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从中国到英国

2020-06-01 05:26一凡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红袍茶叶英国

文/一凡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种茶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

英国作家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与艾丽斯·麦克法兰(Iris Macfarlane)母子合著的《绿色黄金:茶叶帝国》(Green Gold: The Empire of Tea)一书中说,“一千年前,已经有数百万中国人经常饮茶”。早在公元4、5世纪,茶已经成为长江流域人们喜爱的饮品。唐朝时,喝茶习惯已传入中国大多数省份。公元780年,陆羽的《茶经》出版后,中国喝茶的人数变得更多、地域分布更广。

茶在1610年传入欧洲,第一站是荷兰阿姆斯特丹,1657年抵达英国。当时英国广告这样介绍:“一种质量上等的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品。中国称之为茶,其他国家称之为Tayak或Tee。”茶叶传入早期,价格昂贵,喝茶的习惯在英国传播速度很慢。18世纪30年代,因与中国开展直接贸易,加之大量走私,茶叶价格大幅下降。不久,喝茶成了英国民众的日常习惯、风靡全国,平均每个英国人一年要消费一磅茶叶。19世纪中叶,“以茶待客”已经在英国流行,“下午茶”这一生活方式也开始成为社会习俗。

高额利润

1771—1810年,英国政府从茶叶贸易中获得税收高达7700万英镑,政府每10英镑税收中,就有1英镑来自茶叶进口与销售,茶叶贸易已经成为英国国民经济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元素。随着国家开支增大,英国政府开始想方设法减少购买茶叶的资金,英国商人也觊觎中国独占的茶叶利益。为此,英国想从中国引入全套茶叶种植技术和制茶工艺,先在中国的邻国——英联邦国家印度试验,再引入英国本土。但这谈何容易?当时把茶株和种子带出中国极其危险:官府悬赏任何涉嫌偷运者的头颅!

这时,将中国茶传入英国的关键人物——植物学家、冒险家罗伯特·福钧登场了。

福钧出身寒微,拥有园艺学从业资格证和贸易学资格证。因头脑灵活,他很快加入了英国皇家园林协会。1842年秋,第一次鸦片战争进入尾声,因在兰花栽培和其他温室观赏植物方面的功底,福钧被皇家园林协会派往中国进行考察,任务是研究、搜集稀有植物品种。在中国的三年多时间里,福钧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适,其间更是遭到海盗的攻击,他靠双筒来复枪和左轮手枪,历经九死一生击退了海盗。1845年,他带着迎春花、荷包牡丹、中国薄葵、白紫藤、胸花栀子、芫花、双黄茶玫瑰、金橘等植物以及考察期间详尽的工作笔记回到英国。考察期间,福钧不仅研究、搜集稀有植物品种,还学习了中国的风俗习惯,熟练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巧。1847年,他把自己的中国之行以旅行见闻的形式出版成《华北各省三年漫游记》一书,这为他赢得了“中国通”的名声。

搜集茶株,了解制茶工艺

1848年6月,福钧接受500镑的年薪——相当于一个在核心岗位上干了25年的人的报酬——第二次来到中国,为东印度公司搜集茶株样本、茶种和制茶工艺。这次中国之行最终取得成功,除了作为植物学家的科学精神、冒险家的大胆特质外,福钧还利用了中国百姓的朴实与善良。

福钧在上海雇了两位助手:一位是绿茶产地——安徽松萝山附近长大的王姓年轻男子,他熟悉从上海到茶叶产区的路,又会一些夹杂着英语的港口语言,便于与福钧交流;另一位外号叫“苦力”,他为了让福钧不被人一眼认出,逼着他学说中国话,穿中国长袍,甚至梳了一条大辫子!根据第一次到中国的经验,福钧将自己打扮成中国人,开始了第二次中国之行。两位助手把福钧带到了盛产绿茶的浙江、安徽。在王姓助手的家乡安徽黄山,当地百姓在生活上给了福钧周到的安排、在搜集工作上给了他热情的帮助;小孩子们在糖粒诱惑之下,也帮着他找茶株采茶种!这年10月,福钧到长江边上的一家茶厂参观,了解了茶叶生产的复杂烦琐流程:晒青、炒青、揉捻;如果要加工成红茶的话,还得经过发酵程序。作为一名植物学家,他对这些工作都作了详尽记录。

1849年春节前夕,福钧将搜集到的植物和种子从上海用货轮托运,经海路到达香港,再前往加尔各答和喜马拉雅山的种植园。一个行业内有名的茶种商人阿钦诚实地告诉福钧,海运过程空气潮湿,可以用烧焦的虱子灰作为袋装茶种防腐剂阻止蛆虫滋生。两个月后茶种和茶株运到喜马拉雅山的萨哈兰普尔茶叶实验园,13000株树苗仅有1000株还活着,茶种则无一存活!不过,由于当时的交通通信条件,福钧自己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红茶茶种在玻璃箱中运到英属印度

1849年5—6月,福钧由一名叫胡兴的当地人带着,到了福建武夷山——中国极品红茶的原产地。他亲自到了传说中的百年大红袍茶树的生长之地,当年这些茶树已经存世200多年,是山上寺僧们的重点保护对象。据相关新闻报道,2000年起,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6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殖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1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2005年5月3日,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些报道无一不显示出百年大红袍茶树的珍贵。福钧不仅从武夷山带回了数百株大红袍树苗和数千根茶树枝,还记下了茶叶的加工、晾晒程序以及红茶与绿茶之间的区域性差异。等他离开时,寺庙里的方丈还格外送了他一份特殊礼物:几株珍贵的茶树和茶花。这是福钧以前从未采到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品种。截至此时,福钧来华搜集茶株、茶种和制茶工艺已近两年。

在得知第一批绿茶茶种和树苗的不幸结局后,福钧便在茶种运输上作了改进,采用了沃德箱,再次运送了一批茶种到印度。顺道还夹杂了一批桑树树苗,按约定,附着在这些桑树上的所有权利都归他个人所有。这批树苗采集自中国最好的纺纱用蚕丝产区。运输途中,成千上万的红茶茶种在玻璃箱里就开始孕育生长,顺利到达了印度。

1851年2月,福钧完成了东印度公司交付的最后一项任务:找到并雇用了8名中国的专业制茶师。这些制茶师到了印度之后,被分派到不同的茶园为东印度公司工作。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作者作为茶园主,详细叙述了印度阿萨姆邦中国制茶师的辛苦劳作情况。

茶的商业价值极高。茶业生产需遵循一整套受中国政府严密保护的准则和独特程序,这套准则和程序是中国对竞争对手保持巨大优势的秘密所在。美国作家萨拉·罗斯(Sarah Rose)在其所著的《茶叶大盗》(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 the History)一书中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几乎完全垄断了这种‘清澄碧玉’的所有产销环节:种植、采摘、加工、炒制及其他加工方式、批发、出口……这一切,都由中国独享。”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种茶制茶的技术与工艺是中国独家商业机密,就像可口可乐配方一样。事实上,清袭明制,对茶叶贸易进行严格管控,在各地广设茶马司、推行“茶引制”,以确保自身优势地位。《大清律例》中规定,“私茶有兴贩夹带五百斤者,照见行私盐例,押发充军”;如若官员纵容家人兴贩,“守备、把关、巡捕等官知情故纵者,各降一级调用”;若官员自行兴贩私茶通番,则“发近边充军”。然而,福钧以一己之力,把茶株、茶种与制茶工艺都带出了中国,幕后推动者则是鼎鼎有名的英属东印度公司。

当中国人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件无价之宝时,已经为时太晚。茶叶引种成功后不到20年,印度出产的喜马拉雅茶在质量、产量与价格的竞争力上都赶上或超过了中国的茶叶。数据显示,1859年,印度没有茶叶出口,中国出口英国茶叶为7000多万磅;到1899年,则下降到了1500多万磅,而同年印度出口英国茶叶则达到了近2.2亿磅。显而易见,茶叶贸易重心已从中国转移到了英属印度,英国成就了自身的茶叶帝国,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被破坏,在西方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福钧之后,茶叶很快传到锡兰(今斯里兰卡)、肯尼亚、土耳其和其他国家,种植面积与产量急遽扩大,价格大幅下降,曾经的奢侈品彻底平民化,成了流行全球的大众饮品。(本文图片来源:新华社)

猜你喜欢
大红袍茶叶英国
《茶叶通讯》简介
小鞭炮
《牛采茶叶》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神秘的武夷山大红袍
大红袍
大红袍,状元的救命茶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