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负重前行”的往事,一群舍身无悔的人
——《红岩》导读

2020-06-04 08:05毛建清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警察局长江姐老太婆

文 毛建清

名著信息库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我是初初。大家还记得那句一度“刷屏”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吗?对《红岩》来说,这句话可以算作很好的注解。《红岩》的情节紧凑,极富张力,人物轮廓鲜明,内在丰满。在书籍短缺的年代,读者一旦翻开,恨不能一夕读完。读罢,几天都神魂颠倒,食不甘味;稍一回翻,动辄咬牙切齿或眼泪汪汪。那种因一本好书而魂牵梦绕的滋味,令不少读者至今难以忘怀!

《红岩》着重再现了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重庆地下党组织和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特务们急于找到并破坏重庆地下党组织;另一方面,是党组织努力在恶劣的环境下保全自身并继续斗争。这一次,初初选取了“渣滓洞的敌我斗争”这条故事主线,并以此设计了思维导图,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除了“渣滓洞斗争”,“白公馆里的斗争”也占有相当的篇幅;而在这两所监狱外面,国共斗争更是无处不在,风起云涌。狱中斗争其实是外界斗争的延续,“白公馆里的斗争”则是对“渣滓洞斗争”的补充。弄清楚这些故事线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准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发展脉络,进而更好地理解整本小说的内涵。掌握这种明确主要矛盾冲突、探索故事脉络的阅读技巧,在阅读和鉴赏小说,尤其是一般的长篇小说方面,不仅好用,而且非常有必要——毕竟,传统小说的灵魂,就是讲故事呀!

阅读指南针

《红岩》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大批极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按理说,想要把在信仰上无比坚定的革命者形象,或是贪婪狡诈、色厉内荏的特务形象写得不雷同、不脸谱化,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请大家回想一下,龙光华、刘思扬、成岗、余新江、胡浩一样吗?徐鹏飞、严醉、杨进兴、黎纪纲一样吗?

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吗?和初初一起来探索吧!

第一步:自定主题,为人物建立档案信息表

建立人物的信息表,可以有多种角度。角度不一,主题也就不同,比如初初建立的信息表,就是以“狱中的革命者”为主题的。同学们既可以在初初表格的基础上,在空白处进一步补充人物,修改条目,完善信息,也完全可以自起炉灶,比如以“反动派的鹰犬”“洪流中的小人物”等为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是一片广阔天地哦!

人物:狱中的革命者

第二步:圈定事件,在故事中细察人物言行

比如,在刘思扬被放出渣滓洞前后,他以及他周围的人们,言行表现很有特点。请大家看看初初所做的概括。(表格是为呈现方便,大家可在书中探寻更多细节。)

事件:假意释放刘思扬

第三步:情景再现,经典片段大家演

《红岩》里有大段的情景对话和内心独白,因此非常适合被改编成话剧。2012 年10 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根据《红岩》改编制作的《红岩魂》,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这部小说,想必大家也有了比较熟悉的情节或是心有灵犀的人物。那么,不妨召集小伙伴们,再怂恿一下语文老师,干脆在班里组织一次以《红岩》为主题的情景话剧比赛吧!要记得拍些照片,或者录点视频,让初初也过过眼瘾啊!

经典赏析苑

想必大家对于“批注”这一传统且实用的阅读鉴赏办法已经不陌生了。按照批注的位置区分,有“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有“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常用批注符号包括:(1)“·”生字、难字;(2)“____”总括句、重要句;(3)“ ”佳妙句;(4)“○”段序(圈内写数字,放在段首);(5)“△”要注意处,发表感想处。下面的《红岩》选段非常有趣。初初很喜欢这一段,试着做了些批注,与大家分享。

《红岩》(节选)

正在这时候,一乘快步如飞的白市布滑竿,突然在幺店子门口出现,滑竿后面,紧跟着两个全副武装的弁兵。△

“警察局长!”老板娘叫了一声,赶快站起来。

“快步如飞”“全副武装”,可见来头不小,很有气势。

穿一身黄军装的警察局长,跳下滑竿,神气十足地瞭望着空无人影的桥头关卡。他双脚一顿,大发雷霆。△

“混蛋!卡子上的人到哪里去了?”

几个乡丁,这时才慌张地从幺店子里窜出来,恭恭敬敬地敬礼。

“报告局长!”

“放跑了共产党,我把你们一齐枪毙!”△

“是,是,局长!”匪兵敬着礼,胆战心惊地朝后退。

两个弁兵,已经摆好了椅子,请警察局长就座。老板娘赶快送上一碗沱茶。△

“大石桥的凉水醪糟,甜得安逸,给我来一碗。”

警察局长刚刚坐下,一眼看见了先到的那乘滑竿,随口赞赏地问:“这是谁的滑竿?铺陈得漂亮嘞!”△

老板娘正在冲凉水醪糟,听见警察局长在问,她立刻搭上话说:“这位老太太的。”

警察局长一转头,突然呆呆地望着邻桌正在喝茶的老太婆。他大吃一惊,朝后一退,把椅子也绊倒了。△

“跳”“瞭望”“顿”三个动词,将警察局长作威作福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和后面对卡子上的乡丁的呵斥相映成趣。

拿“一齐枪毙”吓唬乡丁,既是官威,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派镇压共产党活动的严密和残酷。

这里两处修饰动词的副词格外值得注意。弁兵的“已经”,老板娘的“赶快”,都发生在局长对乡丁的训斥和恫吓期间,可见大家都非常害怕他。

“醪糟”就是酒酿、米酒。这里的“安逸”“铺陈”都不是今天的常见用法。“甜得安逸”,看似不合情理的词语搭配,却生动地表达了大夏天一碗凉水醪糟下肚后,人的舒服快意;“铺陈得漂亮”,也是对滑竿的装饰非常贴切的形容。这并非因为局长是语言艺术大师,而是方言自带的魅力。

局长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和双枪老太婆近距离遭遇了。先前如螃蟹般横行、作威作福的局长,此刻只有恐慌无措、进退失据,正所谓色厉内荏!有一处动作描写尤其好:“朝后一退”。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剧烈动作,充满了恐惧、戒备、惊慌。大概连局长自己都没意识到,他其实是如此胆怯,如此害怕双枪老太婆吧。

“你……双枪老太婆?”

老太婆抬起头来,满面春风地笑道:△

“局长,你好健忘啊!不认识我啦?”△

尾批:警察局长从出场起便气势不凡,威福自用,而一和双枪老太婆照面,便恨不得夺路而逃。这是欲抑先扬的笔法,不仅有力地揭露和嘲讽了反动派的爪牙们貌似凶狠强大,实则卑怯无能的本质,也从侧面衬托了双枪老太婆和游击队的威名。

“满面春风”用得真好,真解气!

独句成段,突出强调——读者若是局长,此刻也魂飞魄散啦!

拓展资源包

读完《红岩》,小伙伴们的感受如何?初初整理了一些大家的见解以及部分同学的心得。读一读,或许你会发现你的知音哦!

名家点评

在人们的意识深处,说《红岩》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目标的“小说”,反倒不如说《红岩》是一部关于人的信仰的启示录更为准确。

——北京大学教授 李 杨

《红岩》是从“身体”入手,阐释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溢着的革命浪漫激情所替代。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吴翔宇

阅读心语

革命者们坚定的信念,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黑暗年代的精神星空,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熄的火种。《红岩》告诉我,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该被遗忘。我们要用信念点亮“红岩的火种”,用思想和行动传承“红岩精神”。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七(5)班 李正昊

那血淋淋的画面,那声嘶力竭的声音,叩动了我的心弦。在那些宁死不屈的英雄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脆弱。《红岩》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愈是在自己挺不下去的时候,就愈不能放弃;愈是在自己迷茫与彷徨之时,就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七(8)班 吴欣妍

人若活着,就必须要有不屈的信念,就算死,也要有尊严地离去,这是我读《红岩》最刻骨铭心的感受。书中的每一位英雄不惜生命,不是因为任务,更不是因为名利,而是因为对国家、对人民、对党最崇高的信仰。《红岩》中呈现的革命者的光芒非常耀眼。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七(8)班 何旺平

这部书中,刚正不阿的共产党员为了争取和平与自由,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无私奉献,甚至以献出生命为代价,保全了党的重要组织和机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这就是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八(8)班 李君怡

思维对对碰

趣绘导图

在前面的部分,初初已经为小伙伴们绘制了展现“渣滓洞敌我斗争”的思维导图,如果能把“白公馆里的斗争”和“监狱外的斗争”也放上去并组合起来,就能形成完整的“《红岩》故事思维导图”了。小伙伴们,一起来试试吧!

请你批注

批注是一种极好的阅读方法。小伙伴们试着运用“经典赏析苑”中初初所用的批注方法,给下段文字进行批注吧。

孙明霞擦着泪水,转过头去,为江姐收拾行装。江姐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她轻轻走到“监狱之花”旁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江姐凝望了她一阵,终于情不自禁地俯身在脸蛋上吻了一下。

抬起头来时,看见孙明霞把她的衣物收拾在一个布包里,递了过来。

“江姐,你的几件换洗衣服。”

江姐轻轻接过布包,看了看,又递还给孙明霞。

“我不需要了。”江姐微微一笑。

布包从孙明霞手上,跌散在地上,她忍不住眼泪涌流,放声哭倒在江姐怀里。

“江姐!江姐……”

胜利的欢乐和永诀的悲哀同时挤压在孙明霞心头,她从未体验过这种复杂而强烈的感情。“江姐,我宁愿代替你去……不能,不能没有了你!”

“明霞,别这样。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片段仿写

【仿写范本】

僵化中的目光,渐渐昂向远方。齐晓轩仿佛看见了无数金星闪闪的红旗,在眼前招展回旋,渐渐融成一片光亮的鲜红……他的嘴角微微一动,朝着胜利的旗海,最后微笑了。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范本分析】

这个片段描写了齐晓轩牺牲时的感受和场景。伤重弥留之际的幻觉,是虚笔;炮火中渐渐出现的黎明,是环境描写。两处都可以看作人物精神理想的具象化。无论是幻觉虚写,还是写景映衬,都有别于一般写作时我们惯用的正面实写。如果能将它们有机结合,或许你的写作水准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仿写要求】

仿照范本写一段话,尽量使用幻觉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展现特定情境下的人物情态。

关注公众号

回复“七年级名著阅读2020年5月”查答案

猜你喜欢
警察局长江姐老太婆
段落(2)
伦敦警局丑闻连连 局长引咎辞职
狼与老太婆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电视坏了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老伴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