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标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下企业并购绩效及动因分析
——以“美的”二次并购小天鹅为例

2020-06-19 14:30付玉梅吴梦琦张丽平
关键词:小天鹅洗衣机电器

付玉梅,吴梦琦,张丽平

(1.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河北经贸大学 会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一、引 言

随着2006 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资本市场日趋活跃,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家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得我国企业普遍产生危机感,因此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并购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行业竞争力。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可以得到快速扩张,资源也能得到更好的优化整合。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成长的选择方式,尤其近年来,并购事件愈发频繁。据国泰安数据库统计,2006 年我国企业宣告并购数量为 2 066起,完成并购数量为1 998 起,而至2018 年,宣告并购数量和完成并购数量分别达到了14 228 起和13 950起(见图1),宣告并购数量增加了将近6倍,完成并购数量增加近7 倍。截至2019 年7 月26日,2019 年共发生了7 884起并购,为同期之最,并购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公共事业及化工等。

图1 2006—2018 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并购情况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已有文献多从资源基础、交易费用、协同效应及市场势力理论解释企业的并购行为[1]392-406,其中协同效应理论多被学者所采纳[2]57-63。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产生“1+1>2”的经济效应。多数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获得技术或战略上的互补[3]20-29,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与企业价值。然而,也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并购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绩效或价值的提升[4]75-82。但企业间的并购却从未停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李增泉等认为,不同的并购动机会引起不同的并购绩效。若企业并购动机是为达到配股资格或避免亏损,则并购能为企业带来短期内显著的会计业绩。而当企业股东为了掏空资产而进行并购时,则会对公司市值造成不利影响[5]95-105。因此,在分析并购绩效时需结合企业的并购动机,研究企业并购结果对动机的实现程度,以此为判断标准分析企业的实际并购绩效[6]107-114。产生这种现象也可能是学者在衡量并购绩效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或会计指标不得当导致的。基于此,衡量企业的并购绩效时,所采用的会计指标应与并购动机相关联。通过会计指标将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关联起来,更能全面地考察企业做出一系列并购决策的动机及绩效。而企业的一系列并购通常是相关联的,与战略选择紧密相关,并随变化而变化[7]663-672。

因此,从并购动机视角探究企业多次对同一家公司进行并购对其自身价值的创造至关重要。而大部分学者仅研究具体某一次并购的动因及绩效,鲜有学者对同一企业先后两次或多次并购同一家企业的动因和绩效进行对比分析。鉴于此,本文以美的两次并购小天鹅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前后两次并购的绩效差异,探析美的在绝对控股小天鹅的基础上二次并购的动机。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从新的角度出发,分析自并购政策放宽以来的首例两次并购案例,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案例介绍

(一)公司简介

美的集团(以下简称“美的”)成立于2004 年4月,其前身为美托投资有限公司。1993 年,美的电器(000527)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3 年9 月,被美的集团换股吸收合并。通过借壳美的电器,美的集团于深圳交易所实现整体上市,交易代码为“000333”,主营业务为家用电器、物流及照明设备等。美的集团是通过并购进入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之一,2004 年并购荣事达后,美的开始拥有洗衣机产业,但由于荣事达品牌影响力有限,因此当无锡政府在2008 年挂牌转让小天鹅时,美的立即加入了竞拍队伍。通过并购,美的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成功挤进我国电器行业前三。据美的财报显示,2018 年其营业收入高达2 596.65 亿元,净利润为216.50 亿元。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天鹅”)(000418),始建于 1958 年,实际控制人为无锡市国资委,1996 年7 月18 日于深圳交易所上市。1978 年,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的成功研发,使得其成为我国第一家拥有自动洗衣机的企业,成功跻身为全球极少数能制造全自动、全种类洗衣机的生产商。小天鹅主营业务为洗衣机等家电。2003 年10 月,小天鹅52%的股权被无锡市政府转给斯威特集团。三年后,无锡市政府将股权从斯威特手中收回。2008 年,由于经营问题,小天鹅被国联集团挂牌转让,美的以16.8 亿元拔得头筹,收购了小天鹅24.01%的股权。而后美的又通过部分要约收购等一系列资本操作,对小天鹅的控制权达到了52.67%。2018 年,美的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并购完成后小天鹅将注销其法人地位。

(二)并购过程

1.第一次并购

2008 年1 月28 日,小天鹅控股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有限公司(国有独资企业)发出公告,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24.01%小天鹅股权,共87 673 341股,受让方必须是家电相关行业,转让金额须以现金的方式进行支付。彼时,四川长虹公司、意黛喜(Indesit)公司和美的电器都有意向进行股权受让方的角逐。最终美的电器(000527)突出重围,同年3 月,与无锡国联集团签订了收购要约,以16.8 亿元收购了小天鹅24.01%的股权,加上之前就拥有的4.93%的股权,美的共拥有小天鹅28.94%的股权,成为了小天鹅的控股股东。此外,小天鹅虽被美的电器收购,但仍保持其独立品牌运营,即在收购完成后,小天鹅仍将作为独立运营的上市公司,拥有独立法人的地位。

2.第二次并购

2018 年9 月9 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内部与小天鹅正在筹划相关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将于9 月10 日停牌。随后,美的公布将对小天鹅进行换股吸收合并,向小天鹅除美的集团和TITONI(美的全资境外子公司)之外所有的股东发行美的股票,以交换小天鹅原有股东所持有的股票(A 股和B 股)。美的集团及TITONI 原本持有的小天鹅股票不参与此次换股,将在并购完成后悉数注销。在本次换股并购中,美的集团因此次换股而发行的股票数量达3.42 亿股,价值143.83 亿元。2019 年2 月21 日,美的吸收换股小天鹅获证监会审核通过。6 月21 日,小天鹅正式退市,标志着此次并购的完成。

3.两次并购差异

一是支付方式不同。第一次并购,美的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获取了小天鹅的控制权。2007 年小天鹅爆发高管携款出逃丑闻,致使小天鹅出现巨额亏损,加上国联(主营业务为金融业)不具备经营制造业的经验,小天鹅在国联手中成了“烫手山芋”。因此,国联更倾向于采用现金的方式直接转让小天鹅,据报道此次国联通过转让股权净赚10亿现金。第二次并购,美的采用换股的形式对小天鹅进行合并,合并前后小天鹅的前三大股东仍为美的集团、TITONI、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因此,美的通过换股吸收小天鹅不会分散美的大股东的股权,且能避免对美的产生现金压力。在此次并购中,美的发出公告,对此次并购持反对票的股东有权行使现金权,小天鹅A 股的标价为41.85 元/ 股,B 股的标价为32.55 港元/ 股。值得关注的是,没有一个股东投反对票,全体股东均选择通过换股的方式取得美的股权。可以看出,此次并购较受股东看好。二是主动权不同。在第一次并购中,美的不仅答应了国联集团提出的现金支付要求,还对小天鹅进行溢价收购,可见,美的在首次并购中处于被动地位。而第二次并购是在美的绝对控股小天鹅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内部的资产重组,在并购方式以及支付方式的选择上,美的拥有绝对的主动权。三是并购结果不同。第一次并购完成之后,小天鹅仍作为独立法人运营其品牌,其下属的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产业仍与美的电器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然而在此次并购公告中,美的集团宣称在并购完成后小天鹅将注销其法人地位,小天鹅所有的洗衣机业务将悉数纳入美的集团。

三、案例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大多来源于网易财经、巨潮资讯网、国泰安数据库及其他网站数据。具体包括:网易财经中有关美的集团财务指标;巨潮资讯网披露的相关公告;国泰安数据库中提供的美的与小天鹅的历史交易数据及相关的深证成指指数。

(二)研究设计

2006 年,市场上89 个洗衣机品牌中仅有40 个左右存活下来,淘汰率超过50%。直至2007 年,激烈的市场情况仍未得到缓解。而美的自2004 年并购荣事达以来,只拥有中低端的洗衣机市场。小天鹅此次的并购要约,是美的进入中高端洗衣机领域的大好时机。因此,尽管当时小天鹅已负债累累,美的仍接受国联提出的以现金支付的要求,溢价收购小天鹅。2008 年,美的电器发展计划是,通过产业外延和扩张换取发展时间,同时推动白色家电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双线发展。可见,美的主要经营计划是寻找合适的并购时机,加快其在白色家电领域的发展。美的并不在意小天鹅的经营现状,在乎的是小天鹅的“未来”。并购后,美的拥有了小天鹅高超的洗衣机滚轮技术,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将避免同行业竞争,最终实现协同效应。基于该并购动机,本文选取营运资金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成本率、销售费用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营业毛利率、投资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托宾Q 值13 个会计指标对第一次并购前后企业绩效进行全面衡量。由于在2009 年12 月23 日,美的电器将荣事达69.47%的股权转让给小天鹅,为排除该事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季度数据利用Stata14.0 和excel 进行处理和分析。

对于第二次并购,由于第二次并购距离本文撰稿时间过短,因此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绩效进行分析。为了排除其他干预性影响,本文选取不同的估计期进行稳健性检验。对于事件窗口期,本文选取并购宣布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2018 年10 月29 日) 作为事件的零时刻(10 月 23 日处于停牌期,故将事件发生日顺延),选择[-10,10]即 21 天作为事件的窗口期,将零时刻前40 个交易日[-50,-10)作为清洁期,用以估量市场收益率。本文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第一,计算美的集团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在众多条件的影响下,市场调整法下计算得出的正常收益率较为科学[8]159-178。基于此,本文采用市场调整法计算累计正常收益率。股票j 的正常收益率为:

其中Rjt是企业在清洁期内的实际收益率,Rmt是市场在t 日的收益率,本文选取的是事件发生期的深证综指作为市场收益率。βj是系统风险,αj和βj由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回归分析求得的值,将αj和βj代入式子中,从而求得正常收益率Rjt,本文采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处理。

超常收益率(AR)为:ARjt=Rjt-(αj+βjRmt)

累计异常收益率(CAR)为:CAR=∑it--iARt

另外,我们也对上述事件研究法进行稳健性测试,将事件清洁期延长至 150 天即[-160,-10),事件窗口期仍为[-10,10],零时刻仍为并购宣布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2018 年 10 月 29 日),检验美的第二次并购小天鹅的短期市场反应。

四、并购绩效分析

(一)第一次并购绩效分析

表1 为美的电器第一次并购小天鹅前后绩效指标描述性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可知,并购后美的电器营运能力有所下降,营运资金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下降了11.78%和0.42%。同时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投资收益率降低了0.41%,下降幅度较大,说明美的电器在并购后投资的回报率及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此外,托宾Q 值在并购后也下降了0.88,表明企业价值在并购后也出现下滑。营业毛利率上升了0.02%,表明美的电器并购小天鹅后获利能力有些许提升。营业成本率下降了0.02%,表明美的在并购后产品单位成本有所下降,协同效应增强。从该检验结果分析,此次并购小天鹅并未给美的电器带来绩效指标上的明显提高,但并不能以此作为并购成功与否的标志。

表1 美的电器并购前后业绩比较

首先,并购后,美的频繁更换小天鹅的财务总监及市场总监,使得美的与无锡政府间无法建立良好的政治关联,从而导致由于缺乏政府支持,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造成美的此次并购绩效低的原因之一。其次,从美的并购小天鹅的整体战略来看,2008 年2 月,在与无锡政府协商并购事宜中,美的电器对小天鹅股东作出业绩承诺:三年内将积极妥善解决小天鹅主营的洗衣机业务与美的电器控股子公司荣事达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2008 年,小天鹅将旗下拥有的“双缸洗衣机”的部分模具及设备转让给荣事达,此后荣事达主攻中低端市场,而小天鹅开始研发中高端洗衣机产品。2009 年12 月23 日,美的电器与小天鹅签署转让协议,将荣事达69.47%的股权出售给小天鹅,此举妥善解决了小天鹅与荣事达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降低了整体营运成本,有效推动美的洗衣机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升了“美的系”洗衣机业务的整体综合竞争力,为美的成功实现“白色家电前五”的战略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从图2 可以看出,自美的电器并购小天鹅后,美的电器洗衣机销售收入逐年提高,其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2007 年至2012 年间,洗衣机销售收入比重从5.35%上升至9.13%,2012 年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2 年受国内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原有家电推动政策退出,持续房产调控及海外经济复苏缓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家电市场告别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的态势,加之家电下乡等政策退出,洗衣机销量5 567.31 万台,同比下降0.13%,美的电器的洗衣机销售收入及总收入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据美的电器2006 年报披露,2006 年美的产品种类才开始进一步向洗衣机业务横向延伸,对小天鹅的并购使得美的洗衣机业务得到迅速扩张。并购小天鹅后,美的将冰箱业务从小天鹅剥离,随后将荣事达的洗衣机业务注入小天鹅,使小天鹅全心全意做好洗衣机。据美的电器年报披露,2011 年小天鹅获得了“最佳创意奖”“技术创新奖”等多项技术奖项。而美的正是看中了小天鹅核心的洗衣机技术,并购小天鹅是其市场扩张的必要条件。可见,美的在并购小天鹅后,绩效指标虽未有明显的提升,但从并购动机的实现程度来看,此次收购是成功的,小天鹅的加入将有利于美的市场的扩张和长期经营。

图2 2007—2012 年美的集团洗衣机销售收入与营业总收入情况数据来源:美的电器年报整理而得

(二)第二次并购绩效分析

2018 年9 月10 日美的集团与小天鹅同时停牌,10 月23 日,美的发布公告,将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并购完成后,小天鹅将注销其独立法人地位。从第一次并购动机的实现程度分析并购绩效,并购小天鹅有利于美的“做大做强”。小天鹅在洗衣机方面拥有绝对的核心技术,并购小天鹅既可以使美的获得洗衣机的核心制造技术,也能够减小行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小天鹅由国企转为民企后,治理结构得到优化,为美的集团带来了收益。从2009 年至2017 年底,小天鹅每股收益从0.41 元上升至2.38 元,主营业务收入从4.38 亿元升至21.38 亿元,净利润从2.22 亿元升至15.06 亿元。小天鹅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净资产收益率在2018 年6 月份均排在第十,由此可见,小天鹅仍然在白色家电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既然如此,美的为何要在已经绝对控股小天鹅的基础上,增发价值148 亿的股票吸收合并小天鹅?时隔10 年,美的此举是想彻底“吞并”小天鹅,还是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以占据更大比例的洗衣机市场?对此换股吸收合并事件,我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其短期市场反应进行分析。

1.基于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

通过分析并购宣布公告日前后10 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研究美的集团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的短期绩效。图3、图4 为美的、小天鹅以及行业平均超常收益率与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分析图。

图3 事件期内超额(AR)收益率示意图数据来源:网易财经

图4 事件期内累计超额收益率(CAR)示意图数据来源:网易财经

可以看出,美的、小天鹅与行业收益率的走势大致相同,但美的与小天鹅的起伏波动较大,可以看出纵使行情走势对此次并购收益有些许影响,但此次并购事件仍对并购双方的收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体现在9 月7 日即停牌前一个交易日行情走势较平稳的情况下,小天鹅的累计收益率较前一天飙升了9 个百分点。复盘后小天鹅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均显著为正,甚至达到了15%及以上。可以看出,此次并购给小天鹅方带来了显著的短期绩效。由图3 可得,自10 月29 日美的复盘以来,美的累计超常收益率连续四天均为负值,11 月2 日起回到正收益状态,但是只处于略微为正的状态,表明此次并购带给美的的短期绩效不太明显。与历来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大概一致,此次吸收合并能给目标公司带去短期收益,而给并购方美的集团带来的短期绩效却不够明显。

2.基于股价变化分析

如图 5 所示,2018 年 9 月 7 日刚开盘,小天鹅的股价从前一日的42.71 元/ 股开始上涨,截至7日收盘,上升到46.5 元/ 股,上涨幅度约9%。但是由于此前家电行业股整体走势不佳,小天鹅7、8月份股价连续暴跌。在这样的行情下,小天鹅9 月7 日的上涨显得不同寻常。单从小天鹅在宣布停牌前一天即9 月7 日的股价表现来看,我们有理由怀疑此次并购重组的消息有泄露的可能。相比较而言,美的股价表现较为平稳。9 月6 日的收盘价为 40.34 元,7 日的收盘价为 40.3 元,跌了 0.1 个百分点,股价走势平平。但复盘以来,如图6 所示,美的和小天鹅的股价均呈上升趋势,可见市场对此次并购是充满信心的。对于股民而言,这次并购仅是美的集团一次“内部消化”。因此从并购宣告前后股价可知,此次并购对目标企业小天鹅较为有利,而对美的集团短期影响较为中性。

图5 美的并购宣告日前5 个交易日股市收盘价数据来源:网易财经

图6 美的并购宣告日后5 个交易日股市收盘价数据来源:网易财经

3.稳健性测试

本文进一步对美的第二次并购小天鹅的短期收益作了稳健性测试,具体方法为将事件清洁期延长至 150 天即 [-160,-10],事件窗口期仍为[-10,10]。本次仍选取并购宣布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2018 年10 月29 日) 作为事件零时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见图7、图8。

图7 事件期内超额(AR)收益率示意图数据来源:网易财经

图8 事件期内累计超额收益率(CAR)示意图数据来源:网易财经

从上图可以看出,复牌当日(10 月29 日)美的与小天鹅的收益都跌至最低,随着并购公告宣布小天鹅的累计超额收益有所上升,可见此次并购对小天鹅来说是有利的,对美的来说是中性的。这一研究结果与上文的检验结果一致,说明本文事件研究法的检验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五、进一步分析:企业并购动因

(一)第一次并购动因分析

美的电器2008 年制定了全面发展家电行业的战略,尤其是在洗衣机产品发展方面,美的电器制定了“352”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行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冰洗产业。美的电器进行小天鹅股权的资产收购,其目的是想通过强强合作,实现与小天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品牌的协同效应,最终能够提升双方的品牌价值以及综合竞争力。同时借助小天鹅在洗衣机功能设计、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各方面领先全球的核心技术,将洗衣机产品覆盖高、中、低档,有望在短期内迅速壮大洗衣机业务,全面提升美的现有洗衣机业务的综合技术实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公司白色大家电的产业结构和战略布局,实现美的整体冰洗业务在产能和销售规模上的迅速提升。“规模+ 技术”的“联姻”也将会进一步提升洗衣机行业集中度,进而推动洗衣机乃至白电行业的重组与整合。

(二)第二次并购动因分析

截至二次并购公告发布日,美的已持有小天鹅52.67%的股权,早已达到50%的绝对控股标准,即美的对小天鹅拥有绝对控制权,已不需要再通过换股的方式花费143 亿对小天鹅的“壳”进行收购。且小天鹅被并购后,美的将小天鹅的冰箱业务剥离,注入荣事达的洗衣机业务,很好地解决了美的与小天鹅之间同业竞争的问题。可见美的二次收购小天鹅,注重的不是“小天鹅”本身,而是小天鹅庞大的洗衣机产业。本文认为美的此次换股收购小天鹅是出于向小天鹅注入相关洗衣机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未来更激烈的竞争未雨绸缪,以此能够抗衡行业龙头企业。具体的并购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增强研发能力。2017 年家电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消费与产业的升级,推动了家电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高端化布局。且2018 年7、8 月份,家电行业的不景气使美的加快了吸收合并的步伐。换股并购小天鹅可以重新整合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使得小天鹅更专注于研发洗衣机高端技术,为美的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洗衣机产品。

第二,提高行业竞争力。2017 年海尔与小天鹅分别以29.9%和18.5%的市场份额占据国内洗衣机前三,美的则以5.8%排名第五,美的系洗衣机(美的与小天鹅之和)与海尔相差5.6%。由图9 可知,2018 年上半年,海尔、小天鹅与美的分别以30.5%、17.2%及9.3%的市场份额占领国内洗衣机市场前三。相比较而言,美的较上年上升了3.5 个百分点,而小天鹅则下滑了1.3%,“美的系”洗衣机与海尔差距缩至4%。可以看出,“美的系”洗衣机与海尔仍存在差距,美的若想与海尔抗衡,必须借助小天鹅这张“王牌”。加上近年来新兴品牌的产生,使得家电行业竞争压力加大,美的若想长久立足于家电市场,小天鹅的“一臂之力”不可或缺。

图9 2018 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洗衣机市场占比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第三,完善产业链。美的集团自2008 年收购小天鹅以来,从未停止对小天鹅的资产整合。美的当时已拥有三家企业的洗衣机品牌,分别为小天鹅、荣事达以及广州华菱,还有其自身的洗衣机产业。美的分别于2004 年7 月和11 月完成对荣事达和广州华凌集团的收购,分别持有50.5%和42.4%的股权。2010 年,小天鹅向美的电器(2013 年,美的换股吸收合并美的电器)发行8483.2 万股,收购荣事达69.47%的股权。美的电器对小天鹅股权由2008 年的24.01%上升至39.08%,仍对小天鹅拥有绝对控制权。自此,“小天鹅”拥有了小天鹅、美的、荣事达三大洗衣机品牌,主攻洗衣机市场,而美的电器自此致力于冰箱、空调等,并购很好地解决了美的与控股子公司间的同业竞争问题。至此,美的电器基本完成了与小天鹅的资产整合。美的与小天鹅虽仍作为独立品牌运营,但两者之间产业有重合,关联交易也不可避免。而二次并购完成后,美的若将洗衣机产业悉数并入小天鹅,能更好地完善其产业链及产业整合,其竞争力也将得到迅速提升。

六、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美的集团两次并购小天鹅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对比分析前后两次并购的绩效差异,从并购结果入手分析美的前后两次并购小天鹅的动因。通过研究结论可知,美的进行两次并购小天鹅的动机与其战略计划密不可分,是美的进行战略扩张的手段之一,希望将企业其他洗衣机品牌注入小天鹅,从而实现“美的系”产业上的整合优化,以此增强企业行业竞争力及领先地位,进而实现业绩增长。另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规模经营产生的杠杆效应不容忽视,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必须借助整个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例如并购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如何能够长久地屹立于强林中,需要企业树立危机感,时刻关注市场行情及国家政策的发布,不断地调整经营计划及战略以顺应发展的需求;其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应该秉持“不进则退”理念,不断地进行产品研发投入,生产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产品,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后续研究可以针对连续并购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质性研究,或者针对问题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调查问卷收集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开展更细致详尽的研究分析,也可以加入宏观政策和行业的因素,将案例研究扩展到不同类型(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企业并购中,从而进行更多的跨案例分析,进而得到新的研究发现。

猜你喜欢
小天鹅洗衣机电器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电器着火
合并完成,小天鹅变“美”了
洗衣机里不能藏
全自动洗衣机
糊涂的洗衣机
使用洗衣机
火热的青春之“小天鹅”事件
控制电器的机器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