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腰转胯(一)

2020-06-20 07:15王荣泽郑杰
少林与太极 2020年12期
关键词:腰腹躯干丹田

王荣泽 郑杰

腰是“稳定器”,是“定盘星”。

做一个试验:把腰固定,胯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左右转动;反之,把胯固定,腰几乎无法左右转动。腰前俯后仰及左右侧弯的幅度较大,左右转动的幅度很小。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腰稍有转动,出于免受伤害的本能,马上会有反抗转动发生,限制其转动,迫使转动幅度很小,只是“拧”一下而已。描述腰转动的用语应该是“拧”“拧腰”,而不是“旋腰”或“转腰”。用“旋腰”“转腰”叙述腰的转动,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至腰硬旋硬转,转动幅度过大,违背腰椎先天功能,使腰椎间盘受到伤害,引起错位压迫神经,腰痛腿麻,腰椎深层韧带肌肉变得松弛不稳定。

绑上护腰带,举力推力倍增。腰痛,绑上护腰带,行动就稳当许多,有力许多。搬移重物,先腰腹收紧锁住力含住劲,就不容易受伤,力也大。绑上护腰带或者先紧实腰腹,都是为了增强腰腹部的支撑固定作用,使腰腹不闪不晃不摇,含住劲锁住力。要想发出大力,要在腰腹紧实稳固稳定上下功夫,不要在转腰和腰发力上使劲。

很多情况下,腰脊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幅度越小越稳定越稳固越能起主宰作用,越能换来手脚的灵动,越能发出大力。动车上的乘客能像在平地上一样平稳行走,得益于动车的稳固稳定不颠簸。腰椎大多是静是稳固稳定是锁定,胯则是动。太极拳说“腰如纛”,纛是古代军营中的大旗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是固定不动的。腰就是稳固稳定的角色。意拳王芗斋先师说“腰脊板似牛”“枢纽之稳固”。“腰如纛”“腰脊板似牛”“枢纽之稳固”意思相同,腰要稳固稳定,要小动微动甚至不动。“枢纽之稳固”,太极拳如此,意拳如此,形意、八卦大多拳术莫不如此,这是拳术的共性。腰是“稳定器”,是“定盘星”。头摆脊晃腰动则身乱,身乱则劲散,劲散则手足无措速度不快。躯干小动、稳定,四肢就能大动、灵动。身稳则手灵,反过来,手灵则身更稳。跑步要摆臂,手臂灵活摆动能减少躯干的无效晃动,增加躯干的稳定性,跑得更快。出拳发力时,双肩和髋部灵动,空肩软臂,双手灵动无滞,身手分离,大小臂分离,整个躯干以脊柱为轴旋转,如拧紧发条,则躯干更稳,耗能更少,发力更快更大。

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其根在脚”,脚为支撑,是蹬地发力的作用点。“发于腿”,腿主司发力,踝关节、膝关节屈伸幅度很大,对发力的贡献最大。“形于手指”,拳掌专司力的表达,全身所发之力在拳掌上表现出来。肩关节、肘关节屈伸幅度大,腕关节灵活,对发力的贡献不亚于腿,坐在凳子上脚不着地,不靠腿,手也能发出大力。“主宰于腰”,腰锁住力含住劲,主司稳固、稳定,保证四肢灵动,发出大力。如果腰的作用没有发挥,其他努力将归于零,“要在脊腰,事在手脚”“功在脊腰,利在手脚”。

一、锁力含劲不等同于发力

肩挑背扛重物,腰背和腿都要用大力,但两者用力的作用却不同。腰背用力的主要作用是纵向承压,锁住力含住劲,腿用力的主要作用是发力前行,一个是承受重量、锁力含劲,一个是主司发力。千斤顶的柱塞非常坚硬,现象上看是它顶起重物,原理上看它只是传递动力,并非产生动力。拳打脚踢发力,腰腹脊背的作用好似肩挑背扛的承压,好似柱塞的传力,协助“发于腿”。手脚发力的时候,腰腹肌肉适度紧张,以达足够的坚韧度,保证力不会从腰部断开,同时锁住力含住劲稳住身体,防止可能造成的闪滑拧伤腰肌。

一些搏击教练为了突出腰的重要性,会讲一些诸如“转腰”“腰部发力”“用腰的力量打出拳头”之类的话。但这些话,没有经验的初学者听了,往往会凭直觉直接在腰上使劲儿,在“转腰”“腰部发力”上下功夫。如果教练说发力主要在腿手、在胯,腰主锁力含劲,主宰协调,要稳定稳固,初学者练习起来就能事半功倍,效率提高。如果拳打脚踢无力,不要在“转腰”“腰部发力”“用腰的力量打出拳头”上下功夫,要在伸缩幅度大的手脚上下功夫,要在挺胯送胯转胯上下功夫。实战中,尽管大多情况下每一动都是在腰力的参与下完成的,但是却感觉不到腰力,这是腰不是主要发力者的缘故。通常所说的转腰,实是膝、胯、腰、胸、头等部位的联动,而腰是转动幅度最小的。发力的时候腰脊微摆鼓荡,重点放在伸缩幅度大的手和脚,把手脚安排好,让腰脊慢慢去适应手脚的发力操作。拳打千遍其理自现,把腰脊的锁力含劲、支持、主宰、协调作用交给时间,让时间来磨合手脚与它的关系,初学时重点不在腰拧胯送,而在手脚顺达,慢慢熟练之后会自然带起腰胯。

二、丹田不发力

发力时,腰腹肌肉收缩适度紧张锁住力含住劲的作用是增加腹压。增加腹压的作用是加固腰椎关节,使腰椎更稳定,背整如墙。腰椎更稳定,利于发挥腰腹的含劲锁力作用,利于腰椎发挥主宰协调全身的功能,利于维持合理的间架结构不变,保证身处最能用出大力的状态,保证腰部处于最不容易受伤的状态。把发力时腰腹肌肉收缩适度紧张“实其腹”说成是“丹田发力”,这是认识的偏差,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匀缓连绵的太极拳套路练习时“腹内松净气腾然”,腰松腹松,没有丹田发力。单操时拳打脚踢,丹田绷紧要用力,但这个力不是发力意义上的力,发力在手脚。腹部受到重击时,腹肌瞬间绷紧对撞反弹来拳来腿,此时腹部用作打击部位,在这些少见的特殊情况下说丹田发力是可以的。腰腹力量不直接参与发力,但强有力的核心力量可以为手脚发力创造稳定的支点和优良的躯干支撑。重视丹田,其实质就是重视腰腹力量,重视腰腹部的稳定稳固主宰中定,減少运动和发力时的能耗。

(未完待续)(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腰腹躯干丹田
基于进阶式练习的小学生腰腹力量提升策略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巧借排球发展学生腰腹力量
游泳教学中流线型身体姿态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这几个动作瘦腰腹更彻底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
性感轻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