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花和她的“家人”们

2020-06-16 08:47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0年5期
关键词:热心兰花志愿

名片: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兰花志愿服务之家成立于2005年,目前有在册志愿者1300余人,涵盖退休人员、社会爱心人士、在职工作人员和大中学生等。

过去的这个冬天,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的宁夏战场,有这样一个党员身影,小个子,大嗓门,穿着红马甲,每日早出晚归守着社区的大门。

她叫王兰花,今年70岁,是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的“兰花志愿服务之家”负责人。面对疫情,王兰花主动认领金星镇裕西社区的防疫值守任务,“虽然每天都很劳累,但是我还能够为社区防控尽一丝绵薄之力,一切都值得了!”

不舍退休的兰花主任

王兰花其实早就到了该享福的年龄。

2004年,干了13年社区主任的王兰花,退休了。

“是该休息休息了。”王兰花这么告诉自己。可忙碌了一辈子的她,并不习惯退休后的空闲日子,“不是图这个主任位子,就是喜欢替别人操心。”有事没事,王兰花总愿意去社区转转,和邻居聊聊天。

没想到,这一聊,还真解了愁。

谁家的小夫妻最近总吵架,谁家出门急了忘了锁门,谁家的保险丝断了需要上门维修……面对各类琐事,王兰花处理得得心应手。

社区工作,需要的就是像王兰花这样热心肠的人。

2005年初,在利通区、金星镇两级领导的支持建议下,王兰花和6位老姐妹一起,成立“王兰花热心小组”,有着多年社区服务经验的他们,每天奔走在社区各个角落,做邻里间的“贴心人”。

“人退了,思想觉悟不能退。趁着自己还能活动,一定要为邻里再做些什么,再为社会干点啥。”王兰花说。

就这样,利通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了,地点就设在王兰花自己家中。

随着“王兰花热心小组”的队伍逐渐壮大,2010年,裕西社区拿出23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专门用作“王兰花热心小组”的大本营,并更名为“兰花志愿服务之家”。

疫情防控期间,王兰花组织热心小组党支部党员、志愿者等300余人,参与捐款捐物、防疫宣传、排查登记、重点区域值班值守、消毒消杀、后勤保障等工作。累计捐款捐物价值8500余元,发放防疫宣传资料1100余份。

截至目前,“兰花志愿服务之家”规模从2005年的7人发展到如今的5万多人,从原来仅服务裕西社区一个点变为遍布全城,15年来,共发出热心服务卡1万多张,为居民解决生活中各类大小事情7000多件。

爱管闲事的兰花阿姨

“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内管柴米油盐,外管斗殴扯皮。”这是社区居民给王兰花编的顺口溜。

走进裕西社区“兰花志愿服务之家”,除了无数面锦旗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厚厚的一叠笔记本,里面笔迹不一地记录着居民反映的各类事项,以及时间、地点、处理结果等。

社区居民关心在意的事,大多比较琐碎、繁杂,再加上志愿者普遍年龄偏大、记性不好,王兰花用记账的方式,把这些待办或已办事项一一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不会遗漏居民诉求,也对我们自己是个留底。”

暖气不热,贫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学生转学、入学,调解家庭邻里矛盾纠纷……笔记本的每一页都凝聚着“兰花志愿服务之家”全体志愿者的心血和汗水。

记得一次走访中,王兰花得知社区居民张金霞下岗了,留下80多岁的老母亲和10多岁的孩子出去谋生。王兰花一边发动志愿者上门义务照顾这一老一小,一边为老人争取公益资金、申请城市低保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温饱。两年后,张金霞返乡,听说了热心小组的义举,她扑到王兰花的怀里嚎啕大哭,发誓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着。

王兰花和热心小组帮助了张金霞一家,张金霞也将这份温暖传递了出去,她义务承担起了照顾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安明香和连月新的担子,她说,这是报答兰花阿姨的最好法子。

加入“兰花志愿服务之家”四个年头的王慧萍,已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渐渐开始懂得婶婶王兰花的执著。“以前我们家里聚会,她都不来,说是要帮助别人,没有空,我们当时都觉得她多管闲事,不能理解。”王慧萍说,“现在不一样了,不知不觉中我们都被感动了。”如今,王兰花一家有20多人都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播撒光与热。

带动他人的兰花家长

王兰花热心小组疫情期间开展防疫宣传(右一为王兰花)。吴忠市委组织部供图

身边人都知道,王兰花家经济条件并不好,老两口每个月靠着点低保金过日子,几个孩子也都下岗在家。像这样的热心小组,没有报酬,全凭一颗愿意为百姓奉献的心,王兰花一干就是15年。

这些年,颁给王兰花的奖金和慰问款,凑起来有几千元,这笔钱,本该用在自己身上,缓解下家中窘迫的经济状况,王兰花却全部换成米面油,捐给孤寡贫困老人。她总说自己年龄大了,没什么用钱的地方。

一次,社区里的下岗女工何菊凤找到王兰花,希望能帮忙介绍一份工作,维持基本生活。王兰花四处打听,最终为何菊凤争取到环卫局的一个合同工名额。

这本是件高兴事,可当王兰花的大女儿得知此事,却生气地哭了。原来,大女儿失业在家好几年,一直找不到工作。

“我都下岗多少年了,你咋不管我?别人的妈都是护犊子,你咋老帮别人?”

亲戚也不能理解,“你自己的女儿都失业没工作,你还替别人忙乎个啥?”

王兰花却告诉他们,何菊凤家更困难,更应该被帮助。

或许正是王兰花身上这股“轴”劲,鼓舞感召了不少人。

“元老”顾芳,在志愿服务队成立初期便报名加入,这两年退休后,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来,“一开始只是被兰花姐打动,可做着做着,自己便割舍不下了。”她还动员自己父亲与丈夫,一同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社区优秀志愿者”……细数自己这些年,王兰花说:“我们走的是光明大道,越走越宽广。”2018年,王兰花被评为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这个由回族党员创办的志愿之家,正逐渐成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的最好载体。

猜你喜欢
热心兰花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热心的朋友
兰花开
“被志愿”
热心的“I”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Dinosaurs’ Home
热心的误会
我爱你兰花
烟火兰花,宜室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