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媒介使用调查与研究
——基于恩施州来凤县包子沟村的深度访谈

2020-05-13 08:56杨经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妇女媒介受众

■谢 晨,杨经纬

(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正处于发展方式的多元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完善、经济发展核心动力实质转换的攻坚阶段。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整体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城乡差距仍存在外出务工仍是农村地区解决就业的主要方式。随着外出务工的男性劳动力增加,留守在农村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的妇女也愈加增多,她们大多通过媒介使用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及维系情感。故媒介使用在留守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从受众的心理需要和社会动机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人们使用媒介从而得到满足的行为进行解释与研究[1]。具体而言,该理论聚焦于受众层面,重点分析媒介的使用对受众产生了何种影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学中很多议题都开始对受众的媒介使用展开研究。

张志安和沈菲的研究中分析了中国受众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认知、使用及评价状况,结果显示我国媒介受众内部存在着较大的群体差异[2]。在受众的各种群体差异中,农村受众的媒介使用正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陈莹的研究中指出农村群体主要是通过电视获取信息,电视的娱乐消遣功能深受大众喜爱[3]。而女性是较为特殊的农村群体。凌菁和陈雨曦对贵州省农村女性媒介素养进行调查,发现贵州农村女性的媒介使用情况呈现出使用不均衡、接触目的单一、媒介参与能力不强等特点[4]。李淑娟和陈丹调查了甘肃省的留守妇女的媒体接触情况,发现手机是她们接触最多的媒介,且使用手机对她们的生活认知造成显著性影响[5]。陈芳芳以江西义安为例进行调查,表明留守女性的媒介接触对她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6]。魏慧丽也在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妇女的媒介接触进行研究,证明电视对她们的信息选择有着重要引导,并深刻影响着她们的自我发展[7]。可见,留守妇女的媒介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且媒介使用对她们的影响涉及生产、消费、娱乐休闲等多方面。

综上所述,不同的媒介接触可能会满足农村留守女性不同层面的需求,并对她们的生活产生不同侧面、不同强度的影响。因此,对不同地区留守妇女的媒介使用调查研究将会是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一个补充,同时明晰媒介在留守女性生产、消费、娱乐休闲等各方面的作用也将为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实践价值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in-depth interview)收集资料,通过“滚雪球”(snowballing)的方式选取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革勒车乡包子沟村的10名留守妇女,访谈时间从2019年3月1日持续至4月30日,每次访谈进行1-1.5小时,多在受访者家中进行,访谈资料以录音形式保存。访谈过程中,主要了解她们的媒介选择、媒介使用频率、媒介内容接收以及媒介使用效果等方面的情况。访谈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访谈对象情况

受访者大多居住在自建房屋中,主要照顾子女与老人留守农村。政治面貌绝大部分是群众,仅一名中共党员;学历普遍偏低,多为初中以下;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丈夫外出务工,但也从事一些收入偏低的工作,大部分受访者直言生活中存在较大经济压力。

三、农村留守妇女媒介使用特点

(一)媒介技术选择层面上的进步

手机成为农村受众的主流媒介,电视及广播正退出农村的舞台[8]。访谈也表明,该地的留守妇女接触的主要媒介仍是手机。目前,包子沟村村民的手机拥有率达到了100%,手机基本上成为该地留守妇女接触最多、使用最频繁的媒介。

电视要坐在那里看,手机累的时候可以睡在床上玩,玩了就睡觉。(ID郑)

受访的大部分女性都与ID郑一样,由于便捷性选择手机。同时,ID郑的表述中还隐含着手机与电视的对比,即手机比电视使用更方便。对她们而言,手机逐步替代电视,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主要媒介。此外,大部分孩子与老年人倾向看电视,这也减少了妇女收看电视的机会。

家里的电视我都看不到,因为孩子的奶要看。(ID唐)

电视我又看不到,都是我女儿在看,我平时就玩手机。(ID梅)ID

唐和ID梅的表述中都印证了电视是儿童及老年人主要使用的媒介。同时,包子沟村没有报亭,也没有订阅报刊的渠道,留守妇女基本上接触不到报纸,传统媒介基本上退出了该地妇女的日常生活。此外,该地区妇女受教育程度偏低,电脑等新媒体的使用技能上较为匮乏。

屋里电脑我又不会用,主要是新月姐姐害病,脚走不得,买给她用的。(ID郑)

家里有电脑啊,一般都是女儿在用,我没有用过。(ID娟)

目前,包子村内没有一家网吧,家里有电脑的也并不多,接触电脑等媒介的主要是在外读书的学生,绝大部分的留守女性都明确表示不会使用电脑。受访的十名农村留守妇女中仅ID郑和ID娟家有电脑,但她们都表示并未使用,或不会使用。因此,电脑等新媒体在该地的留守女性群体中普及程度较低。总体而言,由于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化低,报纸的阅读环境差,电视的受众群体转移等原因,该地区留守女性的媒介使用基本上集中于手机。由此,该地区留守女性的媒介使用已从电视等传统媒介转移至以手机为主体的新媒介上。

(二)媒介内容接收层面上的固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渗透,农村留守妇女的使用水平提升,但在媒介内容接收层面上仍停留在娱乐功能与社交功能。大部分受访女性均表示使用手机主要看电视剧、综艺节目等。

孩子睡着了,看看电视剧什么,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ID杨)

闲着没事的时候看看电视节目啥的,什么非诚勿扰啊……(ID唐)

不难发现,她们通过手机收视的内容大多仍与电视收视内容保持一致。如ID唐提到的“非诚勿扰”就是一个电视节目。由于电视被儿童和老人占据,她们才选择使用手机,但收看内容仍是电视传播内容。换言之,手机对于部分留守女性而言仅是一个便携式的电视机。同时,ID杨也表明她们的媒介使用很大的原因是打发无聊时光,或排解日常生活的压力。她们的压力不仅源于家务琐事,同时与丈夫在空间距离上的疏远也造成了她们的内心寂寞。她们需要通过轻松的传播内容来填充夫妻情感的匮乏,并消释日常生活中的孤独感。

都是用微信视频联系,打电话少,微信不要钱,如果微信没接到就打电话。(ID杨)

手机就是用来聊微信的,特别有时候和老公说下娃的事儿。(ID吴)

在谈及手机的社交功能时,大多数女性都提到“微信”的使用。微信为她们提供语音、视频等多元内容的传播渠道。ID杨提到“微信不要钱”,这意味着她们认知到“微信”交流可以节约经济成本。同时,手机成为留守女性与丈夫感情沟通的重要工具。虽然她们大量使用“微信”,但新媒体应用的功效仅类似于手机的通讯功能。换言之,作为新媒体的手机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中虽被大量使用,但其作为媒介的“新”并没有在内容层面上有突破,仍在维持传统媒介的内容传播功能。

(三)媒介互动效果层面上的匮乏

媒介选择上的进步与媒介内容上的固化形成了留守女性媒介使用特点,同时她们在媒介互动效果层面上也呈现出被动状态。新媒体的出现实质上加强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能快速地实现反馈与互动,让受众能动性地收看媒介传播的多元内容。但大多数女性在接收媒介内容时,都呈现出明显的被动态度。

有时候看电视蹦出来一些字,不知道是什么,影响观看。(ID娟)

节目下面经常有人评论,偶尔也看看……我只看,没发过。(ID陈)

ID娟的语言中表明她基本不了解“弹幕”这种互动形式,也不认可这种形式的互动效果。同样,ID陈也提及到评论的内容,明确表达自己从未互动的实际经历。可见,她们在使用过程中,仍保留着传统媒体使用习惯,被动接受媒介信息。即使媒介技术更迭,她们对新媒体使用效果并不抱新期待。

姐姐治病的钱就是向亲戚借的,你刚刚讲的什么筹钱我不会弄。(ID郑)

在新兴的传播手段或内容上,该地区女性表达出茫然的状态。目前,网络上有很多筹款平台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以ID郑为例,其大女儿前几年造血类疾病的手术费用花去了家庭全部存款,后又出现股骨头坏死,除了向亲戚朋友借钱,她们不知道利用媒介向大众进行求助。换言之,她们在使用时没有与媒介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媒介使用效果甚微。

此外,媒介中实际上有大量的教育、政治及经济信息。如:小孩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农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活动等。但使用网络媒介进行有效互动的留守女性少之又少,访谈中仅一位女性提及在朋友圈推销化妆品和婴幼儿产品,仅一位女性提及网络媒介在村委会信息传播上的应用。

就在朋友圈发图,卖口红啊,小孩子衣服什么的……一年也卖不出几个。(ID陈)

好像村里有个计生群,不过也没怎么看,也不太了解有啥事。(ID胡)

ID陈利用网络媒介手段进行销售,但是受益甚小,受访过程中也并未提及网络销售与实体销售的差别,或效率上的差异。ID胡的访谈表明她对地方政治信息较为淡漠,更不太可能形成有效互动。实际上,现在很多乡镇、农村都在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政策宣传与推广。但访谈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女性在政治信息上比较闭塞,反馈也非常迟缓。接受访谈的十人中,了解村委会发送网络信息的仅三人,其中两人是精准扶贫户。总体来说,媒介在介入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上并未达到明显的积极传播效果。

基于访谈,可以总结该地区留守妇女的媒介技术选择上正在进步,集中使用手机情况明显,但技术选择上的进步并没有带来传播内容上的升华。她们将手机更多地视为移动电视,或是免费电话。此外,媒介互动效果极为匮乏。面对媒介传播的种种内容,她们习惯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忽略主动利用手机参与各种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由此,该地留守女性的媒介使用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也暴露了当下农村留守妇女在媒介使用中的共性问题。

四、讨论与建议

(一)整合有效资源,拓展农村的媒介选择空间

农村留守妇女的媒介接触类型单一,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和电脑等新媒介接触较少,或者说包子沟村缺少接触传统媒介的环境与氛围,还有部分地方的宽带并未安装。这都需政府重视,同时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体系的建设,如修建报摊报亭,或在村委会设立存放报纸、杂志及书籍的空间,供村民自由阅读,提供给女性接触传统媒介的有效机会。同时,通过丰富媒介的种类,让她们接触到多元的媒介信息,拓展信息量与认知角度;其次,村委会鼓励本村在外就读的大学生利用假期举办基础性的电脑知识普及与培训班,提升留守女性的电脑使用能力。通过丰富可接触的媒介类型,优化她们较为狭窄的媒介选择空间。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留守女性发展电商

包子沟村留守妇女对媒介传播效果的认知有限,这需要政府将媒介使用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起来,让更多留守女性通过理解传播过程、了解媒介效果,从而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与行动力。如,鼓励她们发展电商。恩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腊肉、凤头姜、糍粑等特产,且包子沟村大量种植猕猴桃、葡萄等果树,还酿有天然的葡萄酒,这些产品均可以通过有效的媒介传播转变为商品。特别是在发达的网络传播环境中,留守妇女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产品进行营销,从而缓解并改善她们所面临的生活经济压力。

(三)培养意见领袖,提升农村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

包子沟村留守妇女在政治参与意识上的淡漠与缺乏反映出农村留守女性所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才能引导积极的政治参与行为,也能有效地促进女性的社会发展。该地村民居住环境集中,女性共同话题较多,在留守女性群体中培养意见领袖会是一个有效提升女性政治意识的策略。意见领袖在营造舆论声势、传播和引导舆论走势以及制造舆论压力等方面起着相应作用[9],同时,她们还可以积极提供和传播一些新观念,起到设置议程的作用[10]。该地区设有村委信息群,选取留守女性群体中热爱社交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加入,并对她们进行有效引导,从而逐步提升女性群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同时,还可以鼓励女性利用媒介对村委会发表意见、进行监督,也可利用媒介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表达正当诉求。

农村留守妇女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媒介使用质量与效果的提升不仅能丰富业余生活,促进就业,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活动的参与度,还能实质上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国家经济良性发展。因此,围绕农村留守妇女应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的学术研究。

猜你喜欢
妇女媒介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书,最优雅的媒介
当代妇女的工作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