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远山图》轴探析兼论王翚对王蒙竹图之临仿

2020-05-15 07:23
新美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鹤远山王蒙

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文人画史上的重要画家。其画法从松雪风韵中来,又泛滥唐右丞,得董源、巨然墨法,兼燕文贵、米芾、东坡等宋人笔,苍莽中得秀逸之致,临摹细密者尤佳。用笔纯用草隶,墨气酣厚,于奇峭中得幽深高淡之趣,诚古今绝迹。倪云林谓为“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称赏至矣。

王蒙画竹,传世甚少。其名下竹图,有至正甲辰(1364)九月五日游灵岩寺,为张德机画《竹石图》轴,是图载缪曰藻《寓意录》卷二,现藏苏州博物馆。另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竹石流泉图》轴、《坡石烟篁图》轴,庞虚斋旧藏《霜柯竹石图》轴。

此外,王蒙尚有《修竹远山图》轴传世。此作源于宋代文同(湖州)《暮霭橫看图》卷,叔明尝称文同“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其自肺腑中流出。又不可以笔墨蹊径观也。”《暮霭横看》亦名《晚霭横看》,惟宋黄庭坚曾见原迹且留有题跋:

吴君惠示文湖州晚霭横看卷,观之叹息弥日。潇洒大似王摩诘,而工夫不减关仝。东坡先生称与可下笔能兼众妙,而不言其善山水,岂东坡亦未尝见耶?此画初入手心,欲留玩数月乃归之。会予远竄宜州,亟遣光山之仆。自此往来余梦寐中耳。庭坚。1[宋]黄庭坚撰,《山谷题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46页。

宋代李彭亦有《题吴成伯家文与可所画晚霭横看图》诗曰:

湖州手参造化炉,墨君老稚俱扶疎。含毫回作晚霭戏,凭轩丹青浑欲无。雨声忽破鸟行急,木末尚挂穷猿呼。衰翁将雏来荡桨,挽引斜晖到渔网。岚昏那计目力长,厓倾欲陟天梯往。湖州虽仆妙相存,此画他年人更珍。但恐君家风雨夜,山川断取不无神。2[宋]李彭撰,《日涉园集》,卷五,四库全书本,叶十五。

此图后为明代沈周寓目,以为“行笔绝似许道宁”3文徵明跋文同《盘古图》:“闻宜兴吴氏有所藏晚霭横看,甚妙。先友沈周先生尝见之,为余言,其行笔绝似许道宁。”见[清]吴升撰,《大观录》,卷十三,民国九年武进李氏圣译廔铅印本,叶七。。而今真迹已不存,仅有后世摹本,分别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1),及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

王蒙《修竹远山图》虽仿自《暮霭横看图》,然与传世诸本皆不似。据《国朝画征录》《平生壮观》《穰梨馆过眼录》《大观录》等著录记载,叔明或曾见文湖州真迹,又加以纵意挥洒,遂成新貌。4[清]张庚撰,《国朝画征录》,卷上,清乾隆四年刻本,叶十七;[清]顾复撰,《平生壮观》,清钞本;[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清光绪十七年吴兴陆氏家塾刻本,叶三;《大观录》,卷十七,叶十九。《修竹远山图》现存三件,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文物博物馆,另一件曾为程十发旧藏,今为上海中国画院收藏。

台北本《修竹远山图》(图2)为纸本淡设色,有王蒙自题:

修竹远山,昔文湖州暮霭横看(瑞典本、上海本题作“暮霭看横”),宋思陵题识卷首。观其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其自肺腑中流出,又不可以笔墨蹊径观也。子文广文,出纸求画修竹(竹误作山)远山。惜乎仆之笔力,不能似郭,又敢仿佛湖州也哉。至若拙朴鄙野,纵意涂抹,聊可以写一时之趣,姑塞广文雅意云。黄鹤山中人王蒙。

后钤“王蒙印”白文方印。曾经项元汴、李肇亨、汪令闻5汪令闻(廷璋),清乾隆年间任资政大夫。收藏董源《夏山图》;安仪周刊唐孙过庭《书谱》刻石后有汪氏二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薛绍彭《杂书卷》,钤“汪令闻曾经收藏”;元代倪瓒《溪亭山色图》轴诗塘有汪令闻题记两则。见王耀庭撰,〈清方士庶《仿董源夏山烟霭图》的画缘与人缘〉,载《故宫学术季刊》,2015年第1期,第287—314页。等藏,又为清内府旧藏。有“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檇李項氏士家宝玩”“籁阁”(半印)“桃里”“墨林子”“项元汴氏審定真迹”“项子京家珍藏”“檇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醉鸥”“李氏珍赏”“汪令闻審定”鉴藏印。清代吴升《大观录》载王蒙澹黄纸本《修竹远山图》,言“此画有巨然神韵,书法亦精品可爱,但纸多裂纹”,且画中“高坡下结草亭,一人高冠趺坐于中,一童子抱琴而来”,6《大观录》,卷十七,叶十九。情形与台北本相合,所见应为此本。

瑞典本(图3)为纸本墨笔,自识曰:

修竹远山,昔文湖州作暮霭看横,宋思陵题识卷首。观其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其自肺腑中流出,又不可以笔墨蹊径观也。子文广文,出纸求画修竹远山。惜乎仆之笔力,不能似郭,写竹又敢仿佛湖州也哉。至若拙朴鄙野,纵意涂抹,聊可以写一时之趣,姑塞广文之雅意云。黄鹤山中人王蒙书。

图1 [宋]文同,《晚霭横看图》卷绢本,墨笔,纵30.2厘米,横216.0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2 [元]王蒙,《修竹远山图》轴,纸本,淡设色,纵93.1厘米,横31.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3 [元]王蒙,《修竹远山图》轴,纸本,墨笔,纵117.6厘米,横37.7厘米,斯德哥尔摩远东文物博物馆

画上无王蒙印。后钤“式古堂书画”“登”“青羊君”“安”“仪周鉴赏”“令之清玩”“周梦公秘笈印”“己丑以后所得”“昵晏楼”“安氏仪周书画之章”“陆氏叔同眼福”“陆树声鉴赏章”“藏之大千”“卞令之鉴赏”,可知曾为陆树声、王穉登、卞永誉、安岐、周庆云诸辈藏。安岐曾于《墨缘汇观》中记载此轴“修竹远山图,纸本墨笔,小长幅,右首有自题长跋,前篆修竹远山四字,图为子文作”7[清]安岐撰,《墨缘汇观》,卷四,清光绪元年刻粤雅堂丛书本,叶七十四。,又言明代王绂曾仿此图:“王绂修竹远山图,淡黄纸本小长幅,高二尺一寸五分,阔一尺一寸,水墨作远山阔水高竹,悬崖上有茅亭,一人独坐,一童携琴。右首款题九龙山人王孟端为炳如茂异写,下押‘九龙山中道士’白文印。余向收黄鹤山樵修竹远山图,笔法位置与此无別,孟端特为仿出。”8同注7,叶七十六。此轴亦为清内府宝物,上有清高宗御题,跋曰:“亭覆修篡瑟瑟。崖临流水淙淙。记得会稽山下。暮春遊目曾逢。”9跋文亦载[清]董诰等辑,《皇清文颖续编》,清嘉庆武英殿刻本,卷首二十七,叶四至五。

瑞典本后为张大千购得,收藏经过有刘太希《湖海豪情的张大千》、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记述。10谢家孝著,《张大千的世界》,时报出版公司,1982年,第343页。傅申在〈张大千与王蒙〉一文中,也回忆道:“大约在1953年,当大千先生寄寓九龙的亚皆老街的一座花园洋房时,有一位日本收藏家因为急于用钱,愿意将他所藏的王蒙《修竹远山图》出让。这幅原作,大千在日本时是曾经目验过的,而且早就想购为己有,无奈藏家不需用钱,高价亦不卖。现在自动廉让,却遇大千手紧,最后托人把他所藏的一幅宋画卖了才购到此画。此画曾经纽约王季迁氏手,最后归于瑞典东方博物馆,确是传世的王蒙真迹之一。”11傅申撰,〈张大千与王蒙〉,载《朵云第六十五集:王蒙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第255—280页。

大千先生对此画喜爱至极,直至其八十四岁高龄时仍然对此念念不忘。数十年后,闻知此画已入瑞典东方博物馆,快慰之余,又用逸笔画了一幅《修竹远山图》,风格与原画迥异,其上有大千长诗题咏:“修竹远山吾旧物,卅年易米落夷荒;近传神物仍好在,积习蟠胸总未忘。王叔明《修竹远山图》真迹,寒斋旧物,投荒易米,时不去心,近知尚在人间,庋藏瑞典皇家博物馆,快慰予心,遂作此图。老态婆娑,未能步武,聊寄仰止。壬戌中秋后二日,八十四叟爰,摩耶精舍并记。”这可以说是大千仿学王蒙的最晚年之作,此时已人画俱老,脱略形似了。12同注11。

上海本(图4)为纸本墨笔,款云:

修竹远山,昔文湖州作暮霭看横,宋思陵题识卷首。观其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其自肺腑中流出,又不可以笔墨蹊径观也。子文广文,出纸求画修竹远山。惜乎仆之笔力,不能似郭,写竹又敢仿佛湖州也哉。至若拙朴鄙野,纵意涂抹,聊可以写一时之趣,姑塞广文之雅意云。黄鹤山中人王蒙书。

钤“王蒙之印”白文方印、“黄鹤山人”白文方印。另有“墨林山人”“墨林秘玩”“宫保世家”“子孙世昌”等鉴藏印。此图原为程十发旧藏,其有斋号为“修竹远山楼”,即取意自此画,另有“修竹远山楼”钤印,多见于其山水画落款。

此三件《修竹远山图》皆无纪年,均绘竹林萧疏,屋宇亭榭在隐显间,颇富文人雅趣。上海本与瑞典本在画作布局、款题内容上基本一致,上海本画面较为残破,较之瑞典本多两方王蒙钤印,而无乾隆御题。就笔墨而言,瑞典本气息沉古,比台北本、上海本略胜一筹。又比对画款,瑞典本书风更为浑厚(表1)。

观台北本,川濑氤氲之气,修竹苍翠之色,隽秀温润,略得叔明意趣。然前景诸竹及山峰之披麻皴法,却更有清代王翚(石谷)法度。王翚是清初画坛临摹王蒙的典范,其笔性近王蒙,查昇《一调预祝因用其调以请正》言王翚“剑门樵客染霜毫,原是王蒙家派”13[清]王翚撰,《清晖赠言》,辛亥六月顺德邓氏风雨楼重刻本。,钱曾《题耕烟散人画》:“卧王濛于纸中,坐董源于笔下”14同注13。王时敏亦常赞誉王翚“作画风骨高奇,遵循王蒙而又能迥出山樵规格之外”:

图4 [元]王蒙,《修竹远山图》轴,上海中国画院,程十发旧藏

表1 台北本与瑞典本《修竹远山图》对比表

元四大家画皆宗董巨,其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处,总非时流所可企及。而山樵尤脱化无垠,元气磅礴,使学者莫能窥其涯浚。故求肖似良难。惟石谷深得其神髓,尺幅巨障无不乱真,此卷为高足荇文作,凡林壑之开合,蔽亏烟云之变幻灭没,寓法度于纵放之中,得奇趣于笔墨之外。15[清]王时敏撰,〈题石谷仿黄鹤山樵卷〉,《王奉常书画题跋》,通州李氏瓯钵罗室刊本,宣统二年(1910)。

王翚一生“黄鹤山樵画见者不下二十余本”,《修竹远山图》轴亦在此列。王翚与恽南田皆曾见文湖州《暮霭横看》及王叔明《修竹远山》,且有临仿:

曾见文湖州《寒林竹石》卷,宋思陵题曰《暮霭横看》,黄山谷大书于后。而王叔明作《修竹远山》,亦称湖州此卷,笔力不在郭熙之下。石谷尝言:三十年前见之,至今犹往来于怀。因用其法画寒林,笔致轩轩健举。而水石布置,兼用李唐。盖石谷能鼓舞天机,游于象外,前人蹊辙不足以限之。16[清]恽南田抓,《南田画跋》,卷八,芋园丛书本。亦载于[清]秦祖永撰,《画学心印》,卷六,清光绪四年刻朱墨套印本,叶三十一至三十二。

黄山谷观湖州晚霭横卷,言潇洒大似摩诘,工夫不减关仝,余曾与石谷见文湖州小帧,写竹石数笔,极超逸,与山谷所云略不相似。17《南田画跋》,卷八,芋园丛书本。

王叔明作修竹远山,尝称文湖州暮霭横看卷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自其肺腑中流出,不可以笔墨畦径观也。南田此图,真能与古人把臂同行,但属余点缀数笔,欲如一峰黄鹤合作竹趣图,余笔不逮古,何能使绘苑传称胜事耶。丙寅腊月望后三日王翚识。18《画学心印》,卷四,清光绪四年刻朱墨套印本,叶三十二。

据清人秦祖永称,石谷仿作甚为精妙:“昔黄鹤山樵有《修竹远山》,徐幼文有《谿山琴趣》,皆称逸品。是卷兼撮两家之胜,天机飞舞,一点一拂,都是化工灵气,使人玩索不穷。”19同注18,叶四十。

存世王翚《仿王蒙修竹远山图》所见三本,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本为纸本墨笔,纵85厘米,横32厘米。画面水阔山远,左下角布石为崖,崖上绘竹,枝繁叶茂。近处叠石如丘,稍远坦垣曲岸,二者错落迂回,相狭成壑。右上角款署“修竹远山”,墨书题记云:“文湖州暮霭横看,宋宣和题识卷首。其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其意识幽远,何可以笔墨蹊径观也,因□□为之。时辛酉九月朔,乌目山中人王翚,客于金陵之树影园。”下钤“石谷子”朱文方印、“王翚之印”白文方印。辛酉为康熙二十年(1681),故此图绘于王翚五十岁。此轴于1975年入藏故宫博物院,据故宫博物院单嘉玖言,入宫时画心脱落,磨损严重,纸质糟软,污渍较多,画面的题记、草亭、竹叶等处皆破损。20单嘉玖撰,〈王翚《修竹远山图》及其修复〉,载《中原文物》,2004年第4期,第81—85页。

图5 [清]王翚,《修竹远山图》轴,纸本,墨笔,纵79.3厘米,横39.5 厘米,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图6 [清]王翚,《仿黄鹤山樵修竹远山图》轴,纸本,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7 [清]王翚,《水竹幽居图》卷,纸本,墨笔,纵34.0厘米,横170.0厘米,苏州博物馆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王翚《修竹远山图》(图5)为纸本墨笔,布局较之故宫本略有变化,且增一坐赏风景者,题曰:

昔文湖州有暮霭横看,宋思陵题识卷首。观其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 写丛竹,乃自其肺腑中流出,又不可以笔墨畦径观也。子文广文出纸求画修竹远山,惜乎仆之笔力不能似郭,又敢仿佛湖州也哉!至若拙朴鄙野,纵意涂抹,聊可以写一时之趣,姑塞广文之雅意云。黄鹤山中人王蒙。岁次甲戌九月望后三日,为宜翁先生临于长安寓斋。海虞王翚。

后钤“王翚之印”白文方印、“石谷子”朱文方印。甲戌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王翚时年六十三岁。

台北故宫藏王翚《仿黄鹤山樵修竹远山图》轴(图6),未纪年,款“黄鹤山樵修竹远山图”,后钤“王翚之印”白朱文印。此轴为清宫旧藏,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乾清宫鉴藏宝”“石渠宝笈”“宜子孙”“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宣统御览之宝”鉴藏印,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王翚仿王蒙修竹远山图一轴。本幅素笺本,纵一尺一寸七分,横七寸五分,水墨画。修竹临溪,远山一抹。款‘黄鹤山樵修竹远山图’,钤印一‘王翚之印’。乾隆御题:‘写竹惟传风雨枝,声敲寒玉别丰姿。无端石谷萧然笔,恰似湘江飒耳时。乾隆丙寅暮春之月御题。’钤宝三乾隆宸翰、得象外意、即事多所欣。”2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石渠宝笈续编(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第590页。是图纸面残破,笔墨不精,或非石谷笔。

以上三本形制皆为立轴,与前述秦祖永所言不合,故推测王翚当时所作多本修竹远山图。若要探究存世台北本《修竹远山图》与王石谷的关联,须以更多石谷竹图相比较。

王翚较早年的竹图可追溯自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所作《水竹幽居图》卷(图7),其时年四十一岁。是图以平远法墨笔描画江南水乡之景,坡石后茅屋掩映,溪水潺潺,湖边柳树及后岸翠竹,清夐绝尘。

而后又数次临仿黄王合作《竹趣图》。《竹趣图》为王蒙画竹佳迹,据汪砢玉《珊瑚网》等书记载,共有两本,一本是其为怡云上人写,有款题如下:

蛰龙翻空翠涛响,玉虹吐雨秋波爽。天风吹出读书声,□有幽人自来往。钱唐王□。

坐听书声杂涧声,一帘山色雨初晴。萧萧翠竹偏多趣,更有琴樽趣又清。

竹本无趣,人自得竹之趣,犹渊明之得园趣耳。画者题者,其亦得竹之趣乎。文中藏之,亦同得此趣者矣。丁丑岁,十月望日。浚仪张肯识。

我昔会游黄鹤山,山人留我闭松关。山中风雨经十日,万壑千岩空翠闲。别来浪迹游湖海,岁月茫茫不相待。回首东风频梦飞,山空鹤去人何在。画里依稀记往年,水光山色自依然。寻游尚有山中客,挥手谁招鹤上仙。竹阴深锁秋窗曙,疑是山人吟啸处。人生行乐付东流,万事浮云总何许。我欲山中访旧游,酒船横渡洞庭秋。长歌黄鹤归来曲,洗尽胸中今古愁。青城山人王汝玉。

磵底茅茨六月寒,清风绕榻翠檀栾。此君别有可情趣,卷幔令人不厌看。谢缙。

云嶂参天列翠屏,石泉飞雪洒岩扃。竹声琴趣清如许,尘世谁能洗耳听。义阳偶桓。22[明]汪砢玉撰,《珊瑚网》下册,卷十一,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第1011—1012页。

另一本《竹趣图》便是为后世所熟知的黄公望与王蒙合作之画,王蒙在画作上题款:

仆暇日为郡曹刘彦敬画竹趣图甫毕,而一峰黄处士见过,仆出此求印正。处士以为可添一远山并樵径,天趣迥殊,顿增深峻矣。时省郎耿君督兵华亭,索仆画甚急,思拙笔弱,顷刻不能就,因缀此图奉献。吴兴王蒙谨题。

后有黄公望相和:

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孙也,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晋汉,至于鉴裁尤所精诣。鸥波之宅相非子而谁耶。至正壬辰冬题。公望。一峰道人。时年七十三。23同注22,第1012页。

因为此作为元四家中二家合绘合题,堪称神品,故在明清画坛广为流传。清代张恂、程邃、方亨咸《三家合作山水图》卷24作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上款云:“乙未之秋,孙北海少宰(孙承泽)招同周栎园少司农(周亮工)、傅梦祯少司空(吴伟业、王铎友)观所藏书画,见有《黄王合作》一小幅,少宰极其宝重,然非黄王之绝品也。夫一峰与黄鹤山樵,画赏鉴家流传未绝,而少宰珍爱倍于诸宝物者,特为合作古所不多见耳。”张跋中所言孙承泽所藏《黄王合作》,见孙氏《庚子销夏录》。后吴其贞于康熙二年(1663)观于嘉兴姚水滃家,录于其《书画记》中。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此作为海宁张昆诒所有,据藏四川省博物馆黄鼎《临黄王竹趣图》轴:“……山门邀翁萝轩(翁嵩年)、张昆诒两先生及余为早春雅集,昆诒以所藏前贤名迹数轴相示,惟黄、王合作《竹趣图》……”及藏南京博物院,作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翁嵩年题文徵明《山水图》卷:“同门张吝轩(张昆诒)欲以他卷易之,此何可得。吝轩他去,其所藏黄、王合作《竹趣图》,不知其后人能守否?”25凌利中撰,〈临王蒙《竹趣图》说明〉,载上海博物馆《山水清晖:故宫博物院珍藏王鑑、王翚及虞山派绘画精品集》,2013年。

上述流传黄王合作之《竹趣图》,即为王翚所临母本。王翚对此作极为喜爱,一生数度临仿(表2),所见系年最早为上海博物馆藏《仿叔明竹趣图》轴(图8),其上款云:

叔明竹趣图,简澹高古,全师巨然,唯以笔墨取胜,不刻画于形似间也,赏鉴家称为逸品。丙午秋曾于吴门一见,至今不能去怀。阴雨匝月,闲窗静坐,追忆写此,仅存仿佛而已。甲寅十月廿四日乌目山人王翚识。钤“王翚之印”白朱文方印。

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王翚四十三岁。此外,故宫博物院有王翚《仿古山水图册》十开,其中之一名为“叔明、大痴合作《竹趣图》”(图9),作于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时年六十四岁:

叔明大痴合作竹趣图,取境闲远,得荒寒古雅之致。乙亥冬月,耕烟散人王翚识。钤“王翚印”、“石谷”白文方印。

上海博物馆另存一幅未纪年临王蒙《竹趣图》轴(图10),上拟王蒙、黄公望款。观此图气象萧疏,笔清墨隽,深得元人古朴淳厚之品格。王翚中年于元四家浸淫甚深,有画迹《十里溪塘图》轴(四十岁)、《元人高韵图》轴(四十一岁),此幅气息颇近当时之作,或为王翚四十岁左右的作品。26同注25。

香港苏富比2018年秋季拍卖会中有黄王合作《竹趣图》一轴(图11),构图与此幅未纪年王翚《竹趣图》如出一辙,尺幅略小,画面似遭裁切,款题行笔颇有古拙之趣,或仿自此本。同此构图者,还有天津文物公司旧藏传黄公望《竹趣图》轴,为廉南泉小万柳堂旧物,然笔意距前两本相差较远,在题字处亦有不同。

除存世诸本外,文献中还记载数本《竹趣图》。据索芬27索芬(?—1708),又名格尔芬,字素庵,号蓼园,别号晴云主人。索额图长子。曾为清康熙皇帝监收塞外。题王翚《载竹图》卷:

余性最爱竹,每过荒园废寺,凡载数枝者……惟崇化寺观音竹乃佳品。昔年曾购得数丛,今已为官物,不复可得。客有黄君尊古(黄鼎),与余交十年。识余有此癖,不远数千里,买身载方竹、紫竹、湘妃竹、斑竹以赠。种时……适石谷在坐,因写为卷,余自作短记……晴云主人。钤“蓼园”“臣芬之印”“素庵”等。

及永敬于乾隆二十三年题跋:

石谷又有《竹趣图》小长幅,自识戊寅八日为晴云作。细考年月,盖与此同时所作,乾隆戊寅清和并为余有。

知王翚曾于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六十七岁时为索芬作一件《竹趣图》。另曾为吴伟业之子吴暻作一件,据吴暻《赠言王翚》:“先生临行赠余《竹趣图》”。28见《清晖赠言》,卷五,转引自凌利中〈临王蒙《竹趣图》说明〉。可见王翚对此作翻摹之频繁。(表2)

近代鉴藏大家吴湖帆(1894—1968)在题石谷《仿巨然〈夏山烟雨图〉》卷中,对王翚一生各阶段绘画风格的变化曾有精辟的剖析:

石谷子年四十岁左右,在娄东王奉常家临摹宋元名迹,艺乃大成,间为太常代笔,亲受指点,益臻神化。故石谷画当以四十至五十为极诣;五十至六十自具面目;六十至七十渐落俗套,每失韵致;七十至八十有衰颓气;八十以外又复变化入神,用笔如万岁枯藤,苍辣兼具,有空前绝后之妙。29转引自凌利中,〈试析王翚生平各阶段之交游与创作的关系〉,载《中国美术》,2018年第3期,第9—25页。

梅景书屋主人之评亦适用于形容王翚竹图风格的演变。其四十岁左右的画迹追溯元人,以逸宕为上,幽澹为工。这一时期画中的竹叶皆用浅笔清绘,浓淡相宜,得元人逸趣。仿佛声在竹间,可以目听,如微风触弦,响不从指。以石谷友人恽南田之语形容,便是:“从来爱竹是王家,墨雨如烟染白麻。一片秋声横断壑,半江残雨过平沙。”30《南田画跋》,芋园丛书本。又清人许天锦有《题石谷先生潇湘雨意》:“万竿修竹倚空濛,试较风晴致不同。料是气蒸云梦远,含毫真觉思无穷。”31同注13,卷六。此二诗皆描绘王翚竹图中的川濑氤氲之气,林岚苍翠之色。

而现藏故宫博物院《仿叔明大痴合作竹趣图》是王翚六十四岁之笔,可堪称其晚年竹图的代表。在此作中,竹叶由虚灵清疏转向浓郁繁密,较少阴阳向背之分,且通体呈向下之势,这在早年的画迹中甚为罕见。反之,这样的竹叶画法亦出现于王翚六十五岁时作《竹亭清远图》《修竹幽亭图》,32《竹亭清远图》轴作于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夏,《修竹幽亭图》轴作于同年八月十六日,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可知这或许是其晚年画竹之特色。

台北本《修竹远山图》与王翚早年的几张竹图,即苏州博物馆藏《水竹幽居图》及上海博物馆未纪年本《临王蒙竹趣图》更为相近。如若出于王翚之手,或为其较早年作。

就书法而言,台北本《修竹远山图》上署为黄鹤山中人王蒙所写的款题在行气上与王翚颇类,有向右上微倾之势。然而虽书风工整,却气息板滞、行笔单一,在笔墨上乏韵,不及《临王蒙竹趣图》《仿叔明竹趣图》《烟村散牧图》上王翚本款之浑朴深秀(图12)。王翚生平应酬之频在清初“四王吴恽”六大家中可堪为最,且晚年其友人、弟子为之代笔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此看来,台北本《修竹远山图》是否是王翚本人所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作或为虞山画派或同时期效仿王翚者所作。

表2 传世诸本王翚仿黄王合作《竹趣图》

此外,台北本《修竹远山图》上所钤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李肇亨的收藏印,看来拙劣,与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上项氏真印相较,便知是伪印。冒古者当然以钤上比王翚更早的印,来作为古画之佐证。

瑞典本《修竹远山图》较之台北本,款题藏锋浑厚,清矫有骨力,笔致秀耸有逸趣,堪称佳作。故如若台北本《修竹远山图》真乃王石谷辈临仿之作,瑞典本的年代可溯及更远,至少为明代摹本。可惜今已无更多的王蒙竹图相与之比较,故无法确切辨别瑞典本的真伪,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凭藉存世《修竹远山图》轴及文献典籍,得以勾画出王蒙竹图的渊源与流变。王蒙画竹,远效五代董源、巨然,宋代文同、郭熙,崇尚自然浑朴之画风,讲求运笔“自肺腑中流出”。而以王翚为首的清代虞山画派又对元四家之简澹高古推崇备至,对王蒙画迹甚为宝爱。王蒙在临摹文同《暮霭横看图》时曾云:“惜乎仆之笔力,不能似郭,又敢仿佛湖州也哉。”数百年后,王翚面对王蒙之迹,亦感慨:“追忆写此,仅存仿佛而已。”仿佛二语,若合一契,昔人兴感之由历代如此。也正是在这些历代的仿佛中,前人之笔墨意趣得以含毫尺素,令今人游赏无尽。

图12-1 王蒙,《修竹远山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款(上)王翚,《临王蒙竹趣图》轴(上海博物馆)款(中)王翚,《仿叔明竹趣图》轴(上海博物馆)款(下)

图12-2(序号左起)

图12-3(序号左起)

猜你喜欢
黄鹤远山王蒙
《愚公移山》新传
Effect of tellurium(Te4+)irradi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irradiation-induced hardening*
去普洱,寻找远山树林的味道
归来兮,远去的黄鹤
黄鹤归来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眉如远山黛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王蒙吁求:不应该让汉语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