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段“万里茶路”文化价值评价及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19 03:24王淑娟孙秀娟
茶业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茶区晋商茶道

王淑娟,孙秀娟

山西段“万里茶路”文化价值评价及保护策略研究

王淑娟,孙秀娟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太原 030062)

“万里茶路”是晋商在17~20世纪初开辟的一条连接中、蒙、俄的茶叶商贸及文化交流之路。本文通过研究“万里茶路”(山西段)沿线的现状及保护存在的问题,挖掘“万里茶路”的文化价值,从而对“万里茶路”(山西段)提出相应的保护及恢复提出一些建议。

万里茶路;晋商精神;茶;山西

中国有四大茶区,其中包括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其中江北茶区为最北的茶区,但山西不在这四大茶区的范围之内,故山西不产茶[1-5]。

“万里茶路”是在17~20世纪初由晋商开辟的一条南起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途径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北上到达山西,再经河北到达内蒙古,最后经蒙古国到达俄罗斯,全程1.3万余km的一条茶叶商贸之路[6-9]。“万里茶路”是晋商一步一步用血与泪走出来的康庄大道,是晋商智慧的结晶,也是凝聚晋商精神之路。这既是重要的茶叶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

20世纪初,“万里茶路”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中蒙俄三国在2013年9月10日的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上,共同发起将“万里茶道”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9]。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以“万里茶路”为纽带,结合山西沿线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及中华茶文化,将推动“万里茶路”(山西段)沿线城市的发展。

本研究就“万里茶路”(山西段)的现状及文化价值的视角,探索如何推动“万里茶路”(山西段)的复兴,从而带动“万里茶路”(山西段)沿线经济发展。

1 山西段万里茶道的保护及现状分析

1.1 保护及现状

随着现在交通工具、制茶工艺及信息化的发展,茶叶遍布全球。而传统的靠人、马、骆驼等运输工具将茶叶从福建等地销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而形成的“万里茶路”已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与之相关联的建筑也在逐渐消失,山西段的建筑遗产也是如此[9-10]。

表1是对“万里茶路”(山西段)的代表性遗迹进行调研统计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山西段沿线遗产较多,但相对环境差异性较大。随着沿线经济的发展,遗迹的风貌也在或多或少的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并且很多遗迹已经失去使用价值。同时,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导致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从而导致很多优秀的建筑遗产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

1.2 保护的问题及矛盾分析

1.2.1缺乏整体性保护

山西属于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其中山西晋中既是晋商的故里又是“万里茶路”的策源地[6]。晋商经黄河入太行山区,途经山西晋城、晋中、太原等地区后北上,在“万里茶路”的沿线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其中,整体实力最强的晋商主要集中在晋中一带,以榆次的常家、太谷的曹家和祁县的渠家为典型,是“万里茶路”上主要从事茶叶贸易的茶商[6,9]

表1 山西段建筑遗产保护现状(以8处遗产点为例)

浓厚的商业文化内涵、鳞次栉比的大院古村、古朴淳厚的老字号和民风民俗,是晋中明清商业文化的典型符号[6]。目前对于“万里茶路”(山西段)沿线的遗产散布山西各地,均以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相应的局域空间中得到当地保护,而没有以“万里茶路”(山西段)沿线整体作为一个个体而得到政府的保护。“万里茶路”沿线不同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万里茶路”沿线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的实施还存在着较大的障碍[11]。

在2013年召开的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上,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三国共同发起将“万里茶道”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此后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湖南、湖北相继展开申遗推进会,为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保护而努力[8]。

1.2.2缺乏公众参与意识

通过对“万里茶路”(山西段)的调研发现,沿线的遗产大部分一直是政府、规划或文物单位等部门在负责对其实施保护和维护,几乎很少有社会公众参与其中。通过对历史遗产的研究发现,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文物单位等部门的责任,而且还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其中,才能让遗产焕发新的活力。

“万里茶路”(山西段)的遗产遍布各地,纯粹的从单一的文化遗迹来说,社会大众都知道其存在,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呢。就目前的“万里茶路”山西段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而言,社会公众参与的现状并不理想,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

2 山西段万里茶道的文化价值评价

历时200多年的“万里茶路”,不仅仅是茶叶商贸之路,还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8]。现今,我们在努力复兴“万里茶路”及对其进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归根结底就是保护我们现存的资源,挖掘“万里茶路”沿线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

“万里茶路”是晋商开拓的一条茶马贸易之路,记录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同时也记录了晋商文化。通过“万里茶路”将南方的种茶、制茶、饮茶的技术传到北方甚至欧洲地区,同时通过“万里茶路”也将北方的游牧文化及欧洲的资源传到中原地区。“万里茶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丰富的物质资源及中国的传统技术,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物质的交换。

3 山西段万里茶道的保护策略

3.1 品味茶文化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茶不仅仅是一杯解渴的饮品,还是商业贸易和聚集财富的重要资源。饮茶是一种文化,通过饮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中国茶叶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其中中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源泉。中华茶文化讲究种茶、制茶和品茶的技艺,是与挂画、插画、香道相结合的艺术,也是茶、人、境有机结合的产物。

将具有特色的中华茶文化融入到“万里茶路”(山西段)的恢复中,将对其产生重要的推动效果。首先,在“万里茶路”(山西段)沿线设立“万里茶路”基地,定期举办茶艺沙龙,通过茶艺及“万里茶路”历史文化的展示,领略中国博大的茶文化底蕴及晋商精神;其次,开设亲子茶艺、陶艺体验,在陶艺的体验过程中,了解中国的茶具,所谓“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通过自制的茶具,品饮“万里茶路”源头的茶叶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从小点燃孩子对中国国学的兴趣和爱好,在与茶的接触中体会中华礼仪、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精神。

3.2 重温晋商精神

“万里茶路”是由晋商开辟的一条茶叶商贸之路,是无数晋商智慧的结晶。晋商精神是晋商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一套商业文化和心智素养,可谓晋商之魂[1]。晋商作为“万里茶路”的开辟者与主力军,翻越万里、走沙漠、过黄河,在艰难困苦中创造出事业的契机。晋商不畏艰难,开拓创新,通过200多年的积淀,创造出了属于晋商的文化。

“万里茶路”沿线的建筑均是融汇晋商精神的载体,是晋商精神的传承。晋商通过不断开拓进取,开创了新的贸易之路,融汇了南北方文化和民族文化。重走“万里茶路”,领略沿线建筑风格、品味浓厚的晋商精神、感受晋商文化,这是对前人的瞻仰和对后人的希冀。

3.3 融入“一带一路”,让“万里茶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茶文化

“万里茶路”中茶叶既是重要的商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媒介。“万里茶路”就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的体现,其与俄罗斯的横跨欧亚大通道的建设及蒙古的草原之路倡议不谋而合。在将来,“万里茶路”又将弥漫着茶香,将成为中蒙俄三国之间走向世界的商贸之路、国际交流的文化之路、晋商精神之路及跨国旅游的黄金之路。通过“万里茶路”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的晋商文化,让山西融入“一带一路”。

3.4 加快发展“互联网+”的新型产业大格局

“万里茶路”虽历时200多年,但也已尘封了近百年,故其蕴含的茶文化与晋商精神渐渐被忽视且没有进行弘扬。要想将尘封的“万里茶路”再度推上时代的舞台,还可以制订“互联网+万里茶路”行动计划,开展“万里茶路”公众平台的建立,推动“万里茶路”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万里茶路”源头茶叶、山西沿线特色产品对接,从而推进经济发展,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品牌和投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万里茶路”山西段沿线城市和地区,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浓郁的文化资源等,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及跨产业深度合作,发挥山西段沿线城市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万里茶路”国际黄金带。有了优质的经济资源与“一带一路”的助力,加之消费热潮的刺激,“万里茶路”沿线城市发展必将成破竹之势,从而提升“万里茶路”山西段的旅游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此可以改变山西“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创造条件和机遇。

[1] 纪荣全,张凌云,曹潘荣.茶树抗寒性研究现状[J].广东茶业,2016(01):7-11.

[2] 徐兴国,袁思思,黄亚辉.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J].广东茶业,2014(05):10-14.

[3] 周智修,段文华,吴海燕,司智敏.我国名优茶发展现状与趋势[J].茶叶科学,2013,33(02):171-178

[4] 张舒,正明.清代晋商与万里茶路[J].文史月刊,2016(06):34-37.

[5] 王阿丽.恰克图贸易中的晋商人员流动特点探析[J].沧桑,2010(12):104-105.

[6] 范志萍.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的晋商“万里茶道”旅游资源开发建议[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8,23(01):26-30.

[7] 高春平.晋商率先开拓万里茶路研究[J].经济问题,2017(02):8-13.

[8] 杨晓军.谈万里茶道与文化旅游[J].福建茶叶,2016,38(04):140-141.

[9] 魏亮.文化线路建筑遗产价值评价及保护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7.

[10] 陈赛赛.线性文化遗产背景下的万里茶道空间结点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6.

[11] Weeks K D,Grimmer A E. 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s Standar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storic Properties: With Guidelines for Preserving, Rehabilitation, Restoring & Reconstructing Historic Buildings[M]. DIANE Publishing, 1995.

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

S571.1

A

1006-5768(2020)02-089-004

2018-11-26

王淑娟(1990-),女,硕士,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助教,Email:283420074@qq.com

(责任编辑:蒋文倩)

猜你喜欢
茶区晋商茶道
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湖北绿茶产地判别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寻迹万里茶道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