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全球智力 助乡村振兴
——《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人才交流合作备忘录》签署

2020-06-01 05:26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欧欧洲人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推进落实《科技部2019年科技扶贫工作要点》中关于促进科技精准帮扶结对分工内容,加强农村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人才交流和国际区域间合作,在中国科学技术部和欧盟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CAIEP)和欧洲农村发展村镇能人协会(ELARD)签署了《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人才交流合作备忘录》,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借鉴欧洲农村“地方能人小组”(LAG)这一创新机制,双方合作培育中国农村能人协同发展的能力,促进中国农村能人协同发展形成一种生态。中欧乡村振兴合作,是我国引进外国智力致力于农村发展又一创新探索,它意味着服务国家战略的引智创新从关注“产品”到关注“技能”,再到关注“生态”的转型和升级。

聚力发展——融全球智力

欧洲农村发展村镇能人协会(European LEADER Associ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ELARD)是于1999年成立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在欧洲26个国家拥有2500多个地方能人小组,覆盖欧洲80%的地区,30%的欧洲人口。地方能人小组在其辐射区域内审核并资助农村各类主体申请资助的村镇能人项目,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培训项目人才,支持农村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增加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人才、创业、科技是关键,我们希望通过与欧洲的合作,学习借鉴欧洲乡村振兴的经验,探索在中国现有农村能人个体致富的基础上,形成中国农村能人协同发展的生态,带动周围农户,自我驱动中国农村小康经济和社会的建设。

为了推进中欧乡村振兴合作项目,ELARD设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经科技部批准,CAIEP也设立了中方工作小组,委托展望计划公益促进中心履行中方工作小组职责。

“展望计划”是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在1993年与中国青基会共同发起的一项推促性公益项目,致力于引进海外学人智力资源与国内发展的融合,促进东西方、东西部人才交流和合作。在过去20年里展望计划组织实施了“西部人才工程”和“农村能人工程”,培训西部公共管理人才和农村创业人才数万人,助力欠发达地区及人群实现“自强、互助、合作、发展”,树立了良好品牌,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欧双方工作小组紧密协作,研究制订项目合作推进的实施方案,探索与试点县政府的合作,探索中欧农村能人交流合作机制,探索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的模式,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为建立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和模式贡献力量。

携手合作——促共同发展

中国与欧盟可以在乡村振兴领域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欧盟相关技术、知识和产品提供巨大的市场。同时,中国乡村的发展也为中国与欧盟在乡村振兴科技人才交流领域提供广阔的舞台。

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面临着农村人才空心化难题,迫切需要本土化、自我驱动的技能型、创新创业型“双带”(即带头致富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人才。欧洲城市化和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同样面临着农村地区人才空心化问题。面对农村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不足问题,欧洲通过组织机制创新,在探索培育农村能人地区协同发展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农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我国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也需要协同合作的机制创新,欧洲农村发展的地方能人小组的理念和机制值得借鉴。同样,中国农村发展丰富的创新实践对世界各国也具有借鉴意义,就此而言,中欧乡村振兴合作项目乃是中欧农村能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共赢的载体。

在中国有条件的地区,通过项目三方合作,以借鉴欧洲经验、建设地方能人小组为抓手,探索能有效激发农村发展的主体自我驱动创业、群体合作协同,培育农村发展的内驱力量——个体创业能力和群体协作能力,形成中国乡村振兴基层自我驱动发展、开放创新合作的新格局。

坚守初心——助乡村振兴

坚持服务农村主体、激发主体活力和潜能,守住地方特色产业和优势,深层动员社会力量,面向国际合作,是中欧乡村振兴合作项目秉持的初衷和基本原则,也是该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独特优势。

乡村振兴是综合全面的振兴,包括乡村基层组织、经济、科技、社区、文化以及生态的各方面振兴,而所有的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中欧乡村振兴合作以科技、管理、机制创新为支撑,以项目带动人才能力的转型升级,助力培育地方能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协同性,学会群体合作、学会共赢合作、学会资源整合,促进基于地方能人群体自驱动的乡村振兴机制。

同时,实施中欧乡村振兴合作项目,立足于中国农村发展的实情,学习借鉴欧洲农村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研究国内试点县当地农村发展水平、农村创业者能力实情及需求,结合各地发展核心、优势产业、区位和资源条件,由农村各主体共商地区发展战略,根据战略筛选支持特色项目,真正做到看实情、接地气。

中欧乡村振兴合作项目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创新,将农村发展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在为中国农村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参与公益服务的舞台和机会。通过深入研究借鉴欧洲农村发展的有效模式和经验,中欧工作小组和试点县政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培训辅导、组织活动(论坛、竞赛、专题研讨)、搭建网络平台支持项目(人才、市场、技术和资金等)合作,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中欧乡村振兴合作项目。合作在初始阶段就打好了农村发展各地协作和国际合作的基础,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专家实地参观考察蔬菜种植基地

2019年12月,中欧乡村振兴合作的首个试点项目在江西省兴国县启动。在中欧工作小组、专家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指导和支持下,项目突出当地农村能人群体、社会团体、农业合作社和企业的主体性。在兴国地方能人小组设立阶段,中欧工作小组动员各主体以圆桌论坛形式展开专题研讨,探讨地区资源、优势、潜力,总结面临的挑战、问题、短板,鼓励大家畅想未来农村图景。集思广益的探讨卓有成效,大家的愿景主要围绕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和服务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发展可持续农业、加大对农村地区人力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推动商业发展和国际合作。讨论会上还提到,希望有更多的农业合作社、环境机构和组织、教育机构、私人大学、医疗机构作为主体加入到振兴乡村的队伍中来。江西方面表示,兴国成立地方能人小组,在国内是首创,是推进中欧乡村振兴合作项目,以国际智力助力江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一步。希望在借鉴欧洲农村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地方能人小组的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在兴国的土壤上创新融合,为引入和转化欧盟农村发展能人培训和项目管理理念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西经验。

农民富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盛。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开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语境单打独斗也是行不通的。中欧乡村振兴合作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背景下,融全球智力培育农村发展人才,形成协同合作生态的创新尝试,是为中国乡村赋能的有益探索。(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供稿)

猜你喜欢
中欧欧洲人才
欧洲“芦笋季”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人才云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中欧民间大使——季波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斯洛文尼亚:上帝宠爱的中欧人间天堂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