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摛文院编《杜律分韵》版本述略

2020-04-28 07:07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杜诗生字朝鲜

袁 成

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出版的《杜诗丛刊》影印杜甫诗集四十种,共四辑七十三册,其中收录朝鲜版本两种,一种是《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第三辑第四十四册至第四十七册),一种是《杜律分韵》(第四辑第六十八册)。自从上世纪末,《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在中韩学界都颇具研究热度①;至于《杜律分韵》则少有人问津②,笔者将主要从文献版本的角度略陈管见。

一、《杜律分韵》成书经纬

自高丽以来,朝鲜半岛的崇杜风气日益盛行,乃至李氏朝鲜时期,朝鲜学者自主翻译、注解、辑纂的杜甫诗集更是层出不穷。《杜律分韵》成于朝鲜正祖时期,另有《陆律分韵》与之同出。根据文献中出现的指称,《杜律分韵》与《陆律分韵》可以合称为《杜陆分韵》,亦称《杜陆律分韵》《杜陆律韵》。学界一般认为《杜律分韵》成于正祖二十二年(1798),结合《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和《日省录》,我们能对其成书过程有更为具体的认识。

正祖二十一年(1797)五月二十二日,李祘(1752-1800,1776-1800在位)下教编纂《杜律分韵》与《陆律分韵》。按照李祘最初设想,杜律七百余首尽数收录,而陆律则拣选八九百首。

杜律及陆律无论五、七言,欲为以韵类聚,如《唐诗韵汇》凡例。陆集则直提学与前参议韩晩裕及两翰林先为看阅,限八九百首抄选誊出,书役则抄启文臣中可合人使之入来。杜诗则检校待教与李书九、睦万中同为看检于内阁,而杜诗五、七律,不过为七百余首,此则无容评选,尽为誊出割付,可也。③

次日,李祘得到李晚秀(1752-1820)的反馈,杜律的纂辑要比陆律简单许多。

上曰:“《陆律分韵》之役,未知为几许耶?”晩秀等曰:“诗选、诗抄等篇参互搜阅,而原韵浩汗,故猝难汇分矣。”上曰:“通韵则从首句为之,未知如何?”晩裕曰:“从多无妨,大抵杜诗则韵法甚严,故律韵七百余首内,通韵不过二首,而陆律则通韵处甚多,未免驳杂之叹矣。”上曰:“杜律通韵,岂但二首而止乎?何其易言也?”仍教晩秀曰:“卿等斯速退出,众力以攻之,无踰今日,以为完役之地,可也。”④

今所见《杜律分韵》收五律626首、七律151首,凡777首。但在编纂之初,所录诗数略有出入。

上曰:“杜律总计为几首耶?”书九曰:“五律六百二十七首,七律一百五十一首,五、七律总计为七百七十八首矣。”⑤

根据五月二十四日李祘与李书九(1754-1825)的对话,《杜律分韵》原定为778首。至于正式颁布时,五律被删去一首,乃成今日之所见。李祘“无踰今日”的催促未免过于夸张,实际上《杜律分韵》完稿于五月二十六日⑥,从下教至完稿亦不过五日。

《陆律分韵》本可以与《杜律分韵》同日完稿,但李祘改变原来的设想,准备也将陆律尽数收录。

上教晩裕曰:“陆律选抄何间可以讫工乎?”晩裕曰:“今日内期于讫工矣。”……上曰:“人见各自不同,选抄之际,终欠圆满,且以古人所选诸本见之,各有异同,况今人所见乎?杜律既以全数移誊,陆律亦以全数为之,则何如耶?”晩秀曰:“全册割付,诚好矣。”⑦

五月二十九日,《陆律分韵》亦完稿⑧。李祘在六月赏赐负责校阅、监印、缮写御定诸书的大臣,“诸书”之中即有“《杜律分韵》二册(印本校正、写本校正),《陆律分韵》十三册(印本校正、写本校正)”⑨,可见至少在正祖二十一年(1797)时已有试印本。次年(1798)三月二十九日,李晩秀反映说:“《杜陆律韵》从近当继印,而《杜律》监印之人,或在外,或有颐,只余一人矣。”既曰“继印”则前必有“初印”。七月二十二日,《杜陆分韵》正式颁赐于诸臣。

李祘在《群书标记》中著录此二书:

《杜律分韵》五卷《陆律分韵》三十九卷(刊本)。少陵五言六百二十六首,七言一百五十一首,以韵汇分,总五卷。放翁五言一千九百八十六首,七言二千八百九十一首,以韵汇分,总三十九卷。命阁臣李晩秀、沈象奎等校对,以整理字印颁。

《杜律分韵》收杜甫五律626首(卷一至卷四)、七律151首(卷五),凡777首;《陆律分韵》收陆游五律1986首(卷一至卷十二)、七律2891首(卷十三至卷三十九),凡4877首。各韵之下皆有小计,不在此一一列出。

其后,李祘还亲选杜律五百首、陆律五百首编定为《杜陆千选》,凡八卷,以丁酉铜活字印行。李立信《杜诗流传韩国考》两次录“《杜陆分韵》八卷”,既谓“以丁酉铜铸字印行”,又云“以乙卯生生字刊行”,从字种和卷数来看,显然是将《杜陆分韵》与《杜陆千选》相混。全英兰《韩国诗话中有关杜甫及其作品之研究》将《杜陆分韵》记为八卷,张伯伟《朝鲜古代汉诗总说》将《杜律分韵》记为八卷,大抵都是与《杜陆千选》卷数相混。

关于《杜律分韵》的实际责任者,近之图书编目与研究论著表述不一。《杜律分韵》卷首皆题“摛文院奉教汇编”,而《陆律分韵》卷首皆题“考文馆奉教汇编”,其实际责任者一目了然:摛文院编《杜律分韵》,考文馆编《陆律分韵》。《杜律分韵》与《陆律分韵》末尾都附有相同的跋文,其中有“命词臣集于摛文院、考文馆(昌庆宫弘文馆)分掌厘校”之语,亦可与之参佐。但如果不加详考,则容易误以为考文馆是摛文院的下属机关。李丙畴、李立信、全英兰都将《杜律分韵》归于“摛文院考文馆” ,姜慧仙将《杜律分韵》归于“摛文院的考文馆”,朴现圭将《杜律分韵》归于“考文馆”,甚至赵睿才将《杜陆分韵》归于“弘文馆”,皆有所失当。考文馆后标注小字“昌庆宫弘文馆”是说明考文馆设在原昌庆宫弘文馆旧址之上,摛文院和考文馆是平级的两个机构,当时皆隶属于奎章阁。

二、《杜律分韵》版本梳理

今所见编目与论著之中,言《杜律分韵》版本者,或以字种称、或以年代称,名目甚繁,然其互相错杂又诸多舛误。以笔者浅见,除少量写本以外,《杜律分韵》主要有四种印本:其一曰正祖二十二年戊午(1798)活印本,其二曰纯祖五年乙丑(1805)重印本,其三曰宪宗元年乙未(1835)岭营重印本,其四曰哲宗元年庚戌(1850)完营新刊本。前两种为中央印本,后两种为地方印本。“岭营”即谓庆尚道大邱之监营,因庆尚道别称“岭南”而得名;“完营”即谓全罗道全州之监营,因全州旧称“完山州”而得名。

无论是写本还是印本,绝大多数《杜律分韵》皆五卷二册:册一含卷一、卷二、卷三,册二含卷四、卷五;卷一至卷四收五言律诗,卷五收七言律诗。

(一)戊午活印本

正祖朝戊午(1798)活印本为最早的版本。整理字铜活字本,四周双边,十行十八字,有双行小字注,上黑鱼尾。上端鱼尾之下记“杜律分韵卷×”,下端横线之上标页数。上书口右上角标韵部,比如“东”“冬”。扉页中央题“杜律分韵”,右上方题“内阁新编”,左下方题“戊午活印”。每卷卷首题“杜律分韵卷之×,摛文院奉教汇编”,第二行题“五言”(卷一至卷四)或“七言”(卷五),卷末皆再题“杜律分韵卷之×”,书末附有跋文。每起一韵部则在该韵所录第一首诗题所在行末题韵部及篇数,韵部之字上下标以方括号,而篇数为双行小字。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台北)出版《杜诗丛刊》,第四辑所收《杜律分韵》即是据戊午活印本影印。

关于正祖朝戊午活印本《杜律分韵》所据字种,有“生生字”与“整理字”两说。书末跋文曰:“内阁所藏活字皆本于世宗甲寅字,上之甲寅重印三经四书大全,乙卯又范铜三十万字,名曰生生字,用是字印是编。”跋文虽言“生生字”,然《正祖实录》《群书标记》皆云“以整理字印颁”。故今之学者常常在此二说之间徘徊:曹炯镇《中韩两国古活字印刷术之比较研究》将戊午活印本、乙丑重印本、乙未岭营重印本皆归于“整理字”之下,郑庆笃等编《杜集书目提要》称“生生铜活字”,李立信《杜诗流传韩国考》称“整理铜活字”,闵庚三《朝鲜刊杜甫诗集源流考》称“整理字本及生生字本”,全英兰《杜诗对高丽、朝鲜文坛之影响》称“有生生字本、整理铜活字刊印本”,张忠纲等编《杜集叙录》称“生生字、整理字本”。

正祖朝铸字时曾对朝鲜活字印刷史有一番梳理,详见于《日省录》,关于当朝活字制作记叙如下:

临御之元年丁酉,命关西伯以甲寅字为字本,铸十五万字,储之内阁。又于壬寅,命关西伯以本朝人韩构书为字本铸八万余字,亦储之内阁。大抵前后所铸,铸字铜体不一,其摆印也,率用湿纸均黏,每刷一版,另立数人以朱墨逐势句抹,犹患欹斜,动费时日,监印诸臣屡以是为言。壬子,命仿中国四库书聚珍板式,取《字典》字本,木用黄杨,刻成大小三十二万余字,名曰“生生字”。乙卯,《整理仪轨》及《园幸定例》等书将编次印行,命以生生字为本,范铜铸字。鍮铁一千四百斤,铸铁六百斤,鍮镴二百五十斤,取用地部工匠料廪各样物力。钱二千三百两,取用整理余钱。自十一月初二日设五炉,至丙辰三月十六日工告讫。大字十六万,小字十四万余,名之曰“整理字”,分储七欌,藏于奎瀛新府。盖其制式齐整,无丝发隙,又有汇入类出之法,比之前铸活字,至简且捷,省费省劳者不啻倍篵。

《正祖实录》亦有相似记载而又从略,另有《板堂考》可互为参看,其《活字》一节曰:“生生木字,大字十五万七千二百字,小字十六万四千三百字(甲寅造成)。整理铜字,大字十六万字,小字十四万字(丙辰铸成)。”

综合看来,生生字为木活字,壬子(1792)始作甲寅(1794)造成;整理字为铜活字,乙卯(1794)始作丙辰(1796)造成。生生字以《康熙字典》为底本,而整理字又以生生字为底本,故两者字形系出同源,显著差别仅仅在于制造材质的不同。

显然,《杜律分韵》其跋文“乙卯又范铜三十万字,名曰生生字”有误,以至于学者难辨分明,既曰“乙卯范铜”则必曰“整理字”,若写者本欲言“生生字”则跋文应止于“壬子用木”云云。由此观之,当以《群书标记》与《正祖实录》所言“整理字”为是。

(二)乙丑重印本

纯祖朝乙丑(1805)重印本为第二种中央印本。生生小字木活字本,四周双边,十行二十字,白文无注,上黑鱼尾。上端鱼尾之下记“杜律分韵卷×”,下端横线之上标页数。扉页以花纹装饰四周,中央题“杜律分韵”,右上方题“内阁新编”,左下方题“乙丑重印”。每卷卷首皆题“杜律分韵卷之×,摛文院奉教汇编”,第二行题“五言”(卷一至卷四)或“七言”(卷五),卷末再题“杜律分韵卷之×”,书末无正祖年间原跋文。每起一韵部则在该韵所录第一首诗题所在行之书眉标明韵部并围以方框。

《承政院日记》明确记载纯祖五年(1805)印行《杜律分韵》的情况:

上教曰:“内阁有何印役乎?”宗薰曰:“臣等以生生字小字方印《杜律分韵》,既自阁中印书,则无论巨细,不可无内入件,事当一番禀定件数多寡,而姑未果矣。当以几件入之乎?”上曰:“陆律则不为同印乎?”宗薰曰:“陆律卷帙稍多,故未得同印矣。”

《陆律分韵》卷帙较多,从第二次重印开始,就没有和《杜律分韵》一同印行,之后一直是《杜律分韵》单独印行。正因如此,《陆律分韵》只有正祖年间戊午活印本一种,而《杜律分韵》前前后后有四种印本。

乙丑重印本开本较小,故有“巾箱本”“袖珍本”之称。生生字一般以大字印正文、小字印注文,而乙丑重印《杜律分韵》时直接以小字印行,于是没有更小的配套字种印注文。

(三)乙未岭营重印本

宪宗朝乙未(1835)岭营重印本即庆尚道大邱监营地方刻本。四周双边,十行二十字,白文无注,上黑鱼尾。上端鱼尾之下记“杜律分韵卷×”,下端横线之上标页数。扉页以花纹装饰四周,中央题“杜律分韵”,右上方题“内阁新编”,左下方题“乙未孟龝岭营重印”。每卷卷首题“杜律分韵卷之×,摛文院奉教汇编”,第二行题“五言”(卷一至卷四)或“七言”(卷五),卷末再题“杜律分韵卷之×”,书末无正祖年间原跋文。每起一韵部则在该韵所录第一首诗题所在行之书眉标明韵部并围以方框。

乙未岭营重印本明显在版式和字形上模仿乙丑重印本,只不过乙丑重印本使用的是木活字,而大邱地方只能使用木刻本的形式,基本上可以断定乙未岭营重印本是对乙丑重印本的翻刻。2002年韩国学民文化社(大田)出版的《杜律分韵》即是据乙未岭营重印本影印。

(四)庚戌完营新刊本

哲宗朝庚戌(1850)完营新刊本即全罗道全州监营地方刻本。四周双边,十行十八字,有双行小字注,版心多为单黑鱼尾,少部分为单花鱼尾。上端鱼尾之下记“杜律分韵卷×”,下端横线之上标页数。上书口右上角标韵部,比如“东”“冬”。扉页中央题“杜律分韵”,右上方题“内阁新编”,书末牌记题“庚戌仲秋完营新刊”。每卷卷首题“杜律分韵卷之×,摛文院奉教汇编”,第二行题“五言”(卷一至卷四)或“七言”(卷五),卷末再题“杜律分韵卷之×”,书末保留正祖朝的原跋文。每起一韵部则在该韵所录第一首诗题所在行末题韵部及篇数,韵部之字上下标以方括号,而篇数为双行小字。

庚戌完营新刊本明显在版式和字形上模仿戊午活印本,只不过戊午活印本使用的是铜活字,而全州地方只能使用木刻本的形式,基本上可以断定庚戌完营新刊本是对戊午活印本的翻刻。1916年韩国多佳书铺(全州)刊行的《杜律分韵》即是据庚戌完营新刊本翻刻,书末“庚戌仲秋完营新刊”的牌记被替换为多佳书铺的相关版权项,多佳书铺还将原本五卷二册拆为五卷三册:册一含卷一、卷二,册二含卷三、卷四,册三含卷五。

三、传统书目所见《杜律分韵》

《杜律分韵》五卷二册,《陆律分韵》三十九卷十三册,若合之为《杜陆分韵》则四十四卷十五册。考之于朝鲜传统书目,大部分记载是吻合的:《大畜观书目》载“《杜律分韵》二帙各二册”,《书香阁奉安总目》载“《杜陆分韵》一件十五册一匣”,《增补文献备考·艺文考》载“《杜律分韵》五卷,《陆律分韵》三十九卷”,《春坊藏书总目》载“《杜律分韵》二帙各二册,《陆律分韵》一帙十三册”。惟《隆文楼书目》载“《杜律分韵》四卷(不帙,又一卷□本)”“《杜陆分韵》二十三卷(第一佚,又不帙十一卷)”,尚不可知其本末。又《集玉斋书籍目录》载“《杜律分韵》二卷”,卷数恐乃册数之讹。

清末藏书家耿文光(1830-1908)《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录有《杜律分韵》:

《杜律分韵》五卷,唐杜甫撰,朝鲜本。面题“内阁新编,乙未孟秋岭营重印”,内题“摛文院奉勅汇编”,凡五律四卷、七律一卷,以今韵分之,东、冬等字刻于题首眉上,以方围围之,前后无序跋,盖诵读之本也。暇日当与所藏诸本考其异同,姑识之。

耿文光所藏即乙未岭营重印本,其解题言简意赅,“盖诵读之本也”的推断切中肯綮。但可惜的是,耿文光并没有践行“暇日当与所藏诸本考其异同”,在解题之后只是摘录苏轼《东坡集》和陆游《老学庵笔记》对于杜诗的论述。

民国藏书家王修(1898-1936)《诒庄楼书目》亦录有《杜律分韵》:

《杜律分韵》五卷,朝鲜刊本,摛文院奉教编,卷后有“庚戌仲秋完营新刊”八字牌子。

王修所藏《杜律分韵》即庚戌完营新刊本。

民国藏书家傅增湘(1872-1949)在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之时,补入《杜律分韵》与《陆律分韵》,其言较略:

【补】《杜律分韵》□□卷,《陆律分韵》三十九卷。唐杜甫、宋陆游撰,朝鲜考文馆汇编。朝鲜古活字印本,十行十八字。五、七言各依韵为次。陆律后有附记一则,言集词臣于考文馆,以韵类编,杜凡七百七十首,陆凡四千八百七十七首,以内阁生生字印云。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在记录《杜律分韵》与《陆律分韵》时连书末跋文一并摘录,其言较详:

《杜律分韵》□□卷,《陆律分韵》三十九卷。朝鲜古刊本,题“考文馆奉教汇编”,五七言各依官韵为次,用活字印行,半叶十行,行十八字,陆律末卷后有题记一则,录于左方:上尝教曰,声明之治本之礼乐,而成均教胄以乐为先,诗亦乐教中一事,诗教弛而求三百篇遗意于后世,能言之士,惟杜甫、陆游近之,律尤其圣也。今所以表彰二子,盖欲砭俗矫时,凡反之礼乐之正也。命词臣集于摛文院考文馆(昌庆宫弘文馆)分掌厘校,以韵类编,杜凡七百七十首,陆凡四千八百七十七首。内阁所藏活字皆本于世宗甲寅字,上之甲寅重印三经四书大全,乙卯又范铜三十万字,名曰生生字,用是字印是编。(文友堂取阅,辛巳)

傅增湘所见即戊午活印本,1941年(辛巳)自北京文友堂书肆取阅。准确来说,文友堂待售的戊午活印本《杜陆分韵》已缺《杜律分韵》,傅增湘独见《陆律分韵》,按跋文补录“《杜律分韵》□□卷”,故未能具体描述其卷数及责任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杜律分韵》最初成书于正祖朝,先后经过中央和地方多次印行。戊午活印本、乙丑重印本为中央所印活字本,乙未岭营重印本、庚戌完营新刊本为地方所刊木刻本。庚戌完营新刊本承袭戊午活印本,此二版明显的特点在于:十行十八字,有双行小字注,书末有正祖朝原跋文,所标韵目在行内,上书口亦标有韵目。乙未岭营重印本承袭乙丑重印本,此二版明显的特点在于:十行二十字,白文无注,书末无正祖朝原跋文,所标韵目在书眉,开本相对较小。

《杜律分韵》仅为诵读之本,朝鲜文人对于《杜律分韵》鲜有提及。即便在今天,《杜律分韵》受到的关注远不及《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等批解本杜集。但《杜律分韵》应该是非常实用且一度流行的,否则不能解释前后共出现四种印本,直到二十世纪初仍有书店在翻刻《杜律分韵》,足以彰显其生命力。

图五 完营新刊本的牌记

图六 多佳书铺本的牌记

注释:

①相关论著按年代顺序梳理大致如下,[韩]李昌龙:《泽风堂李植〈杜诗批解〉研究》,《学术志》1981年第1期。左江:《朝鲜李植〈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底本辨析》,《杜甫研究学刊》1997年第3期。[韩]闵庚三:《朝鲜本〈杜诗泽风堂批解〉评介》,《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左江:《朝鲜李植〈杜诗批解〉的产生背景》,《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2期。左江:《朝鲜李植〈杜诗批解〉的诗论探源》,《东方汉文学》1999年第10辑。[韩]闵庚三:《李植〈杜诗批解〉的得与失》,《中国学论丛》2000年第10辑。[韩]金德秀:《〈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小考》,《韩国汉诗研究》2002年第10辑。左江:《朝鲜李植〈杜诗批解〉对杜诗诗史地位的认识》,《中国研究》2002年第30辑。左江:《李植〈杜诗批解〉的文学批评观》,《韩国汉诗硏究》2003年第11辑。左江:《李植〈杜诗批解〉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左江:《〈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与诸家注杜比较研究》,《中国诗学》2008年第12辑。左江:《异域之眼看杜诗——李植〈杜诗批解〉评语析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②就笔者所见,专题研究仅有[韩]姜慧仙:《杜甫的诗集〈杜律分韵〉》,《文献与解释》1998年第2辑。全文分为两章,第一章是“刊行经纬与正祖的杜诗整理”,第二章是“体裁与趣旨”,没有讨论文献版本等问题。此外,韩国出版韩语译本一种,[韩]李永朱、[韩]姜声尉、[韩]洪尚勋译解:《杜甫律诗:完译〈杜律分韵〉》,明文堂2005年版。

⑥⑧⑨奎章阁编:《日省录》,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藏本(奎12811),写本无页码,正祖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杜律分韵成》、正祖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陆韵分韵成》、正祖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近日御定诸书校阅监印缮写诸臣分等施赏》。

猜你喜欢
杜诗生字朝鲜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生字变身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