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可视化分布动态研究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2020-06-23 04:47夏会军博士张冠楠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区域间测度流通

夏会军 博士 张冠楠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流通产业不仅在刺激生产、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京津冀流通产业总产值占京津冀全行业生产总值的16.47%,高达1.25万亿元;其流通产业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63.06万家和855.92万人,占该区域全部法人单位的33.4%和全部就业人员的27.68%。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保障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流通产业更具消除内外不均衡、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使得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升格为重大国家战略。《纲要》出台后,京津冀三地各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然而受到自然资源禀赋、国家区位发展政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空间不平衡性,这将制约其流通产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研究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布,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而且能够优化区域产业格局及品质,走出一条新区建设、产业聚集同可持续发展相融合的道路,形成在类似区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此,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区域流通业产值的动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首先依据泰尔指数刻画区域流通产业的差距,其次采用Arcgis可视化区域间流通产业空间均衡分布。从实践角度,这项研究能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从学术角度,它能够建立测度模型及可视化演示,能够完善京津冀流通产业内部结构生态系统。

文献综述

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测度的文献研究视角大多基于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及效率等展开(黄雨婷等,2019)。谢莉娟等(2018)研究了国有流通企业转向轻资产运营的效率,结果表明,国有流通企业在重资产运营上取得负面缓解,尤其是零售企业相比批发企业的缓解幅度更大。因此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合理分配是国有企业应实现保增值的重要途径。黄桂强等(2018)测算了1997-2015年我国27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结果显示,城市偏向在长期和短期对拉动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同时在区域间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差异上市场分割与城市偏向占据很高的比重,建议应通过提升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以及提高农产品流通产业要素生产率来促进农产品流通产业健康发展。然而,之前的文献大多基于单一视角研究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均衡分布,并未充分开展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及其可视化研究工作。

近几年,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测度虽有文献研究,但都不能从多维度综合考量其发展程度。王春豪等(2019)基于非径向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对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分析,认为流通业效率发展水平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中部地区省市的流通效率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偏远区域。赵娴等(2017)运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度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相对不均衡,其中各区域的流通业仍以服务本地生产生活为主。单一视角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流通产业在区域间复杂的经济结构,于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双渠道来论证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并构建商贸流通企业工作效率、市场运作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的指标体系,就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流通产业在区域的外延式规模扩张的直接影响力正在呈下降趋势,而内涵式创新转型的间接影响力具有潜在的上升空间(杨志龙,2015)。

结合现有文献综述可知,流通产业区域间的不均衡发展已经是制约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协调流通产业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便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近几年,对于我国区域流通业的均衡与差异研究还未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区域均衡与差异研究中不同的学者选择不同的指标及方法,已有大量文献。如辛冲冲等(2019)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分布动态与地区差异;刘亦文等(2018)基于基尼系数、Theil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对我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差异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间污染物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其中西部差异最大。本文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根据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的特性,构建流通产业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衡量其发展水平,采用泰尔指数的差异评价方法研究区域流通产业的均衡性及差异,旨在为制定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提供相应参考。

表1 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表2 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基础指标的权重系数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构建

指标评价测度体系在俞彤晖(2018)和刘超(2019)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构建流通产业规模和流通结构指标体系来衡量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见表1)。在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指标权重的赋值上,主观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首先,求得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权重以及指标层相对准则层的权重;再通过无量纲化方法求得基础指标主观权重。客观权重的确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2008-2017年京津冀区域的流通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梳理,测度出指标的客观权重;最后运用乘法合成归一法确定主客观综合权重(见表2)。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差异及具体衡量可以从两个维度开展,分别为单指标和多指标测度。本文选取单指标测度中的泰尔指数作为一个无量纲化的数值对京津冀区域间流通产业差异进行刻画,泰尔指数值的大小与差异性呈正相关关系(郭婷婷等,2019),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明晰区域间流通产业的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测算公式如下:

式(1)中, yi为区域i的指标值为所有区域该指标的平均值。除此之外,将河北省11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分别记为gk(k=1,2,…,K)。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及泰尔指数的分解表达式如式(2):

式(2)中,yl表示地区l的指标占总和的比例,yk表示第k组的指标和占总和的比例。由于研究主要聚焦的是京津冀区域间流通产业整体的分异水平,不涉及组内差异,因此考虑到样本量偏小,为保证选择泰尔指数计算组间差距的合理性,采用变异系数来验证均衡化指数测量结果的稳健性(田学斌等,2019),计算公式如下:

式(3)中,δj表示第j个指标的标准差, x—j表示第j个指标的平均值,xji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发展水平。

(二)数据说明

商贸流通产业统计范围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谢乔昕等,2016)。鉴于数据可得性以及统计口径一致性,研究样本及区域确定为2008-2017年以京津冀为例,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天津市统计年鉴》和《河北省统计年鉴》。

图1 时间演进尺度下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

图2 空间均衡尺度下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

表3 京津冀区域的泰尔指数及其分解和贡献率及变异系数验证

结果分析

(一)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时间演进分析

根据表1、表2的评价体系和权重,测算出2008-2017年京津冀省级层面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时间尺度下的实证结果(见图1)。2008-2009年,京津冀三地流通产业都经历了短暂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从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2008年天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开工建设市级重大项目19项、区县重大项目240项,这些政策措施带动了天津市流通产业的发展。2009-2014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京津冀三地产业经济呈现了高位回落的发展态势,年均降幅分别为7.86%、10.57%和7.00%,这主要是由于在微观层面上流通产业的企业市场经营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京津冀乃至整个中国市场外部需求仍在不断减少,同时企业成本上升,这些导致流通产业经济结构和规模都出现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之后,京津冀三地的流通产业发展增速均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速分别为9.27%、9.40%和5.49%,其中北京和天津的流通产业增长速度均快于当地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这说明流通产业在经历了经济新常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后,已经较快地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且其发展速度已经对京津地区整体经济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尽管,河北省的流通产业的年均发展速度低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但这也正说明该地区流通产业经济面临新的增长点的探索。

(二)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空间均衡分析

根据式(1)、式(2),2008-2017年京津冀的流通产业泰尔指数及其分解变化趋势见图1所示。在研究期内,泰尔指数呈现出先增长再下降又缓慢增长的“N”字型过程,表明2008-2017年京津冀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呈波动态势,但总体呈下降态势,由2008年的0.145下降到2017年的0.092,下降幅度达36.55%。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期间,流通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河北各地开始积极承接北京外迁产业,有力保障了流通产业经济体系的建设。

为验证结果的稳定性,根据式(3)计算(见表3)发现,2008-2017年流通产业发展的泰尔指数与变异系数化水平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采用泰尔指数计算京津冀流通产业均衡化水平区域间差距比较合理。2008-2009年京津冀区域间贡献率有上升趋势,而在2009-2015年京津冀区域间贡献率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增长幅度最高为10.80%。由此可以说明,在2009年之前,京津冀区域间流通产业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分工布局模式的差异,之后由于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简称:北总规)的指导下,北京市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外移河北省,而商贸流通行业因其特殊性,一直属于北京外迁的重点行业,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等传统商贸流通产业之前主要在北京聚集。然而,在北总规的实施下,北京的批发业和零售业逐渐转移到河北与天津,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这导致区域间流通产业的差距拉大。2015-2017年京津冀区域间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并且陆续颁布了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相关政策,区域间流通产业发展的均衡差异逐渐有下降的趋势。

以2008和2017年为观察年份,以京津及河北省辖属11个地级市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泰勒指数值作为变量,采用Arcgis绘制出京津冀流通产业空间均衡分布图,发现各省市之间流通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上具有不均衡性(见图2)。具体表现为,京津差距不明显,京冀、津冀差距较大,河北省地级市之间流通产业发展均衡化水平不高,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又较为接近,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重心未能及时关注流通产业的潜在动能。

2017年,京津冀流通产业空间分布的均衡水平相比2008年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得益于《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流通产业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及天津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流通产业具有着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从2008和2017年空间均衡分布来看,核心功能区率先联动均衡发展,尤其是保定、廊坊两城市充分利用临近首都优势,重点发展京地外迁的高端制造业,提升了两地的流通产业总体实力。

结论与政策建议

首先,从时间维度上看,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呈波动式增长的趋势,从2014年之后京津冀三地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增速均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因此,京津冀各级政府在制定流通产业发展政策时应系统地调节流通产业的经济主体的市场功能,加强各个渠道的环节要素整合,从而弱化由于部分地区因发展滞后导致的对流通产业的发展所造成的负效应;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流通产业从生产端向消费端拓展,丰富流通服务内容,延伸价值链长度。

其次,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产业发展的空间均衡水平增速经历了“增大-缩小-增大”的“N”型过程,总体趋势呈下降趋势。在有序引导比较优势合理转移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制定“多规合一”政策服务平台,消除区域间流通产业由于经济水平相异对协同发展的制约。京、津两地应加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发展,不能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导致流通产业空间失衡,尤其是河北省应注重优化流通产业空间布局,出台流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及专项扶持措施,从而改善当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流通效率,将共享发展理念与信息技术应用在区域流通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区域内流通产业信息,降低信息成本,破解区域内封闭垄断的局面。

猜你喜欢
区域间测度流通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结合区域间差异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与互联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