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多式联运协调发展研究

2020-05-13 08:56张亚飞李林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耦合度货运耦合

■张亚飞,李林静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一、研究背景

多式联运具有运输范围广、效率高的优点,它在提高综合运输系统的效率、有效地分配各种交通资源、适应公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将发展多式联运作为名列第一的重点工程[1]。2017年1月由交通运输部等18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这是首次以国家层面、多部门联合推进,针对多式联运发展进行的专项部署,明确了多式联运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定位[2]。2017年我国多式联运货运量为13.6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2.9%,到2020年我国多式联运货运量有望达到30.2亿吨,规模占全社会货运量6%左右,占比仍然较低,多式联运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

随着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国际陆港和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实施,进一步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构建高效顺畅的多式联运系统成为河南省的必然选择。在2017年11月提出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中,强调建立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的业务协同工作机制[4]。本文通过耦合模型对河南省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分析河南省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多式联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对多式联运以及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河南省多式联运的发展。

二、河南省多式联运协调性研究

耦合原本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而多式联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完成的联运,两个或两个以上运输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以了解多式联运的协调性。

河南省的多式联运主要由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和航空运输系统组合而成。因此,可以运用耦合模型研究三个运输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了解河南省多式联运运营的协调性。

(一)构建指标体系及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河南省运输的发展现状,以及科学可量化性原则、典型性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确定了河南省铁路、公路以及航空三个系统的各项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铁路、公路与航空的各项指标及权重

(二)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5],当耦合协调度越接近于1,说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越强;当耦合协调度越接近于0,则说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越差。具体评价标准的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

(三)计算结果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国家统计局[6]和河南统计局[7]等权威统计文献搜集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其归类、计算、整理,得到所用数据。

采用耦合模型计算出河南省2013~2017年铁路、公路与航空的综合评价值,三个系统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三、河南省多式联运协调性研究结果分析

(一)河南省铁路、公路以及航空的综合评价值分析

为了方便分析河南省铁路、公路以及航空的综合评价值,根据表3做出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综合评价值折线图,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铁路、公路以及航空综合评价值折线图

表3 河南省多式联运协调性评价结果

1.铁路综合评价值分析

由表3和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多式联运中铁路的发展在2013-2015年间出现了短暂的回落。在2015年8月,为了使公路货运和铁路货运保持良好的竞争关系,国家发改委调整了铁路的货运价格,其基准运价由原来的14.51分钱/吨公里提高到15.51分钱/吨公里。受此因素和统计口径改变的影响,2015年铁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整体下降,导致评价值下降。

总体上,河南省铁路运输发展水平仍保持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2017年间几乎是直线上升,评价值从0.2419上升到了0.7494。一是现阶段,河南省已基本成为现代大型综合铁路运输枢纽。在“三纵五横”的国家干线铁路网的基础上,有郑机、郑焦、郑开等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城铁网络,铁路进一步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二是河南省铁路局深化货运改革。河南省铁路局积极推进货运市场化改革工作,并且还专门成立了货运营销中心,对货运、装卸和仓储等业务进行系统优化。将铁路局所有的物流资源统一整合到货运营销中心,使河南省铁路局货运业务基本涵盖整车、集装箱、快运、零担和两端服务,实现了货运产品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由“站到站”向综合物流发展[8]。三是中欧班列迅猛发展。基于“一带一路”原则和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南省的国际铁路运输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2.公路综合评价值分析

由表3和图1可以看出,排除2015年统计口径改变的影响,河南省公路运输的评价值在2013年到2017年间公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公路的综合评价值由2013年的0.0620增长到2017年的0.8286,增长速度较快。一是公路货运量、公路货物周转量、公路里程以及新注册民用汽车拥有量在2017年达到了最高值。二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全省已建成6条南北纵向通道,8条东西纵向通道,6条区间通道和若干连网线组成的“686”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1个半小时中原城市群经济圈,3小时可达全省任何一个省辖市,6小时可达周边6省任何一个省会城市的高速运输体系。2018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里程为6600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位。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公路货物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河南省公路港的建设。公路港一般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集合,不仅推进了河南省跨区域的交流与协作,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而且推进了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出贡献。

3.航空综合评价值分析

由表3和图1可以看出河南航空的发展在整体上呈现波动的上升趋势,由2013年的0.1107上升到了2017年的0.7311。一是得益于郑州航空港的建设,完善了航空货运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郑州国际机场拥有七座货运站和可以满足海关监测管理、装卸搬运的设施和设备,促进了郑州机场国际航线的发展,尤其是2014年6月27日,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架起了横贯中欧的“空中丝绸之路”,郑州机场已经成为国家机场中指定口岸类型最齐全的机场。二是不断加大枢纽航线网络优化、货源集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极大地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2017年,河南新郑机场货邮吞吐量50万吨,位居我国第七位,同比增长超过了10%,成为全行业的领先者,加入到了世界50强的队伍中。其中,国际货运量达到了33.7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全货机完成货邮吞吐量36.9万吨,同比增长14.38%。2013年至2017年,货邮吞吐量由25.57万吨增长至50.27万吨,年均增速达18%。

(二)河南省多式联运耦合协调度分析

为了方便分析河南省多式联运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我们根据表3中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作出折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河南省多式联运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折线图

从表3和图2可知,河南省铁路和航空的耦合度相对稳定,在0.2512~0.3328浮动,这表明河南省铁路、公路和航空三个运输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较稳定。但耦合度均在0.5以下,处于拮抗期,依然有很大问题存在。

通过表3与图2可以看出,河南省多式联运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0.2091发展到了2017年的0.5049,从中度失衡,历经轻度失衡、濒临失衡达到勉强协调。说明随着三个运输系统的不断发展,已经由最初的难以相互作用逐步发展到初步建立了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但目前仍处于勉强协调阶段,距离优质协调有很长的距离。说明河南省多式联运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够促进多式联运有序发展。

首先,目前河南省多式联运在“联”的问题上做得并不够好,无缝衔接未形成。在多式联运单据和合同、装载单元、服务质量等方面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难以与国际多式联运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集疏货环节,缺乏配套兼容的设施设备,导致多式联运初端和末端微循环不畅,影响分拨效率;其次,多式联运发展的制度体系尚不够健全。河南省多式联运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多式联运的发展多处于市场调节作用下,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最后,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善,信息共享有利于促进多式联运向智能化转变,提高效率以及降低运输成本。目前技术创新不够,尚未建成能实现多企业和多部门信息共享的联运信息平台,缺乏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货运场站和运输系统,难以实现货物的有效监管[9]。

四、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河南省多式联运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铁路、公路以及航空三种主要运输方式还未达到高效衔接,多式联运的发展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河南省多式联运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协调。

(一)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首先,河南省应该努力取得国家政策的支持,争取国家级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以取得与多式联运相匹配的政策支持。其次,加大对河南省多式联运体系深化改革的力度,注重多式联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引导多式联运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制定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为河南省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局面,健全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河南省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推动建立多式联运协调机制

受河南省的运输发展现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河南省多式联运主要依靠铁路、公路以及航空三方面的联合运输。三者之间的联合运输,既可以发挥各自运输方式的优势,又可以弥补单一运输方式的不足,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整体运输的效率[1]。因此,建立多式联运协调发展体系,需要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铁路局和航空部门达成合作关系,鼓励铁路、公路以及航空三者之间深层次的沟通与协作,使得多式联运能够做到更好的衔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强化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运输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快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铁路、公路主干线建设与维修,增加航空航线条数,逐步形成完善的多式联运运输网络。推进河南省高速公路、铁路货运站与机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大对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提高货物周转的效率。加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的对接,优化铁路集疏体系,完善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多式联运各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

(四)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

推进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EDI、RFID、GPS等高新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打破各单一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壁垒,使得各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流通更加顺畅。加强货主、承运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多式联运过程中货物的实时跟踪与信息沟通,进一步提高多式联运运输效率。

猜你喜欢
耦合度货运耦合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货运之“云”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