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军明教授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经验※

2020-05-08 03:54樊启象安军明
河北中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失眠症安神脏腑

张 鑫 樊启象 安军明

(陕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

1 明病机,辨脏腑

1.1 辨证论治,须明病机 失眠症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此外《内经》中还记载有不得卧、目不瞑等病名,均与失眠症的症状相符合,表现为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睡眠时间不足,甚至彻夜不眠等,并认为其发病与情志所伤、劳逸失调、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有关[3]。《灵枢·口问》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大惑论》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言:“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清·林珮琴《类证治裁·不寐》也有言:“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因此,安教授在古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是失眠症的主要病机。同时,安教授在临证中还强调,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往往错综复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或躯体症状,以及某些脏腑的病变,因此在明确主要病机的基础上,还要依据因人而异的原则辨证论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治病求本,必辨脏腑 安教授在临床工作中主张治病求本,强调脏腑辨证在治病求本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失眠的治疗也不例外,并认为失眠症的发病与心密切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宣明五气》言:“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藏神,即是指心主神明或主神志,表明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人的睡眠也受心神的控制,而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对于确保心神调整睡眠至关重要。同时,五脏中心与肾又存在密切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心,位于上,属阳,主一身之火,其性主动;肾,位于下,属阴,主一身之水,其性主静。在生理状态下,心肾之间是以水火、阴阳、精血的动态平衡维持着人体的阴阳协调,心火欲其降,肾水欲其升,则寤寐如常[4]。然而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肾为水之根,阴液大伤,无法制约心火,则会出现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以致入夜后阳不入阴,阴血不足,不能荣养心神,而致心神不安,寐少寤多,烦躁不安[5-6]。因此,安教授强调,在治疗失眠症时应重视对心肾的调护,使心阳与肾阴达到生理平衡的状态,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如此则眠安。

2 头针为主,体针为辅,辨证结合

2.1 擅头针,安神志 方氏头针是由陕西省名老中医方云鹏教授独创,后经传承人黄琳娜及安教授等不断研究完善的一种针刺疗法。其有别于传统针灸的头针理论,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将整个头部分为伏脏、伏像、倒脏、倒像4个中枢刺激区和11个皮质功能刺激区进行论治,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有良好疗效[7-10]。安教授认为,脑为元神之府,为神明藏居之处,因此在失眠症的治疗中注重头针的应用,并采用方氏头针进行治疗。取穴主要以方氏头针中的伏象头、伏脏上焦、思维、信号及记忆穴区为主。操作方法:首先采用飞针直刺法(快速飞针,针尖直达骨膜)针刺,然后施以重插震颤法(用右手拇、示、中指捏住针柄行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约160次/min,使针身轻微震颤,医者加重指力,以增强针感)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伏像头穴区位于冠矢点前2 cm处,意在取其能总督一身之阳经,统管和调节全身经气活动;伏脏上焦穴区位于额正中线至左、右额角间区域,取其对大脑皮层高级活动有调节作用;思维穴区位于额骨隆突之间,眉间棘直上3 cm处,具有镇静安神、调节睡眠的作用;信号穴区位于耳尖至枕外隆凸上3 cm处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能调节人的精神情志;记忆穴区在顶骨隆突,是识字和阅读中枢在头皮的投影区,能显著改善失眠导致的记忆减退症状。同时,安教授还指出,长期失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忧思焦虑,精神情绪失调,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日久气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则不寐。因此,在失眠的治疗上十分注重调神与安神,在采用方氏头针治疗的同时,还选取百会、安眠、四神聪、神庭等传统头部腧穴配合治疗,健脑益髓,意在调神、安神,神志安则寐安[11-12]。

2.2 合体针,调阴阳 安教授认为,失眠症多由长期情志不畅、劳逸失度、五志过极等因素引起,从而导致机体内在的脏腑功能失调,因此强调在治疗时也应当注重对五脏的调治,常结合体针以增强对脏腑阴阳的调节作用,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以达到辅助治疗失眠的目的[13]。体针取穴以神门、内关、照海、申脉、中脘、关元及天枢为主,其中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其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治疗时间、周期与头针一致。神门属手少阴心经穴,且为心之原穴,能补能泻,阴阳双调,补益心气,养心安神。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其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相通,与神门合用能够宁心安神,调理气机。照海属足少阴肾经穴,属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属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针刺时以补照海、泻申脉的手法,二穴相配,阴阳相应,补泻相宜,意在沟通阴阳,使阴阳交会,阳得以入阴,阴得以敛阳,从而调理阴、阳的平衡。中脘属任脉穴,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可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关元属任脉穴,为小肠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是人体元气的根本,具有益精养血安神的作用。另外,失眠多为阳盛阴衰所致,关元、中脘同属任脉穴,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且与督脉相通,针刺任脉可促进阴阳平衡,起到助眠安神的功效[14]。天枢属足阳明胃经穴,为大肠之募穴,有运转枢机、协调升降的作用,又因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天枢可调节经脉气血升降的平衡,气血定则心神安。配穴:脾胃不和者配天枢、公孙、太白、足三里,健脾和胃,益气安神;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三阴交,健脾养心,柔肝补肾;心胆气虚者配心俞、胆俞,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心肾不交者配心俞、太溪、涌泉,补益心肾;肝阳上扰者配太冲、行间、侠溪,清肝泻火,安神定志;痰热内扰者配内庭、丰隆,清化痰热,和中安神。另外,安教授还指出,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并流注于全身的枢纽区域,与脏腑有直接的联系,针刺背俞穴能够调节脏腑功能。《难经·六十七难》有言“五脏募皆在阴,俞皆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也”,因此临床主张俞募配穴,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可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注重健康宣教 安教授认为,健康宣教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形式,对失眠症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现代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这是现代失眠症高发的主要社会因素之一[15]。因此,安教授在治疗之余常叮嘱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做到劳逸结合,规律作息,并在合理作息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同时也应做到饮食有节,勿过饱或过饥,正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做到不饮酒,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还要学会自我放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听舒缓的音乐,以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心情舒畅,并多与周围人沟通交流,与朋友分享喜悦,亦可与他们分担忧愁,减少内心负能量的堆积,这些既有助于缩短疗程,又能提高临床疗效。

3 典型病例

张某,男,77岁,离退休人员。2018-10-05初诊。主诉:入睡困难1年余。自诉1年前因口服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片”后出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甚则彻夜不眠,并伴有头晕,曾就诊于当地某医院,诊断为失眠症,予中药汤剂(具体组成不详)、右佐匹克隆等治疗后稍有改善。为求针灸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刻诊:难以入睡,睡后易醒,甚则彻夜不眠,头晕,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出汗等不适,食纳可,夜寐差,二便调,舌淡胖,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失眠症。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型)。治则: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头针取穴:伏象头、伏脏上焦、思维、信号及记忆穴区;体针取穴:神门、内关、照海、申脉、安眠、四神聪、百会、心俞、脾俞、三阴交。若为双侧穴位均取双侧,操作手法同前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并嘱患者放松心态,规律作息。2018-10-20二诊,患者入睡困难较前稍改善,仍有后睡易醒,食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胖,苔薄白,脉弦滑。在初诊选穴基础上加天枢、中脘、关元、太乙及滑肉门。后经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等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

按:安教授指出,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本例患者是因服用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片”后出现的失眠症状,应考虑到药物副作用所致,有可能是药物导致的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同时受到癌症本身对患者身心的影响,而致“胃不和则卧不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诊断为心脾两虚型不寐。因此,治疗选用方氏头针疏通经络,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配合安眠、四神聪及百会健脑益髓,安智调神,神门、内关、照海、申脉、心俞、脾俞、三阴交调理气血,调节阴阳,以健脾养心安神。二诊时考虑到其为癌症患者,病情缠绵,病久气血耗损,正气亏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加用天枢、中脘、关元、太乙、滑肉门以加强健脾和胃、扶正祛邪的作用,脾胃和则生化有源,气血盛则脏腑荣,则寐可安。

4 小 结

失眠症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学习、工作效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身体和精神压力剧增,不仅可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还增加了社会负担。安教授在失眠症的治疗中,首辨病机,注重治病求本,巧用头体针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辨证论治,取穴少而精,疗效肯定且无副作用,并辅助以健康宣教,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失眠症安神脏腑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苏木泡脚养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