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0-06-23 04:47何承文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城镇居民

何承文

(广州工商学院会计系 广东广州 528138)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实行的“家电下乡”“4万亿投资”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保持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也明显增加,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中长期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对此,我国明确提出要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十分关注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消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内需以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消费升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深入与完善。

总体来说,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扩大内需,对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演变特征

首先,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规模都随之出现了明显改变。消费不足、消费革命,成为了我国社会并行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中,居民消费率大幅下降,是消费不足的主要表现,而居民收入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消费增长,也是消费革命的主要表现。进入21世纪以来,相比净出口、投资,消费增长的速度明显更低。尤其是金融危机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我国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额,在1978年是2239.1亿元,2010年最终消费额为18.69万亿元,到2018年,最终消费额达到47.24万亿元,年均增长大约14%。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分别增长10.7%、6.8%。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城镇为27.7%。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同期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规模也不断增加。

1985-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支出用途结构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其中1995年可以作为分界点,在1995年之前我国恩格尔系数一直超过50%,而在1995年之后我国恩格尔系数低于50%,我国恩格尔系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这一下降趋势在不同的时间点存在明显差异,其在1995-2000年下降幅度最大,其逐渐下降到低30%。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食品项目不断降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居住支出项目有所提升,尤其是居住项目,近年来居住项目消费支出大幅上升,已经超过20%,而这一支出在1985年仅为4.79%。交通通信支出的增长幅度也相对比较大。医疗保健支出从1985年的2.45%,到2018年已经超过8%。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趋于理性化。我国近年来推行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改革措施,正逐渐发挥效果。但需说明的是,食品依旧是我国居民家庭消费中的最大开支项,其基本上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日本大约为23%,美国为16%,我国城镇消费结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1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用途结构

1985-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费总支出构成如表2所示。总体上来看,1985年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有着较大的变化,其食品支出比例下降,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杂项等支出比例增加较多。1985-1995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较小,基本上食品支出稳定在58%左右,这一时期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例比较高。1995-2000年间,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下降到50%以下,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农民家庭消费水平逐渐提高。2000-2010年,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到大约41%。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惠农、强农等政策,其不断增加农民居民的家庭收入,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表2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用途结构

表3 1978-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有明显上升,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城乡居民消费率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受国内外政策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开始下降,随后也有缓慢的上升。进入21世纪,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率不断下降。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以及农村居民,都明显降低,居民储蓄的比例不断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波动很小,城市居民消费比农村低。从1984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城镇居民消费超过农村,且比重不断增加,其成为了我国的消费主体。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

本次研究中,城乡居民消费是模型的解释变量,对此将农村居民消费表示为NCXF,城镇居民消费表示为CZXF。被解释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分析统计时间范围为1978-2018年,本文以1978年作为基期,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平减零售价格指数,价格指数使用100%,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表示为LNCXF、LCZXF、LGDP。由表3可知,1978-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居民消费有较强的线性关系,而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消费也是如此。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关系中,农村居民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90,城镇居民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7。

(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本次研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进一步明确城乡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ADF法,对变换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的单位根进行检验,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判断,结果如表4所示。序列LNCXF是非平稳序列,大于10%的ADF检验临界值是-3.2268,ADF检验值是-2.9283;序列LCZXF是非平稳序列,大于5%的ADF检验临界值-3.5476,ADF检验值是-3.3507;序列LGDP是非平稳序列,大于10%的ADF检验临界值-2.6537,ADF检验值是2.8122。序列LGDP、LCZXF、LNCXF这些都表明存在单位根。对于一阶差分的序列,序列△LNCXF是平稳序列,小于1%的ADF检验临界值是-3.7812,ADF检验值是-4.5291。不存在单位根;序列△LCZXF是平稳序列,小于1%的ADF检验临界值是-3.6615,ADF检验值为-3.6765;序列△LGDP是平稳序列,小于5%的ADF检验临界值是-2.9563,ADF检验值是-3.6765。△LCZXF、△LGDP、△LNCXF序列,都表示不存在单位根。

对一阶非平稳序列LNCXF、LCZXF、LGDP,采用Johansen协整性检验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原假设序列LNCXF、LCZXF、LGDP不存在协整关系,其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大于5%临界值是22.2987,在5%的显著水平下,检验值是28.6726,检验统计量P值小于0.01。迹统计量大于5%临界值是35.2238,在5%的显著水平下,检验值是47.1607,对应的P值小于0.01。原假设三个序列,LCZXF、LNCXF、LGDP,至少有两个协整向量,以及至少有一个协整向量,检验统计量超过5%临界值,检验统计量P值高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序列LCZXF、LNCXF、LGDP存在协整关系,不存在的假设在1%的显著水平下不成立。可以整理协整关系的方程形式。依据granger定理,存在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在协整关系的变量中,因此能够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根据误差修正模型,LCZXF、LNCXF、LGDP存在稳定关系,△LCZXF、△LGDP、△LNCXF也存在稳定关系,并且相比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能够更大程度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促进经济增长。

表4 ADF检验结果

表5 Johansen协整性检验

促进居民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使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明显改善,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障是居民消费的坚实后盾,其通过为居民消费提供信心保障,刺激其进行消费,这能够促进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对此,政府要将更多的居民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社会保障的享受范围要不断扩大,并根据经济和消费实际进行调整。政府要增加投入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是住房保障、就业、医保、教育等等方面。同时政府要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向公共就业服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更多的资金,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积极解决就业问题。消费与收入密切相关,增加居民的收入十分重要,对此政府需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消费,增加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想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就必须增加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没有同步增长。对此,相关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从而使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因此,政府要及时调整分配政策,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增长。

(三)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是社会消费的主体,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但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市场也有着重要的消费潜力。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不断发展,但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市场有广阔的空间,但农民居民消费意愿不足,对此政府要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积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发展农村特色种养殖业,以及优质高效农业,从而通过消除农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四)改善市场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商家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开始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比如商业欺诈、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等,这破坏了良好的商品交易环境,制约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因此,影响居民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为消费者消费提供保障,使消费者有信心参与消费。因此,我国相关部门要积极改善市场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企业或者商家的行为。良好的交易环境以及市场秩序,能够保障商品自由流通,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研究*——基于ARIMA模型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浅析恩格尔系数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居民消费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的灰色建模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