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布局促发展大力打造“足球之城”

2020-05-11 06:16
校园足球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训区级市级

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部署,按照《武汉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为全面推动武汉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基础

武汉市是中国足球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以打造“足球之城”为目标,以打造“足坛兵工厂”为己任,从顶层设计、体教结合、精英培训、资源整合等方面着手,实现教育、体育、足球协会和企业相结合,“四位一体”整体推进足球改革。从抓布局、抓竞赛、抓政策等3个方面统筹推进,实现了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

1.抓布局,壮大校园足球规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迅猛发展,一年增长100所、三年实现三大步。目前,已达1036所(2014年近100所,2015年194所,2016年305所,2017年408所,2018年29所)。市教育局安排市级校园足球活动专项经费,每所学校每年4万元,每年投入1600万元,另外,与武汉市足球协会合作,每年投入780万元用于购买专业人才培训、校园足球竞赛组织以及专业性足球场地开发等服务。武汉市校园足球开展得到社会肯定,硚口区新合村小学48年坚持“快乐足球”特色教育,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深度聚焦,被誉为“国脚的摇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等十大中央媒体专程来武汉宣传报道校园足球成果。

2.抓竞赛,构建校园足球赛事体系。构建“校级班际联赛、区级校际联赛、全市系列竞赛”体系,全市年度各级参赛队伍超过5000支。多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各具特色的校内联赛,如,万松园小学将每个周日确定为比赛日,广泛开展各年级、各班级比赛,被学生家长誉为“万超联赛”。崇仁路小学将校内联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学生家长踢,下半场学生踢,学生家长互动模式受到广泛好评。硚口区部分学校在班级联赛出现平局时,采取由比赛双方任课教师互射点球决出胜负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融洽了师生关系,提升了校园足球亲和力。校园足球每场比赛前,必须举行奏唱国歌仪式,并形成传统,让中小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抓政策,提升校园足球魅力。充分发挥体教结合优势,出台系列政策正向激励,鼓励省、市级示范高中招收足球特长生,创建足球特长生招生绿色通道,倡导足球小明星上名校,深得家长学生赞誉。2014年起,武汉市最优质教育资源的省市级示范学校共在市级青训中心招收足球特长生358人。

二、工作思路

武汉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下决心把我国足球事业搞上去”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建设体育强市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足球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中的独特功能作用。秉承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协会主抓相结合,着眼长远与夯实基础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优惠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深入推广普及、探索有益经验,完善条件保障、配强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完备、确保经费充足,夯实校园足球基础、贯彻先进教育理念,开展科学训练、完善竞赛制度、促进学生成才,成立足球组织、营造校园足球文化等多种方式开展武汉市校园足球工作。

三、工作措施

1.提高普及程度。制订省、市级示范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优录政策。扩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布局规模,实现“班级有球队、年级有比赛、学校有代表队”。同时,开展假期青少年足球免费培训。

2.开展特色教学。依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编写武汉市中、小学校各年级足球教材,于2017—2018学年在武汉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试点并逐步推广,义务教育阶段,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开设足球课程不少于1节,争取到2019年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设足球课程。定期开展“足球启蒙进校园”“足球明星进校园”“精英教练进校园”“足球器材进课堂”“江城足球小将评选”等活动。

3.完善竞赛体系。组织开展“校级班际联赛、区级校际联赛、全市系列竞赛”。启动女足校园足球联赛的筹备。继续承办“武汉杯”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办好“晚报杯”足球青少年组比赛。组织校园足球学校的在训学生观摩武汉卓尔、武汉车都江大女足和武汉三镇等职业足球俱乐部比赛。

4.畅通成长通道。建好区级青训中心,由政府出资购买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岗位及青少年足球训练场地。定期组织市级青训中心专家到区级青训中心进行指导,选拔有潜力苗子。制订出台足球特长生优录政策。选派优秀足球苗子成建制到西班牙等足球发达国家集训。

四、预期效果

1.可供借鉴的经验。一是培养需要体系化。按照“学校、区级、市级、海外”四级青训体系,绘制全市青训地图。每年选拔校园足球优秀苗子进入区级青训中心进行系统训练,优秀者再经选拔后输送到市级青训中心,由从西班牙聘请的高水平教练员团队(14名教练员)进行拔高培养。二是视野需要国际化。从2015年开始,对由校园足球起步,经层层选拔出的“精英”进行系统化、国际化培养。每年成建制向海外选派一支球队训练5年。到2018年,已选派4批球员共计86人奔赴海外,2019年9月,选派第五批20人赴西班牙,至此,將常年保持5支队伍110名运动员成建制在海外接受长期、系统、专业训练。

2.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是“青训”与“青购”矛盾突出。武汉市部分职业足球俱乐部存在“抢先摘桃子”心态,采取青购的方式挖走武汉市优秀后备人才,相关补偿政策未执行到位,导致基层学校和教练员权益受到损害。二是基层教练员匮乏。在增加校园足球布局的过程中,出现大量足球教练员岗位缺口。武汉市一方面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各校园足球学校提供专业教练员,一方面是通过举办教练员培训班加强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力度。但从实践中来看,缺口依然不小,且在业务能力上参差不齐。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基层教练员缺乏的问题,扩大校园足球布局就显得盲目扩张。三是升学压力导致人才流失。从武汉市校园足球实践看,小学阶段热火朝天,但进入初中阶段,鉴于家长观念、学生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大量学生放弃踢球,部分有潜力的足球“苗子”无奈流失。同时,在市级层面,武汉市制订了足球特长生优录政策,可以解决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问题,但是在大学招录政策上,市级层面无法解决。目前,高校足球竞赛体系与中国足协竞赛体系的运动员参赛资格并未“打通”,进入重点高校的足球特长生要在两类竞赛中“二选一”,导致读书和踢球不能兼顾。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教育局牵头,市体育局和市足球协会共同参与,联合推进落实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要求和《武汉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精神。

2.经费保障。市教育局每年安排每所校园足球学校4万元足球活动保障经费预算,另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每年不少于75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组织实施全市校园足球活动、竞赛及教师培训等工作。2018年,市级校园足球专项经费投入达2400万元。

3.专业保障。从2010年起,定期举办校园足球布局学校校长培训班,通过“抓校长”实现“校长抓”。采取在职体育教师培训与聘请、引进专业师资相结合的办法、充实校园足球师资力量。定期开展足球教练员、裁判员专业技能培训。从2015年起,开展区级足球讲师培训工作,邀请中国足球协会专家来武汉开展业务指导。目前,武汉市14个区都成立了区级足球讲师团,能独立开展区级校园足球初级培训工作。

六、进度安排

1.推进场地建设(2019年12月前)。在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完成新建多功能楼并投入使用,完成对基地内4块天然草皮足球场翻新升级;在江汉二桥训练基地,启动场地翻新和公寓装修工程,今后将作为重点女足青训基地;启动社区足球场建设,于2019年10月建成200块社区足球场,将根据实际需求划拨到区级青训中心用于青少年足球事业。

2.加强教练员培养(2020年—2024年)。武汉市制订了全市基层青训教练员培养计划,自2020年起,将连续4年每年新增培养不少于100名持证(中国足球协会D级及以上)青少年足球教练员。

3.健全赛事体系。继续举办“校级班际联赛、区级校际联赛、全市系列竞赛”体系;继续承办“武汉杯”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继续举办“晚报杯”足球青少年组比赛,力争发现更多的蒿俊闵、曾诚。

4.整合社会资源。今后,武汉市将继续与武汉尚文之星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武汉市足球协会尚文青训项目”。

猜你喜欢
青训区级市级
区级社区教育学院推进社区教育的实践策略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浅析区级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和策略
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首次授牌市级夜市
省以下环保机构试点垂直管理 注重条块结合,强化履职尽责
对加强区级财政审计的几点建议
童画·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