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2020-05-11 12:08王沛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王沛

摘 要 文章主要从棉花生育期特点,从选地整地、选用优良品种、培育壮苗、适时移栽、整技打顶、中耕松土、肥水管理、合理化控、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棉花种植技术性强,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导致产量差异大。现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棉花获得优质高产的内在因素,种子要求高产、抗病虫、纯度高。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在肥东县选择的品种一般要求春棉生育期135d左右,抗棉铃虫和黄枯萎病能力强,高产优质,经国审或省审的品种。

2 培育壮苗

棉苗质量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因此,提高育苗质量是解决棉花产量的首要任务。应改方块育苗为营养钵育苗,才能大幅提高育苗质量,为高产奠定基础。空闲田育苗3月上中旬,油菜茬、小麦茬4月上旬为适期育苗,苗龄控制在35-45天。苗床管理要做到“一控五防一及时”,即控制好温湿度,防止高温烧苗、寒流冻苗、发病死苗、高脚旺苗和铁杆老苗,及时通风炼苗。出苗阶段,床温控制在30-35 ℃;以利于快速出苗,当棉苗出齐后,及时开口通风调温,床温保持在25-30 ℃;当棉苗长出2片真叶后,床温控制在20 ℃左右,晴天白天揭膜、晚上盖膜,在移栽前5-7d,可昼夜不盖膜进行炼苗,但遇到低温寒流一定要盖膜,做到苗不移栽、膜不离床。一般出苗前不浇水,不旱不浇水,只有当苗床缺墒、苗茎明显变红时,才需浇水;浇水时要选晴天,采取小水细流1次浇透,切勿大水漫灌和经常浇水,防止形成高脚苗。

3 适时移栽

播后25-30 d棉苗达3-4叶1心时,即可移栽,移栽密度可依据品种的特性和土壤不同的地力来确定。杂交棉一般个体优势强、植株高大、结铃多,行距1 m,株距45 cm,栽植2.7万株/hm2;肥力较差的棉田:行距1 m,株距30 cm,栽植3.3万株/hm2。

4 整枝打顶

当第1个果枝出现后,将第1果枝以下叶枝及时去掉,保留主茎叶片给根系提供有机养料,称为去叶枝或抹油条。去叶枝是控制棉花旺长夺取高产的手段之一,弱苗和缺苗处的棉株可以不去叶枝,等其伸长后再打边心。去叶枝在现蕾初期进行。一般株型松散的中熟品种需要去叶枝,株型紧凑的早熟品种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打顶能消除顶端优势,调节光合产物在各器官内呈均衡分布,增加下部结实器官中养分分配比例,加强同化产物向根系中的运输,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养分的能力,进而提高成铃率。打顶能保证棉花充分利用有效结铃期结铃。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中下旬,不迟于8月10日。按棉株长相,凹顶早,冒顶迟,平顶最适宜,这时顶部茎杆10 cm左右呈青色,茎顶部开始发硬,果枝数达18-20个。打边心就是打去果枝的顶尖。打边心可控制果枝横向生长,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利于提高成铃率,增加铃重,促进早熟。生产上对肥水充足、长势较旺、密度较大的棉田,在田管中后期,自下而上分次打去群尖,并结合结铃情况,下部留2-3个果节,中部留3-4个果节,上部可根据当地初霜期早晚打。

5 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可使土壤疏松通气,提高土温,加速肥料分解,同时起到协调水肥、防除杂草的作用。它是全面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及促使棉苗根系发达、壮苗早发的有效措施,中耕深度以2-5 cm为宜,做到先浅后深,苗期浅,中后期深。

6 合理化控

杂交棉因植株高大,应合理化控,塑造理想株型,保持果枝间3-4 cm、株高150-160 cm的合理株型。化调化控掌握少量多次原则,并结合看苗、看天、看棉地等因素进行,对长势偏旺需化控棉田,一般分4次用北京农事达棉花专用精品调控,苗期八至九叶期,用量450 g/hm2对水225 kg,初花期用量900 g/hm2对水225kg,盛花期用量1800 g/hm2对水450 kg,秋桃期用量1800 g/hm2对水450 kg,晴天17:00时后,叶面喷施,每次喷施间隔15 d左右,长势较弱的棉苗少用或不用。

7 病虫害防治

棉花的主要病害也比较多,要重点防治立枯病、炭疽病、黄枯萎病等。防治立枯病、炭疽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灌根,防治黄枯萎病要综合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或脱绒包衣可用40%的五氯硝基苯1kg拌棉种100 kg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增施钾肥,优化配方施肥,使棉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并及时拔除病株带到田外销毁,减少田间病原菌;适时中耕散墒,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苗后发病用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定苗后用80%乙蒜素水剂500-800倍液或3%广枯灵500-1000倍液喷淋,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棉花的害虫比较多,重点防治小地老虎、棉蚜、棉铃虫、红蜘蛛、盲蝽蟓等。防治小地老虎,用2.5%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于傍晚喷在棉苗基部。防治棉蚜、盲蝽蟓,可采用10%的吡虫啉或5%的啶虫脒或2.5%的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在叶的正反面均匀喷施。防治棉铃虫,如果选用抗虫棉品种,对1-2代棉铃虫一般不防治,重点防治3-4代棉鈴虫。3代7月底严重影响秋桃结桃率,4代9月上旬影响秋桃成铃率。花铃期防治合理用药是关键,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 000-1500倍液,喷药时间应在阴天或晴天早上或傍晚,并做到“两翻一扣,四面打透”。

8 适时采收

当棉纤维充分成熟后及时采摘。一般棉铃开裂7天左右拾花为好,面积大10天左右拾花1次。针对晚熟棉田,为促早熟,可喷施乙烯利进行催熟,喷施乙烯利宜在霜前15-20天进行,喷施40%乙烯利原液1.50-2.25 kg/hm2,对水750-1125kg,均匀喷在棉花植株上,效果良好。吐絮期如遇阴雨天气,田间湿度过大,及时采摘下部已发黄的老熟桃,避免发生烂铃而造成损失,做到随摘、随剥、随晒。

猜你喜欢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棉花是花吗?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雪白的棉花堡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心中的“棉花糖”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