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

2020-05-11 12:08辛定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草原

辛定

摘 要 气候变化属于全球性问题,同时也是全球变化的六大问题之首。全球对于气候监测的数据表明,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为温度升高、干旱、雪灾等极端天气增多,降水时空异质性增强等等。有学者在2010年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估后认为,截止2019年,全球的平均气温会升高1.3℃,其中,我国的气候变化指标和全球指标相比,更为明显。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均会受其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明确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意义,最后探讨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结果,希望能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气候变化;草原;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的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成为国际性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开起,国际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对气候变化进行讨论,并积极提出各种应对策略,以此来预防和阻止气候的非正常变化。进入80年代后,主要强调减缓策略,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目前,相关领域认为应对气候问题的最为有效方式是提高适应能力。而这个观点也主导着气候变化,研究从现象描述走向全市变化的过程,从系统响应迈向揭示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从单纯强调人类组织气候变化发展,到重视人类调控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1]。

1 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

人类在地球中主要以陆地作为生存环境的主体,和海洋生态系统不同,温度的改变对于陆地生态环境系统冲击较大,六地上一些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如农田,草原,森林等。现如今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中,对于森林农田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侧重较大,研究范围从全球到局部地区,从个体到整个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典型生态系统。我国的草原分布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较大,并且草原的地理位置分布较为独特,所以在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中,草原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2 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草原自然系统的气候变化研究,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但和农田或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结果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深度和研究范围都要远远落后。在未来,去后边化说造成的草原生态系统变化,将成为草原科学研究的重点,对草原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研究也将变成气候变化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气候变化中,草原生态系统是最为脆弱且不可替代的典型生态系统,其生态生产功能和地位在气候变化中十分容易出现问题。草原生态面积广大,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的系统。草原多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这些地区对于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同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较为脆弱。从现代社会角度而言,草原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不足。另外,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支柱,其直接影响着全国畜牧业的供给,也是我国12个省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基础[2]。

3 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结果

3.1 气候变化的模型预测技术

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点往往落在全球生态、气候的未来趋势中,但实际上,相关实验或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往往只能提供生态系统在过去和现在的具体状况。目前,大部分气候系统模式都在针对全球或全国范围,比如,我国所自主研发的BCC-CSM以及FGOALS模式等等,这两种模式的模拟结果对于气候变化中的细节表现把控不足。草原生态系统的改变较为简单,远不如全球或全国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改变。所以,积极开发局部性、高精度的气候预测模式迫在眉睫,其对于科学预测生态系统变化有显著帮助,在其数据支持下,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也更加具有针对性[3]。

3.2 试验方法研究

在草原地区内,以往监测到的历史气候变化是具体存在的,且变化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开发更为克服的监测方法和技术,以此来开展模拟控制实现研究十分重要。现如今,在国际上,对于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监测方式以单因子控制为主。包括生长箱、开顶箱、FACE等。这些方法均是以改变CO2浓度来进行控制。而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红外光嘉文、室温加温、开顶箱加温以及土壤加温等等。而以改变降雨量预测变换趋势的研究方法包括有旱棚控制、雨棚控制等等。现如今,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应该以多因子或多梯度调控为主,从而获得不同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受环境因素影响改变的具体数据。

3.3 系统碳、氮循环

在气候变化中,大气层内的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等指标浓度的增加导致碳和氮含量的增多,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所研究的重点。草原生态系统大多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暴露度较高,所以对于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所以,在气候变化的趋势下,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应该侧重于对系统内碳、氮分布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限制草原地区氮离子的释放,增加草原碳汇聚功能,从而找到土壤贫瘠地区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4]。

4 结语

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气候变化形势下,草原生态的生态变化过程、环境效应,草原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时的预警以及生态系统生产力、多样性以及稳定性为维持方法和具体变化等等,总而言之,在气候变化形式下,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十分丰富,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所以,各个领域内的科学技术人才应强强联手,构建合理、科学的研究体系,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草原保护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5]。

参考文献

[1]张文敏.基于多源数据的降水季节变化及其对热带稀树草原植被的影響[D].南京大学,2018.

[2]彭菲.水氮和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初级生产力、物种组成和群落演替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

[3]谷蕊.模拟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碳交换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

[4]周利光.基于脆弱性和适应对策评估的草原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5]赵文龙.中国北方草原物候、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草原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讲解《草原图》
2007:绿色企业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