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凹陷填充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6-10 08:51王俊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颜面透明质优良率

王俊华

江阴市中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江阴 214400

颜面部凹陷主要是因为面部皮肤与皮下组织出现萎缩、 成分减少或者分布不均衡, 导致软组织不充分导致的,会引发患者面容衰老与面容憔悴,导致美观度明显降低[1]。 现阶段,颜面部凹陷的治疗方法为皮下软组织填充,填充材料和技术多种多样,也各具特色[2]。 所以,合理选择填充材料对面部轮廓的恢复与美观度的改善有重要影响。 透明质酸钠属于眼科手术中常用的辅助剂,由于没有排异反应、免疫性,具有可降解吸收特点,在注射美容领域中成为安全的组织替代品[3-4]。 伴随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自体脂肪移植在颜面凹陷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因为其软组织填充材料来自自体脂肪,具有材料来源广、取材便捷等特点,还可以防止出现排异反应[5-6]。 为了探究颜色面部凹陷填充术中应用自体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 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7年4 月—2019年5 月这一期间美容外科门诊治疗的58 例颜面部凹陷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治疗优良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美容外科门诊治疗的58 例颜面部凹陷患者,全部患者与家属都自愿签署同意书,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都可以耐受颜面部凹陷填充术;并将伴随恶性肿瘤患者、 存在严重实质性器官疾病以及造血功能障碍患者等充分排除。 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组29 例患者中,有男性2 例,女性27 例;年龄在21~49 岁范围内,平均年龄(35.26±14.52)岁;凹陷部位:颞部不对称凹陷、颊部不对称凹陷、额部不对称凹陷、单侧颜面部萎缩、双侧颜面部萎缩、眼睑不对称凹陷、鼻唇沟不对称凹陷分别有6 例、6 例、5 例、4 例、3 例、3 例、2 例。 实验组29 例患者中,有男性1 例,女性28 例;年龄在22~49岁范围内,平均年龄(35.45±14.74)岁;凹陷部位:颞部不对称凹陷、颊部不对称凹陷、额部不对称凹陷、单侧颜色面部萎缩、双侧颜面部萎缩、眼睑不对称凹陷、鼻唇沟不对称凹陷分别有7 例、5 例、6 例、5 例、2 例、2 例、2 例。 两组患者在凹陷部位等资料的分析处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透明质酸钠注射对比组患者予以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注射期间对进针方向以及注射速度等有效把握,不同部位的注射方法也存在差异, 例如额部可选择线状注射法,用拇指和食指将皱纹抚平,保证真皮层内进入针的2/3;颊部和颞部选择扇形注射法,对不同扇状区填充部分不可过分覆盖或衔接。 对局部有效按摩,确保药物均衡分布,在针孔位置涂抹抗生素。

1.2.2 自体脂肪移植实验组予以自体脂肪移植治疗,主要操作如下:(1)脂肪准备:①于患者臀部或者大腿等区域注射肿胀液; ②把抽脂专用针头与一次性注射器20 mL连接进行脂肪抽吸;③垂直静置脂肪混悬液几分钟,在血液与肿胀液去掉后,选择生理盐水多次冲洗,随后选择钝头针头将脂肪组织与纤维束挑出, 选择纯黄色脂肪颗粒备用。 (2)自体脂肪注射:①患者面部进针点与患者受区相距10 mm 左右, 进针点通常选择利多卡因予以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受区不必予以麻醉处理,选择钝性吸脂针于患者皮下均匀穿出数个小隧道,表现为并行或者放射状,对真皮有效分离,并与下方纤维有效连接;②脂肪注射过程中,注射针由患者颜面部凹陷远端向近端刺入,边推针边将脂肪颗粒注射,多点、多隧道、多层次进行缓慢注射,用手将皮下脂肪进行适当按摩抚平予以塑形, 注射量以凹陷处轻微隆起与皮肤从红色变白色为宜;③注射结束后选择无菌纱布对针孔进行按压,直至针孔没有脂肪与血液溢出,最后将注射部位暴露出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与术后12 个月二次填充情况。

1.4 疗效判定

按照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照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判定:患者治疗后经颜面部受区丰满平坦,两侧对称表示优;治疗后颜面部受区相对较丰满,两侧基本对称表示良;治疗后颜面部受区比较丰满,但两侧不对称表示差[7]。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次填充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术后3 个月、 术后12 个月二次填充发生率分别为58.62%、10.34%, 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86.21%、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两组患者二次填充发生率对比[n(%)]Table 1 Comparative of the incidence of secondary filling in patients after surgery[n(%)]

2.2 治疗优良率

实验组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96.55%, 明显比对比组患者的72.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n(%)]Table 2 Comparative of the excellent and good treatment rate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n(%)]

3 讨论

颜面部软组织不充分会引发面部凹陷或者皮肤松垂等,致使患者看起来比较衰老,所以,为了使颜面部凹陷患者面部容积有效恢复, 使面部软组织量不均衡情况充分改善,通常选择皮下软组织充填的方式处理[8-9]。 人工材料填充以及真皮填充等都是治疗颜面部凹陷的常用方法,都一定治疗效果,但人工材料填充时的创口比较大,很容易导致感染与排斥反应出现; 筋膜移植术也会引发较大的创伤出现[10-11]。 所以,组织填充术中合理选择填充材料十分重要。 伴随自体脂肪组织移植的深入分析,发现自体脂肪的来源更加丰富,操作比较简单,特别是在填充术后患者的外形恢复时间较短,未有免疫排斥反应出现,可使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 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积极影响[12-13]。

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术后3 个月、术后12 个月二次填充发生率分别为58.62%、10.34%,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86.21%、100.00%; 实验组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96.55%,明显比对比组患者的72.41%高。 袁守勤等[14]学者探究了颜面部凹陷填充术中自体脂肪移植的应用效果,其选取80 例颜面部凹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透明质酸钠与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92.5%大于对照组的67.5%; 术后90 d、12 个月的二次填充发生率分别为57.5%、10.0%。 均低于对照组的82.5%、100.0%, 说明自体脂肪移植的效果高于透明质酸钠,该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颜面部凹陷填充术中应用自体脂肪移植的效果显著, 可使患者面部轮廓恢复丰满对称状态,使二次填充次数明显减少,使患者的痛苦充分减轻。 透明质酸钠属于颜面部凹陷填充物的一种,但其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很快被皮肤所吸收,需要多次注射,从而使二次填充发生率明显增大;大腿或者下腹部等区域的脂蛋白酶活性比机体其他部位高, 自体脂肪移植借助选择行数区域的脂肪, 使移植后脂肪细胞成活率显著提高,使二次填充发生率有效降低。 自体脂肪移植抽吸时,选择专用吸脂针予以抽吸,可使其对脂肪细胞的损伤明显降低, 对脂肪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活性进行保护;颜面部受区血运十分丰富,自体脂肪移植借助对受区纤维组织的离断,使脂肪和受区接触面积明显扩大,为移植脂肪提供良好的血供,并且经过多隧道、多点以及多层次的缓慢注射,在不同间隙与平面内进行注射,可使脂肪分布更加均匀, 而颜面部凹陷患者所需脂肪量比较少,所以,适当注射量可便于脂肪细胞的存活,促使注射后脂肪存活率有效提高, 使患者的预后情况充分改善[14]。另外,自体脂肪移植源自自身脂肪组织,来源广泛,取材方便,组织相容性较好,可使术后排异反应明显减少,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使治疗效果更加持久,注射处皮肤弹性与色泽得到了显著改善,外形十分自然,属于颜面部凹陷一种较理想的填充材料。

综上所述, 颜色面部凹陷填充术中应用自体脂肪移植,可降低患者的二次填充发生率,使患者的颜面部充分改善。

猜你喜欢
颜面透明质优良率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注射用透明质酸的应用进展
等闲
清场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素颜
黑素细胞悬液中加入透明质酸的最佳浓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