tree

这一段描写了婉灵在帮助扑灭桂花树下的大火后的容貌,按照空间顺序从头发到皮肤到脸再到眼睛,如此详细的描述是为了表明婉灵在全力以赴的救火,凸显婉灵善良的性格,同时与人群中村民的质疑形成鲜明的对比。译文也是按照空间顺序来翻译的,做了适当调整,比如调整了皮肤和衣服的顺序,受限于英语句法,总体来说还是完成了顺序性象似性翻译转换。

总之,在分析了四大象似性原则之后,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译文在使用这四种原则时有一些差异。 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1.两个译文均广泛使用象似性原则进行翻译转换,且基本做到形神具似;2. 英译本大量使用对称性和顺序性象似性原则, 丰富语言魅力的基础上也能将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化”文体凸显,究其根本,可以归纳到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语言的体验性;3.译者具有象似性意识,能够在中英双语中进行转换,但会根据不同主题,英语句法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改为:同时译者会根据不同主题、不同的句法规则,适当调整目标语言的句式), 所以会出现英译本和源文本有些许差别的情况。

四、结语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曹文轩中英双语作品集》的两部代表作《火桂花》和《凤鸽儿》的原文和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数量象似、顺序象似、对称象似、标记象似四个主要句法象似原则方面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两个译本中的语言使用均具有象似性特征,其中使用更多的是对称性象似性原则和顺序象似性原则,而对这些原则的运用也更能体现出原文美学文体特征。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都可以看出译者偏向于使用排比和对偶等符合对称象似性原则的句式,从而使译文能更好的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用语言形式再现曹文轩的原文的独有文体特征。 总之,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利于增强译者的象似性意识,服务于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走出去的大背景。

猜你喜欢
曹文轩鸽子儿童文学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鸽子,飞吧
两袖清风
鸽子高高飞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小鸽子,飞起来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