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稳抓落实校园足球持续发展

2020-05-11 06:16
校园足球 2020年1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足球青少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等文件要求,制订一系列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为引领,把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发展足球事业的基础性工程,将校园足球作为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浙江省青少年足球运动全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浙江省校园足球现实基础和发展要求出发,按照区域发展以“育人为本、普及为先、兼顾提高”,学校发展以“以球健体、借球启智、用球养德”,学生发展以“健康踢球、快乐玩球、真心爱球”的行动理念,建立以教育部门统筹管理、体育部门支持配合、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管理和运行机制。遵循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大胆推进改革试点。通过推广校园足球,以“培养足球兴趣爱好、营造足球文化氛围、提升足球比赛能力”为目标,促进全省学校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建设丰富多元的校园体育文化。到2022年,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广泛参与、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富有浙江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

(一)普及范围更加广泛

进一步下移普及重心,积极将足球运动向幼儿园延伸,夯实校园足球发展根基。全省50%的学校全面开展足球运动,校园足球人口显著增加。计划到2022年,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达到20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00所,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9支,高校学生足球俱乐部100个。

(二)教学改革更加深入

根据体育课标精神,结合浙江省课改经验,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青少年校园足球课程体系和教学特色,课程设置、教学标准、教材教法和教学资源等教学要素更加完善,“课内外一体化”足球活动更加普及,校园足球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竞赛体系更加完善

进一步完善全省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机制,积极探索区域学校联盟自发性比赛和服务于教学的竞赛机制,形成既有普及型赛制,又有提高型赛制校内外相结合的综合性竞赛体系。形成赛事丰富、赛制稳定和赛纪严明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球队建设、课余训练、赛事运行等更加规范高效,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稳步提高。

(四)条件保障更加有力

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能满足有效开展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需要的教师队伍,统筹安排各级各类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每3年完成1次全员轮训。落实体育教师待遇,将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足球训练和比赛等工作计入工作量,保证在评优评先、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研究校园足球与社会力量的融合模式,推进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达到国家标准,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设立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经费,能保证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提高普及率

1.继续加强校园足球教学。全面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创造条件开设足球课,加大学时比重。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落实每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1节足球课的基本要求。严格落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多样化,积极营造广大青少年学生“踢足球”“看足球”“爱足球”的氛围。积极推进建立足球特色幼儿园,推动幼儿足球的普及发展。结合课程改革推进计划,定期举行校园足球教学和训练课评比展示活动、校园足球专业技能评比展示活动,提高校园足球普及的专业水平。

2.开发校园足球校本课程。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或校本课程,建立健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积极推进教体融合。积极探索建立校园足球与省足球协会、俱乐部等社会机构的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优秀的体育俱乐部引进校园,推进社会资源的共享共通。拓宽渠道让专业教练员、足球队员进入校园指导,对学生运动队在课余、周末和节假日进行高水平足球训练,以弥补学校专业方面的不足。

4.丰富校园足球活动内容。鼓励各中小学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设计,发展体能的同时熟练课内教学内容,为开展校内比赛打下基础。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以校园足球为主题的趣味赛、对抗赛、挑战赛和足球嘉年华活动,开展足球名宿、足球明星进校园,校园足球小球王评选等活动。鼓励组建中小学生足球兴趣小组、高校建立足球俱乐部(足球社团),支持举办足球节、足球名人進校园等主题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二)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创建以促进普及

1.促进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创建。总结校园足球试点县建设经验,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基本要求(试行)》,优化布局,进一步发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发挥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校园足球的全面推进和发展。

2.促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在目前66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610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督促和指导学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2个层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认真梳理各地特色学校、县(区)建设发展的情况,宏观统筹、规划设计,对于区域内未达标准的要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强化考核督导,提高创建质量。

3.建立校园足球评估制度。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督查、评估工作。对所布局的国家级、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定期实行动态考核评价,定期组织绩效评估,将考核结果纳入教育和体育业绩考核制度。

4.督促规范场地设施建设。根据浙江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督促各县(市、区)把足球场地、场馆设施规范化建设纳入学校全面发展的重点工作予以实施。至2022年,每一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至少有1块五人制及以上比赛场地,每一所学校至少有1块足球活动场地。

5.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本地区校园足球文化节等相关活动,加大区域之间的校园足球工作交流,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提高全社会关注、关心与参与支持校园足球的兴趣。

(三)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特长专业发展机制

1.完善校园足球联赛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校园足球聯赛机制,构建省、市、县、校四个层面的竞赛体系,以布点特色学校带动区域薄弱学校,探索农村学校按校、片、区的足球比赛制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应至少举办一次校园足球联赛,做到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各级联赛。设置合理渠道,有机衔接校园足球赛事与职业联赛、区域等级赛事、青少年等级赛事。逐步打造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学区级、校级的联赛管理平台,完善现有联赛体制,进一步促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级联赛规范、有序开展。

2.建立校园足球激励机制。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招生考试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训练和竞赛活动。把足球特长生纳入省、市学校特长生招生计划。建立与社会相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拓宽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进入省级足球后备人才梯队和足球职业俱乐部的通道。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开展足球特长生招生,提高运动队水平。加强高校学生足球俱乐部建设,规范高校学生足球俱乐部或社团建设。

3.举办校园足球夏(冬)令营。省市级定期开展“校园足球精英”夏(冬)令营活动,开展“最佳阵容”遴选,进行统一集训,培养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聘请国内外足球专家、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活动,积极鼓励优秀的学校足球队参加跨省市校园足球交流比赛,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足球比赛,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技战术实战水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当组织球队出国参加国际足球交流比赛。

(四)加强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及队伍建设

1.拓宽足球师资配备渠道。加快教师结构的调整,制订并落实专职体育教师计划,多渠道配备好足球专业体育教师。拓宽学校足球教师配备渠道,通过体育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引进高水平足球教练员、聘请兼职足球教师、引进俱乐部合作等办法,缓解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紧缺的矛盾。制定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机制,为退役运动员转岗为足球教师或兼职足球教学创造条件,鼓励高校设置足球学院培养足球专业人员。

2.加大足球师资培训力度。整合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高校、体育部门、社会足球俱乐部等资源,构建省、市、县三级校园足球培训组织体系,统筹安排各级各类的校园足球专项培训项目,有效提升校园足球教师队伍的足球专业水平。结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鼓励高校和足球俱乐部开展校园足球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培训,并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等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3.调动教师从事校园足球工作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与足球训练和活动要计入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对优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优秀校园足球运动队、校园足球阳光少年和优秀校园足球教练员、教师、校长、家长等进行表彰和宣传,扩大从事校园足球工作人员影响力和荣誉感。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体制

依法建立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把校园足球工作列入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各地市和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校园足球的第一责任人,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二)完善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通过多渠道的市场开发筹集资金,吸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资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采取灵活多样、合法规范的方式争取热心企业和公益人士对浙江省校园足球的支持,以有效改善校园足球活动的条件。

(三)建立安全保障

研究制定涉及校园足球运动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校园足球风险管理机制,制订完善各级青少年校内外足球活动和竞赛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校园足球活动意外伤害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律师调解处理机制。加强足球场地、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足球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让足球动起来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