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的与时俱进特性解读

2020-06-16 06:49王秋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包容性艺术设计设计师

王秋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设计。艺术与设计看似不太相当的词语,其实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两者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无法分割。环境、平面、广告、室内等都是设计。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和遵循的基本法则,它按照设计的客观规律所归纳和制定,来自于设计实践,指导设计实践并接受设计实践的检验。

英国彼得汤姆逊提出现代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完整性原则、变化原则、辨证的限度原则、综合原则和服务原则,给艺术设计带来比较具体的解释。设计不单单只是设计师凭空构思,而是需要各种外界的积累,以及考虑客观因素,而最终达到的较为完美的产品。生活中大到随处可见的绿化、花丛摆放位置、建筑设施,小到一张桌布、椅子、面霜罐子外观……仔细观察,会发现人类不断创新,为更好的生活努力拼搏。在艺术设计里,除了反复做业务和产品方面的工作,更要多多关注世界上其他设计师在做什么事,用什么工具。这个时代,设计师和程序员可能是最需要自主学习,也最能够自我推动学习新知识的人,因为原地踏步很快就会被淘汰。

艺术与设计同为重要,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艺术设计追溯其根本,是为人类服务,更是为当下的时代服务,观赏也好,实用也罢,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由人这个群体孕育经营。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艺术设计的感悟都不一样,当然设计出来的产品也都是独一无二。

1 艺术设计的与时俱进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综合性非常强,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与时俱进是作为时代更迭的检验方式。

与时俱进,意思是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德国打造“阳光地带”,弗莱堡城地处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境内,人口25万,被列为欧洲最具生态意识的小城。它收集的太阳能几乎等于全国太阳能源的总额,故有“阳光地带”之称。弗莱堡城的环保和绿化在全国排第一位,成为全球率先落实永续发展概念的城市之一,是欧洲的太阳能之都和欧洲环境之都。弗莱堡市的施利尔波社区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罗尔夫迪希设计,耗时5年建成,是探索未来天阳能建筑模式的样板。他不但使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像太阳能光伏、太阳热能、日光浴室或冬日花园,而且还开发了被动太阳能设计,如太阳能冷却……它将能源利用、生态保护和建筑美学融汇在一起,堪称最佳化设计的绿色住宅社区。艺术设计需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不仅在设计领域里,或是文学、科技、人文等各方面亦是如此。

图1

人类是渴求美好、便捷、上层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歌颂以及追捧的热潮,设计也是有着同样规律的意义。当出现能为人们提供更高水平、高评价的新产品时,旧产品必然淘汰。就好比手机,iPhone从第一代到现在的iPhone12,从2 G到5 G,从平面屏到曲面屏,科技进步引领产品的更新。相信几十年后,甚至几年后,会出现更加高科技的超前手机。此时,设计就要跟上时间的步伐,不仅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更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设计离不开坚实的基础知识,如果只是盲目的想象,天马行空,必然设计不出任何实物。就好比建造一桩房子,地基都没有打牢,就忙着添彩加瓦,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一名优秀的当代设计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及观察、总结事物,秉持良好基本专业素质。

2 与时俱进的特征

2.1 创新性

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设计源于生活,不断打破常规,展望未来的产品往往会让人向往。所以创新是作为一名设计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如果只是固步自封,做井底之蛙,那必然被淘汰。手机逐渐轻薄,口红色号愈来愈多种,建筑形状多样性,私人定制涌现……创新更是形影不离。但我们不能单单苟且于眼下的成就,更需要我们新一代更加靓丽的设计出现,更加深刻挖掘。物质与精神层面都需要创新。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成果性的作品。

艺术设计的特点决定了设计师不但是个艺术家还要是个思想家,更是个行动家。首先,我们要从用户需求出发,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用户的本质需求,引导市场需求。例如,乔布斯说,用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到你把东西摆到他面前。亨利福特也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只会说一匹更快的马。营销有句经典的话:一位消费者想买钻孔机,他并不是想买钻孔机,他就是想要那个孔而已。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创新的设计可以引导市场需求,作为设计师要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的本质。其次,从挖掘产品功能出发,赋予老产品以新的功能、新的用途。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带来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比如,一个传统电风扇,加入传感器后,可以识别人体温度,当体温降低后,自动关闭。相比传统电风扇,更智能、更环保。同时,我们也可从成本设计理念出发,采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例如,3D打印机的出现使得模型的制作更加方便快捷,也可以满足普通用户个性化定制。设计改造创新,设计是人类制作石器、兽皮衣遮体,一种动物的本能,设计本没有意义,是人类赋予“设计师”这个称谓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图2

2.2 审美淘汰

追求时尚是审美淘汰的体现形式。设计师是审美创意和体验的阐释者,而作为消费主体的人们便是审美体验的二度阐释者,正是作为接受主题的人的参与、发现、响应和评价,设计才是完整的、有意义的。这就好比梵高的画,如果没有后来人们的发现与评价,那他的伟大作品或许终将成为垃圾。人们对时尚和新潮无限追求的心理,产生了审美淘汰,特别是作为社会栋梁的年轻一代,似乎对时尚永远有着特殊的情感。不难想象审美淘汰使得社会需求加大,从而促进生产不断更新换代,促进着企业和设计师们不断的创新。人们有求新求变的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和审美观念也不会一成不变,尤其在当今节奏飞快的信息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爱好更是日新月异。审美淘汰促进着设计的进步,而设计的进步反过来使得审美淘汰的节奏加快。

时代更迭,人类进步意味着审美的变化。任何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周期性。正因为新鲜感的存在,所以才呈现出升级替代的审美淘汰。世间万物不变的便是变化,而驱使现代设计改变的不是设计师本身,而是成千上万需求的改变带来设计师的追随创造。但是消费者作为有自主意识的人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如果设计师的设计过于超前,让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作品也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

2.3 包容性

在艺术领域里,流派之分往往成为艺术家之间的良性切磋;在文学领域里,作家们也会因为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进行学术交流;在演艺领域里,演员们努力实践探索,追求自己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无论是艺术设计、文学、演艺……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一颗容纳万千之心,因为我们追求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有在不断地摩擦结合,才能让时代更加赋予丰富性。在不触碰底线的情况下,任何思想做法,都是可以被理解与共存的,共赢难道不是最好的碰撞方式吗?在设计中,也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只能尽量触碰完美,按照自己内心的渴望,去设计属于自己,利他的东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会让自身变得更加丰富强大,侧面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与情商。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这样一个拥抱一切的感悟。

在首次线上进行的旧金山设计周期间,frog 的团队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为客户们创造包容性体验。Charles Yust 和Tammy Baird 同两位合作伙伴,即Corey Timpson 和Sina Bahram 一起探讨了包容性设计的理念。包容性设计就是对所有人而言都具有包容力的设计。尽管自诩为“包容性设计”,很多产品往往并不能为尽可能多的用户群体带来良好体验,而是止步于满足其作为商品的最低要求。包容性设计的目的便是使尽可能多的人获得温暖且无障碍的体验。包容性设计为不同喜好、不同接受风格和能力水平的人提供了多个切入点。包容性设计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但能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产品、服务和体验,还能在不限定个人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为所有人拓展创新、创意和设计的视野。

图3

解释性画廊是一个沉浸式增强现实空间。它由frog 与旧金山摩登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数字工作人员、营销和游客体验专家团队合作设计,用来捕捉勒内·马格利特的艺术灵感。与此同时,解释性画廊能在不依赖任何个人设备的情况下以互动体验的形式解释马格利特的创作主旨。在回顾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寻找“我们该如何通过音频展现参观体验?”“我们该如何提示参观者使用‘隐藏功能’”,或“创造出让不同观众都更易发掘隐藏内容的界面?”“这些增强功能如何让观众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马格利特作品的主旨与奥秘?”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思考了如何在未来设计出更具包容性的体验。

图5

今天的中国艺术设计同样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在追求自由、个性、独立和共同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氛围。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主题丰富,涵盖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有领域。其包容性和丰富性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创造方面广泛研究和吸收了世界先进理念和优秀文化中得到体现。设计者们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在了解当今世界的当前趋势的同时,中国人开始慢慢思考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和行动方式。如何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模式中形成自己的创作设计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尊重祖先的优秀文化遗产,充分尊重世界工业革命以来文明发展的各项成就,借鉴传统文化塑造人的思想和品格,也有勇气面对当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2.4 传承

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图6

到至今,包豪斯风格建筑,都是建筑师设计的楷模与导向,在当时年代能有如此超前的思想,也不得不佩服以格罗皮乌斯为首的优秀设计师,画家,工匠等。其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其理念是被现代人认同的,是传承的。好的东西,必然会被采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区,也充斥着包豪斯的建筑美学。它不但是一种运动、一种建筑风格,也是一种绘画思潮、一种设计理念。而在传承的同时,并不是硬般生套,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下,展望未来。

图7

讲到继承文化和创新设计,就不得不提靳埭强先生为中国银行设计的企业标志,他以中国古代钱币与汉字“中”字设计了一个简洁而富有时代感的机构形象。这个标志遍及世界、深入人心,不仅突出了银行的行业特征,而且赋予了银行更多的民族文化内涵。靳埭强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元素,通过水墨、书法等民族艺术的形式表达,表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审美精神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设计者对我国民族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表现手法的准确把握。既表现了时代感,又反映了民族性,完美地阐释了现代设计的内涵。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平面设计,完全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取向。我们从靳埭强的所有设计作品中,都能够感受到强烈的中华文化气息,而这也正是其艺术设计成功之处。当然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比如烧制陶器、剪纸、刺绣等,更需要我们现代人的力量去继承与发扬,更优则将其融合到如今现代产品,集历史文化感与现代感于一体。艺术设计,因有欣赏的人而有价值;技术,因有传承的人而得以延伸。将二者糅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得以生生不息,永续流传。

图8

3 总结

艺术设计不是高高在上的无人巅峰,而是随处可见的大千世界。其丰富多变和与时俱进是值得我们去追求挖掘的。每一个设计出来的产品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它可以不完美,但是它需要被人尊重。因为在其背后,是每一个设计师辛勤工作,努力研究,迸发灵感的过程。虽然它没有生命,但是它被人注入灵魂,它就好似一个中间人,来连接人与人心灵上的交流沟通,灵魂与灵魂之间的触碰。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设计是艺术的体现。

猜你喜欢
包容性艺术设计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发动机和APU非包容性转子爆破适航审定技术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设计师访谈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创意设计师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