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2020-05-12 01:08毛艳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堰河艾青保姆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自传性抒情诗一发表,立即轰动诗坛并传到日本,茅盾同志曾给予高度评价。诗人也曾多次说过:“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可见这首脍炙人口、生命力旺盛的现代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质朴语言、音乐般的旋律打动亿万读者心灵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究竟为何能吸引和震撼广大读者?细细咀嚼,是它酣畅淋漓、一唱三叹、回肠荡气地感情倾泻。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教学印象非常深刻,在课堂上给同学们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可小觑,诗歌不仅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更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这篇文章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震撼力,我认为与本文所蕴含的感人情感和各种人性美的讴歌密不可分: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刻骨铭心的母爱,让读者动容。

这首诗作者选取的是人类最纯粹和无私的母爱作为着眼点,选用了大量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细腻地塑造了一位受尽剥削和苦难的旧中国贫苦妇女的形象——大堰河,集中再现母爱的无私无畏和伟大。之所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母爱让人如此震撼,这要从作者的亲身经历谈起。作者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原来“大堰河”是“大叶河”的谐音。艾青家乡浙江金华方音“大叶河”与“大堰河”是一样的。距离艾青家的村庄——畈田蒋村约有五华里的地方有个叫做“大叶河”的村庄。保姆大堰河的苦难经历正同祥林嫂那样,似乎连姓名都没有,以村庄的名字“大叶河”替代为她的姓名。她出生于穷苦人家,自幼就被贩卖到畈田蒋村当蒋忠丕的童养媳。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以后,丈夫蒋忠丕死了,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给姜正兴为妻。因为她来自“大叶河”村,于是村上的人都叫她为“大堰河”。所以诗的开头写道:“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作者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此时此刻,大堰河却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艾青,将伟大的母爱毫无保留地给予了艾青。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例如:在文章第1、2节中写到“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是大堰河非亲生儿子,大堰河是作者非血缘母亲。大堰河是作者儿时生活的保姆、生命的支柱、精神的脊梁。大堰河虽是作者的保姆和养母,但是在作者生命成长中胜似亲生母亲,她给了养儿母亲所有的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母亲,胜似母亲;虽然是一个保姆,但是给予了作者母亲般伟大的母爱,而且是在作者被自己亲生父母抛弃之后,可见这种情感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得到的。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和无私的关爱下,作者才得以茁壮成长,物质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滋养,心灵上得到温暖。一个特殊的母亲给一个特殊的儿子创造了特殊的成长环境,给了特殊的母爱,足见这篇抒情诗母爱情感的不同凡响和震撼。

二、《大堰河——我的保姆》由衷的赞美,让读者感动。

1.对勤劳纯朴的崇高品德的赞美。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大堰河”不是作者保姆的真实姓名,她根本就没有名字;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例如:在文章的第4节中,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和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大堰河不論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她永远只是默默地含笑劳动,没有片刻的空闲和休憩,通身闪耀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精神的光辉。这是一个一头扛着苦难,一头扛着亲情的女子。虽然地位低下,家境惨淡,但是,在苦难面前,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她没有改变对生活的爱:她可以在卑微中活出快乐,在劳累中绽放母爱,在艰难中依然心存梦想。她的慈爱善良,深沉博大,宽厚隐忍,勤劳无私永远感动世人。她的身上满载着广大劳动妇女最可贵的品德——乐观、豁达、勤劳、淳朴。

2.对宽厚善良的慈爱精神的赞美。她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一切苦难。虽遭地主的剥削和醉酒的丈夫的打骂,仍坚强地活着。为了生活,她用乳汁养育我来支持她的家。在紧张的劳动之余,还要为丈夫和儿子们补衣服、包伤口、捉虱子。她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要回家,她竟伤心地哭。例如:在文章的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善良的心里只有爱和给予,她“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用巨大而深沉的爱哺育着“我”和她的儿女们。这个卑微到连名字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有着悲惨的身世,即使她的命运如此,她依然乐观、勤劳、善良、仁厚、坚强,可惜她仅活了四十几年,这样一个淳朴善良、慈爱温存、乐观坚强的女子却怀着无限苦痛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她是那么深爱着他的乳儿,连梦里都喝着乳儿的喜酒,这么欢快的场景,梦都还没做醒就离开了。大堰河让人们的心灵为之感动。这种不屈不挠的忍受和付出,非常人可以做到,足以让人震撼和叹服。

3.对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的赞美。大堰河是童养媳出身的贫苦妇女,被生活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她的内心世界十分美丽丰富。大堰河并不是没有快乐,那快乐是伟大母亲的慈爱和对乳儿深深的爱。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从没有忘记来抱“我”,抚摸“我”,在“我”离开她时,她还在夸赞“我”,还想着“我”的结婚。大堰河同样爱着她的儿子和丈夫。她死时,他们都哭得很悲伤。大堰河,一個伟大的母亲形象。她为了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她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挂在灶边的墙上。即使在梦里,梦见的也是乳儿“有了娇美的媳妇”,并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在文中作者这样写道: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大堰河,把她画的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从作者细致入微的刻画中能够看到大堰河永远是那么善良、淳朴、勤劳和任劳任怨,没有抱怨,没有忧伤,没有悲观,有的是永永远远的付出和奉献,这是多么崇高而善良的给予,她的内心世界是何等丰富,她的心灵之美自然而然地喷发出来,感人至深,动人肺腑。

三、《大堰河——我的保姆》痛彻心扉的控诉,让读者怒目。

大堰河是一种象征,大地的象征,一种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种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大堰河的一生具有撼人心魄的悲剧美。她勤劳善良,宽厚仁慈,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也养活了她的家,一年到头不停地劳作,她奉献了她可以奉献的一切。可是,她仍要遭受剥削和打骂,忍受别人难以忍受的苦痛,文中这样写道: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最后竟“带着诉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悲惨地死去,死后她的坟头也十分荒凉。作者以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反映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以两个家庭对“我”亲疏的对比,表现自己鲜明的爱憎,用大堰河生时的勤劳和死后的凄凉对比,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恶,用她美好的梦境和悲惨的结局对比,抒发诗人的无比同情和悲愤。美好的人物竟这样被毁灭了,她的毁灭使人产生怜悯和悲愤,激起所有读者对毁灭她的那个社会的无比憎恨的控诉之情。从而使人们奋发兴起,想要铲除这种悲剧和旧社会的吃人本质,使人提高精神境界,拓广心灵空间,使心智得到净化和升华,读来虽令人悲苦但很亢奋,哀凄却不悲观,是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和愤怒,激情磅礴,一泻千里,也是对黑暗世界的诅咒,同时表现出作者背叛地主阶级,向劳动人民靠拢的真诚愿望。这正是本诗的悲剧美蕴含到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教育。

四、《大堰河——我的保姆》情真意切的感激,让读者潸然泪下。

作者原是学画出身,曾在欧洲学过印象派画技。印象派主要借助色彩的调配,光线的明暗对比来表达感情,突出主题。本诗大量运用了色彩的描写。如写怀念则写“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长了青苔的石椅”,“把乌黑的酱碗放在乌黑的桌子上”;写自己的家庭“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写赞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这些色彩耀人眼目,调动了人的多种感觉器官,以达到突出主题、抒发情感的目的。本诗以黑色描写大堰河的脸颜,意在突出她的厚道纯朴;以“金色”、“红漆色”形容自家的家具,以突出地主家庭的奢华;用“紫色”形容灵魂,是为表现大堰河的高贵,生活的凄苦和对夫儿养子的热爱,这正是成功地借鉴了绘画艺术使然。本诗共12节,就有七节诗再现大堰河善良慈祥的音容笑貌,或是突出大堰河的勤恳耐劳,或是絮述她对“我”的亲昵爱抚,或是极写她死后的悲哀和凄凉,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酣畅淋漓地倾泻了作者对保姆大堰河深情的怀念赞美和刻骨铭心的感激之情。这种哀凄与悲愤俱来,怀念与赞美共生,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感激之情让读者久久不能忘怀,即使铁石心肠,也经受不住这回环往复的感情潮水的冲击,即使感情麻木,也经受不住这一波三折的感情麦浪的袭来,它就像海浪和潮汐一样渐渐蓄势,猛烈撞击读者的心扉,读罢使人潸然泪下。她养育了诗人,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她的遭遇,她的性格,她的品格,她的情操,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诗人以及诗人的诗的营养。也可以说,一个普通的女性,推出了一个伟大的诗人。诗人写了这首诗,完成了一种心愿。而正是这心愿,是促使诗人写这首诗的动力——有感而发,自然天成。

她给诗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在诗人对社会、人生、诗的种种思考之中,她突出地显现出来。出于对社会的责任,使诗人不能不写她;出于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使诗人不能不写她;一种神圣的情感,使诗人不能不写她。诗人忠于时代,忠于历史,因而不能不写她。

参考文献:

[1]蒋百灿.《大堰河——我的保姆》自学导读[J].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02期.

[2]祖少华;谈《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思想特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孙平辛.论《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对比艺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司瑞昌.铁窗飞雪抒真情——谈《大堰河——我的保姆》[J].承德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5]邓达泉.浅谈《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对比艺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李铁秀,张玉琴.《大堰河——我的保姆》读解[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7]彭延,张东睿.《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抒情线索[J].泰安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8]周启.赞美与诅咒—《大堰河——我的保姆》听课札记[J].语文月刊,2014年02期.

[9]马伯成.寻访大堰河[J].语文学习,2013年11期.

[10]李铁秀.重温别样人间母子情—《大堰河——我的保姆》重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1期.

毛艳霞,甘肃省瓜州县冶金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大堰河艾青保姆
以人称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的突破口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保姆家午睡
艾青来了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
大堰河的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