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唐,有一群风一样的男子

2020-06-15 16:07黄茹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0年6期
关键词:射洪张若虚诗风

黄茹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一个盛世王朝就此拉开了帷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空前繁荣,让今天的我们仍不时感慨: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而说到唐朝文化的繁荣,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那卷帙浩繁的唐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小儿,谁都能吟出一两首唐诗,其魅力可见一斑。

不过,正如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的一样,唐诗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初的唐诗并不如我们后来见到的那样风格多样、精彩纷呈,“绮错婉媚”、追求声辞之美的“上官体”曾风靡一时。

还好,在唐诗创作即将走向歧路时,有一群风一样的男子,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文学中解放出来,为诗歌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清风”,为后来唐诗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勃(650年 - 676年)

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一说到初唐文学,总是绕不开“初唐四杰”。他们是改革齐梁诗风的先驱,又都年少成名,所以很早就荣获了“四杰”的美誉。而王勃,便是大多数人心中公认的NO.1了。

王勃的父亲王福畤曾任太常博士,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学者兼大教育家,上溯到祖上八世,都有著述传世,这般深厚的家学,一般人真比不了。王勃当然也没有给家族丢脸,被视作“神童”的他,打小就十分聪明好学,6岁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9岁就能在父亲的指导下读颜师古的《汉书注》。更厉害的是,他竟然还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了颜师古《汉书注》中注释的失误。

这个plus版的“别人家的小孩”,长大后依旧惊才绝艳,奠定其文坛地位的一文一诗,至今仍广为传颂。他流落长安时所作的离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气势磅礴,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宽慰了自古至今多少离别伤感的心;南下省亲途中,他又一挥而就,写下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滕王阁序》,身体力行地承担起改革诗风的重任,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如空谷幽兰,让人百读不厌。

陈子昂(661年 - 702年)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后世称陈拾遗,与李白、孟浩然等十人合称“仙宗十友”。

和从小就聪明好学的王勃相比,陈子昂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了。虽然他小时候也很聪明,但或许是因为父亲喜好神仙之术,疏于对孩子的教导,陈子昂并没有好好读书,反而骑马射箭、喝酒打猎样样不落,活脱脱一个浮浪少年。直到十七八岁,一次偶然,他在比剑时伤了人后,突然浪子回头,开始埋头苦学。事实证明,他前十几年确实走了歪路,才三年时间,他就饱览群书,学问已经赶上了他的父亲。就这样,怀着满腹才华与抱负,陈子昂踏上了所有人都向往的进京科考之路。

两次落第,两次从军边塞,多年宦海沉浮,陈子昂有太多的经历,太多的感慨。他的组诗《感遇》38首,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十分丰富。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一首《登幽州台歌》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和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陈子昂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若虚(约647年 - 约730年)

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若虚,兖州兵曹”,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武装部长吧,主要工作是征兵。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里,才第一次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收录其中。若不是晚清诗人兼学者王闿运的极力赞赏,这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诗作,可能还沉寂在诗坛的某个角落。

《春江花月夜》其实是一个宫体诗的题目,很多人都写过,比如隋煬帝。但是在张若虚笔下,这个老题目却枯木逢春般有了生机,也正因如此,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对宫体诗的一个突破,在初唐诗风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一首极美的诗,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诗人特意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隐藏在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单凭这首“孤篇盖全唐”的诗,已足够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留名。

就这样,唐诗在这群风一样的男子的助推下,走向了属于它的繁荣。

在初唐,有一群风一样的男子

猜你喜欢
射洪张若虚诗风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射洪市:保居民就业 稳发展大局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硅化木保护保育方法探讨与实践——以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射洪农商银行 成都宣讲“创富升级”
春江花月夜
王小奇送画
学苑诗风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