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编研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2020-06-21 15:28杜勇陈孔祥
兰台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编研档案高校

杜勇 陈孔祥

摘 要当前,高校档案编研存在编多研少、收多编少、被动编研多主动编研少、独立编研多联合编研少、趋于同质化、特色缺乏等问题。建立编研网络机构,完善档案编研规划,发挥档案人的专长,推出档案编研成果,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这些都属于高校档案编研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高校 档案 编研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取得了积极成果,但距离高校档案事业和未来高校档案建设的要求,以及档案人对档案编研的追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有待破解改进。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对高校档案编研的类型、主题缺乏全面认识,高校及其档案部门对编研网络机构的构建、档案编研规划的制订落实不到位。同时,在我国高校改革开放以来的档案编研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有待于提炼、概括,以资借鉴。本文基于项目研究的角度,对我国高校档案编研的类型、主题、问题与对策提出思考。

一、高校档案编研的类型

高校档案编研指的是顺应高校档案编研需要,依托馆藏档案,利用档案,进而形成编研成果。由此带来高校档案的编研往往表现为编纂、编写、编著互动的趋势,据此,高校档案编研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1.编纂型。按照学界的说法,编纂型编研就是把馆藏档案材料和校史研究资料的原件或复制件,按照内在的一致性,汇集装订起来,形成汇编材料。所以编纂型的编研的特质就在于基本保持档案原貌,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任何改动。这类编研相对简单,通俗地说,就是档案的一次加工,编研成果包括《文件汇编》《文件选编》《专题汇编》等。

2.编写型。编写型档案编研既不同于档案一次加工,也不同于档案深度编研,而是指按照相應的专题,通过缩编、摘录、剪辑,对馆藏档案材料和校史研究资料的原件或复制件,重新进行整理,形成概要性、介绍性的材料。其具有种类多、针对性强、信息集中、提供利用简捷方便迅速等特点,就是对档案的二次加工,既不改变原有材料,又不限于原有材料。这类编研的成果包括《大事记》《组织沿革》《全宗介绍》《年鉴》《档案利用效果典型案例汇编》等。

3.编著型。从编著的角度来看档案编研,比较档案的二次加工,高校档案编研又多了一次加工,趋向于档案深度编研,我们通常称之为档案三次加工。编著型档案编研具有特有的内涵,它以馆藏档案和校史研究资料为素材,应用档案中的记载,参照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供有独特见解的成品。这种成品除了论文,还有编著、专著,无论是论文,还是编著或专著,都要求有创见、观点和学术价值。从逻辑上看,高校档案编研有三种模式——编纂、编写和编著。在实践中,档案编纂、档案编写、档案编著是一个整体,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三者缺一不可。高校档案编研要编纂、编写、编著并重,既要做好《文件汇编》《文件选编》《专题汇编》,又要编写《大事记》《组织沿革》《档案利用效果典型案例汇编》《年鉴》,还要编史修志、发表论文、出版编著或专著。这意味着,高校档案编研大体可划分为档案编纂、档案编写、档案编著三个阶段,高校档案编研的过程是从档案编纂到档案编写再到档案编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先易后难的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二、高校档案编研的主题

1.校史编研。校史编研在高校档案编研中的重要性,使校史编研成为高校档案编研的首选主题。高校档案的编研也多半按照校史编研的路数来展开,在整体上属于成果较多、质量较高的编研,因而在高校档案编研当中,校史编研受到广泛重视,结果很多高校都出版了本校的校史或简史,诸如南京大学的《南京大学百年史》、武汉大学的《武汉大学百年史》、浙江大学的《浙江大学图史》、安徽师范大学的《安徽师范大学校史》、安徽大学的《安徽大学简史》、江西师范大学的《江西师范大学史》等等。

2.名人档案编研。名人档案编研是一个由诸多名人档案构成的编研活动。高校名人档案是指在档案编研过程中不可或缺、可产生重大影响的各名人档案,包括著名教授档案、知名学者档案以及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校友档案。这些档案与馆藏其他档案,相互联系、互相支撑,作用互补。加强和改进高校档案编研,如果缺少名人档案编研,高校档案编研就难以卓有成效。名人档案编研因能反映学校办学的历程与成效的不同侧面,也因此成为高校档案编研的常选主题。

3.档案的专题编研。档案的专题编研作为档案编研的一种主题,是按照专题类别对馆藏档案和校史研究资料进行编研。加强和改进高校档案编研,需要持续深化专题编研,这是因为档案的专题编研是高校档案编研常见的主题。每一种类型的馆藏档案和校史研究资料,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专题,这就要求档案编研主体对不同的专题及时作出准确的概括,使不同的专题都更加明确、具体。而档案的专题编研是档案编研的延伸和发展,是取得新成果的关键。近几年,我国高校推出的档案编研成果很多是在档案的专题编研中完成的。

4.口述档案编研。口述档案编研是对师生、校友口述校史资料进行的整理与研究。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安徽师大等高校的口述校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实践,说明口述档案编研是高校档案编研的一大选题。口述档案多了,意味着口述档案编研的成果就多了。这是因为口述档案可以丰富馆藏,口述档案越多,馆藏档案就越多,馆藏口述档案越多,口述档案编研成果就越多。口述档案编研实践特有的编研成果,说明了口述档案编研的重要作用,即丰富了馆藏档案,补充了校史资料,再现了历史记忆,推进了校史教育。

以上四个主题各自独立、彼此相连,四者兼顾可以加强和改善高校档案编研。进一步说,四者兼顾并非校史编研、名人档案编研、档案的专题编研、口述档案编研的简单相加,而是这四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样,这四者缺一也并非档案编研主题减一。因此,基于高校档案编研中的校史编研、名人档案编研、档案的专题编研、口述档案编研可以兼顾,而且必须兼顾。

三、高校档案编研的问题

1.编多研少。很多高校由于档案编研队伍的缺乏、机构的不完整,档案编研处于基础编纂和编写阶段,编研成果多为原始材料的累积,或数字统计的简单罗列,编研成果整体呈现出千篇一律、质量不高、创新不足等特点。

2.收多编少。我国高校大都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但对归档档案的编研重视不够,以致编研成果不多,很多高校编研成果甚至为零。高校档案编研要收集、整理档案,也要编研档案。馆藏档案是“死”档案,只有开展档案编研,“死档”才会变为“活档”。

3.被动编研多,主动编研少。多年来,很多高校档案编研成果大多只是用来应付各类检查、评估,或做内部参考,凡是相关检查、评估所需要的材料,如《档案利用效果典型事例汇编》《制度汇编》《组织沿革》等,大多数高校都作了编纂或编写。高校针对迎接检查、应对评估的需要,推出这些编研成果本没有什么问题,但不能限于这些档案资料编研。事实上,在我国,很多高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倾向。

4.独立编研多,联合编研少。我国高校产出的档案编研成果,除了校史图书、校史馆布展外,大都是档案部门的作品。但高校档案部门大都存在编研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编研成效的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档案编研的最大化,涉及各种类型、不同主题的档案编研,同其他部门、单位或专家、学者的联合编研密切相关,现实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档案编研的联合编研缺乏问题。

5.趋于同质化,特色缺乏。高校档案编研的发展,依赖于档案编研的高水平、有特色,所以推進高水平、有特色的档案编研尤为迫切。不可否认,长期以来,高校档案编研主体做了大量的档案编研工作,推出了很多档案编研成果,但由于所做工作的同质化倾向,多是档案资料的汇编与选编,决定了很多高校的档案编研难以取得显著成果,更不用说高水平、有特色了。

四、高校档案编研的措施

1.建立编研网络机构。高校档案编研是学校行为,不是学校档案部门行为,学校层面的档案编研应是有组织、全校上下参与的档案编研,开展学校层面的档案编研,不能没有一个组织网络。校内各单位都是档案立卷部门,要配备档案分管领导和专兼职档案员;校外共建部门或接受邀请参加档案编研专家、学者都是本校档案编研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部门和人员都应该加入该组织网络。校史研究中心、校史研究室、校史办及校史研究所则是该网络机构的实践平台。对校史研究和高校档案编研而言,研究队伍一般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聘请校内外校史研究者担任研究员,以此整合校内外人力资源,共同完成校史研究、档案编研任务。作为校内常设机构,指导、协调、组织校史资料整理与研究,所需人员根据需要从相关单位抽调或从外单位聘请。同时,校史研究和档案编研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项目带动,设立校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课题、档案编研项目,每年划拨固定经费,专门用于校史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专项用于档案编研,让校史研究和档案编研成为一个实体和抓手,而不是空壳。

2.完善档案编研规划。高校档案编研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础在制订并完善档案编研规划。研究发现,凡是档案编研做得比较好的高校,总是把档案编研规划放在前面做,而且每年都只做纳入规划的年度编研任务,到年终进行总结提高。因此,高校档案编研规划对于档案编研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档案编研主题的选择,一方面要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划,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目标,联系学校档案编研实际,具体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以期能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档案和校史资料支撑[1]43;另一方面,需要考虑社会对高校档案信息编研的需求,还要考虑编研主题资料的丰富性等问题,选好主题,然后再按步骤、按规划稳步实施。高校档案编研时间长、任务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切实避免档案编研的零规划,另一方面要切实避免档案编研规划的“脱实向虚”。

3.发挥档案人的专长。按照传统观念,发挥档案人的专长是指发挥档案人所长或发挥档案人的长处。这是不够的,现在的档案部门负责人还应知道发挥学校档案分管领导、各单位档案分管领导和自己所长。具体地说,我们要强化档案编研理念,根据高校档案编研类型,为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设计好每一个编研主题,使每一个编研项目的工作人员都能够胜任。还要弄清楚学校分管领导、各单位档案分管领导以及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再发挥他们和自己的专长,促使高校档案编研各主体相互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档案编研任务成为常态化工作。

4.推出档案编研成果。对于档案编研者来说,推出有水平、有分量的编研成果是一种意识,决定了档案人档案编研的有效性。有这一意识的档案编研人员都会注重推出一些编研成果,他们懂得如何把编研转化为成果。档案编研的价值最终都要通过编研成果体现,档案编研的过程看不见,但编研成果看得见。

猜你喜欢
编研档案高校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