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苗式建筑风格及建设初探

2020-06-17 13:23夏化芬
有色金属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滴水风貌县城

易 兵,夏化芬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

0 引 言

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笔者参加了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赴屏边县考察学习建筑特色风貌活动,这次考察学习时间虽短,但安排紧凑合理,效率高,收获较大。

笔者曾在2008年初到过屏边,那时的屏边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山区小县城,街道狭窄,市容不整,建筑杂乱无章,且毫无特色。10年后再次来到屏边,已完全颠覆了笔者当初的印象。这里已建设成为一座青山环抱、碧水长流、充满浓郁苗乡风貌的宜居山水田园小城。秋日的屏边,碧水蓝天、秋高气爽,人们在和煦的阳光下怡然自得,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见图1、图2。

3.2 体位的正确摆放,俯卧位,胸腹部悬空而不直接接触台面,避免对大血管的压迫以减少出血,使胸腹腔容积不减少,使全麻下肺部扩张不受限。

1.1.3 仪器与设备 UNICO2012-PC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R201旋转蒸发仪(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SartariusCPA225D 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公司),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KQ-500DB型超声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图1 屏边秋景之一

图2 屏边秋景之二

1 屏边城市发展特色

1.1 准确的特色风貌定位

屏边县是国务院2012年公布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作为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苗族自治县,没有照抄、照搬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没有搞华而不实的高、大、上项目,没有搞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屏边的建设者们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屏边的特色风貌定位。确立了以“山、水、林、苗、城”为设计理念,以“蓝脉绿网·宝石项链”为设计主线,遵循“城景一体化”和“产城融合”的设计原则,以“美丽苗乡·风情屏边”为城市建设主题,实施“县城西扩东拓”战略,启动了以“一府八寨”“一河五景”为主的新城片区——“滴水苗城”建设。在县城风貌品质提升方面,实施老城“风貌街区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屏边苗式”建筑风格。见图3、图4。

图3 屏边滴水苗城景观

图4 屏边县城街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重读写译、轻听说练,教学内容偏重对课文的讲授、重难点分析及课后习题的讲解。在我校听说课只占总课时的1/4左右,其中听力部分只是单纯完成听力教材上的填空,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上课缺乏兴趣;而口语部分则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甚至被省略,因此造成英语学习普遍偏离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具备“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大部分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聋哑英语”学习者。因此,视听说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屏边的发展思路值得学习和借鉴。云南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条件,只有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将成功地区的发展经验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才能杜绝“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现象,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美丽县城。

1.2 注重整体色彩和风格风貌的一致性

屏边县城的风貌建设,不是简单的“穿衣戴帽换鞋子”,而是县城风貌的提升改造和新城建设并重,形成了整个县城整体色彩和风格风貌的一致性。在建设程序上,以富有远见的总体规划总揽全局,以各个片区精细化的城市设计来落实总体规划,实现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的对接。以经过精心推敲与提炼的“屏边苗式”建筑风格来统一单体建筑设计,以细致入微的细节实施来提升建筑品味,把总体风貌的控制和建筑细部的设计结合得很好。这种“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细部设计”的设计程序以及对总体风貌的控制和建筑细部设计有机结合的设计手法,使县城的整体风貌非常协调统一。见图5-8。

图5 屏边大围山民族广场局部景观

图6 屏边滴水苗城日月广场景观

图7 屏边滴水苗城商住楼及水景

图8 屏边滴水苗城民族博物馆

1.3 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造独具特色的宜居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工作领导体系。在学校最高领导的总体把控下绩效目标考核工作得以开展,但应当意识到,仅仅依靠学校最高领导的把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各层级、各部门建立目标考核领导小组,确保学校各层级与各部门的考核工作都能够得到严格的把控和清晰的指导。具体来说,绩效目标考核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应包括:具体指导各部门与各层级依照学校制定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来开展工作;分析和研究考核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审定各层级与各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监督其工作开展情况。

屏边县城风貌建设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居环境。屏边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山地多,平地少,地形高差大,这本是城市建设的不利条件,但屏边的建设者们独辟蹊径,巧妙利用地形高差布置建筑,形成高低错落、天际轮廓线起伏、空间层次丰富的建筑群落,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山地城市风貌。在滴水苗城规划建设中,设计师充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小河、溪流,加以整合、利用,形成开阔灵动、层层跌落的水体,如同镶嵌在新区的一块碧玉,丰富了城市景观,改善了生态环境。一座极具苗族特色的牛角、芦笙寨门,寨门两边是以日月形态为设计理念的苗历广场,起到了地标作用。以牧羊河为主轴,以连绵青山为背景,构建沿河的五个景观。这种“巧于因借”的设计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见图9-14。

图9 屏边滴水苗城滨水建筑及水景

图10 屏边滴水苗城滨水建筑及小桥

图11 屏边滴水苗城跌水景观之一

图12 屏边滴水苗城跌水景观之二

图13屏边滴水苗城寨门

图14屏边滴水苗城鸟瞰

1.4 构建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1)对于县城新区的规划建设,要注意配套设施的完善齐全。在居住新区,要注意配置幼儿园、中小学校、超市、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服务用房、养老院等,以方便居民生活,吸引居民入住,使居民能安居乐业。对于以接待外来旅游者为主的新区,除了配置常规的旅馆、商业建筑外,还应配置一些接地气的地方名特小吃、地方土特产展销功能区、民族风情展示体验区等。应注意产城结合,注意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以吸引外来旅游者、特色产业生产经营者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避免县城新区成为留不住人、空空荡荡的“空城”。

在色彩运用上,以典雅的黄、蓝、棕为主的建筑色彩组合,体现了传统苗族民居黄色夯土墙、蓝灰色小青瓦、棕色木构架的色彩特征。在对地方材料的合理运用方面,在一些新建筑的室外勒脚和室内柱面上,恰当运用了屏边出产的火山石、片石等材料,既节省了造价,又塑造了别具地方特色、风格独特的建筑风貌。如屏边大围山酒店,建筑外墙用火山石勒脚,室内柱面用片石装饰,体现了较强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建筑风貌。见图19、图20。

图15 屏边滴水苗城建筑细部一

图16 屏边滴水苗城建筑细部二

图17 屏边传统苗族服装纹饰

图18 屏边县城某建筑装饰线条

设计师从苗族图腾和苗族服装的纹饰中提炼素材,运用到新建筑的装饰中。如屏边县城文化路文化桥附近的一栋建筑,其外墙装饰线条,就运用了从苗族服装纹饰中提炼的素材,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见图17、图18。

图19 屏边大围山酒店外墙勒脚

图20 屏边大围山酒店局部内景

2 结 语

综合以上特色,县城风貌建设处在一个较为满意的水平,但仔细分析,仍可做得更好。

屏边县城风貌建设体现了较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其成功之处在于对“屏边苗式”建筑风格的整体造型、尺度、建筑构件、细节、色彩的准确把握和对地方材料的合理运用。设计师将传统苗族民居的吊脚楼、穿斗式木构架、小青瓦坡屋面、美人靠等建筑构件加以简化、提炼,巧妙地运用于新建筑中。如滴水苗城的一组住宅,就结合住宅功能,巧妙运用了上述构件,特别是将美人靠、垂花等传统建筑形式加以简化、提炼,运用于住宅阳台栏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见图15、图16。

2)对于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的原则。城市广场应适当配置休息座椅、儿童游戏设施、健身休闲设施、停车位。城市广场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单一铺地,可在广场中穿插布置花坛、树阵、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等,以丰富景观。并尽量采用透水地面,优化生态环境。

3)对于建筑风格的设计,还应进一步优化、细化。例如苗族腰线元素,应对其图案、色彩作进一步精简、提炼后再用于建筑装饰,使之与整体建筑风格更加协调。对于如何在高层建筑中体现民族风格、屋面的太阳能设施如何与坡屋面有机结合、如何有效利用坡屋面空间等问题,建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4)民居建筑以素雅为宜,不强调气派。如丽江的四方街、剑川的沙溪古镇,小桥流水,水质清澈,民居体型不高大,但很有特色,给人一种温馨亲切感。可在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建一些民居和农家乐小院,背靠城市,有方便的交通条件,又面向农村,有田园风光之美。

5)城镇建设涉及诸多问题。笔者在2019年1月又一次到屏边考察,牧羊河面上飘着许多黄色泡沫,还有人在河边焚烧垃圾,许多房屋大量空置,街道显得有些冷清,当然这主要是经营管理问题,但有些也是设计考虑不周的问题。

猜你喜欢
滴水风貌县城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有趣的滴水实验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小水滴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