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赋能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探讨

2020-06-23 04:48李攀科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业高质量环节

李攀科 副教授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引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启暖回升,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其阻碍了我国贸易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高质量的基础。因此,我国物流业亟待进行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即要通过物流业的技术创新来推动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物流快件集聚暴涨的背景下,为有效克服影响物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需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力量破除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显然,技术创新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智慧物流,以区块链和云计算为核心的技术在物流环节中不断应用,其在根本上对我国现有分散的、不规则的物流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其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据此,本文从技术创新促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入手,通过我国政策层面对物流业发展红利和技术创新对物流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并进一步从区域内、外技术创新的内驱和外溢两大途径剖析了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之后本文采用EG两步法和ARDL协整检验法对不同类型物流技术创新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物流技术创新环节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差异性,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技术创新赋能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分析

在有关技术创新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中,有众多文献展开了探讨。一方面是基于我国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点,提出技术创新对物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的研究,譬如张红波(2012)基于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规制推动视角对不确定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动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围绕技术创新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机制进行的研究,包括对物流识别和标识技术、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等单项技术创新的物流业转型升级路径,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模型与协同演化机理,技术创新促进物流业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等,譬如徐遂(2015)研究认为依靠技术手段节能是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路径;胡玉霞(2015)从产业集群化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对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作用机制,Goldsby(2016)、刘灿慧(2014)等分析了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服务能力提升的作用机制。本文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内驱、外溢、需求和距离四个维度构建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见图1),探究了技术创新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以智能仓储、智慧物流、自动驾驶技术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为代表的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基于区域内、外技术创新的内驱和外溢两大途径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内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区域物流货运市场需求和区域物流运输平均距离的内驱作用,区域内物流技术创新通过研发新技术提高物流货物发出与接收的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这有利于培育顾客重复购买的可能性,并能够提振区域物流货运市场需求。在实践中,决定物流业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物流距离,如果物流运输距离比较长,则物流配送成本就越高。而物流配送能力强弱是有效解决物流运输距离所引起的运输成本关键所在,物流配送能力越强、运输效率就越高,其物流成本就越低,效益就越好。譬如,智慧供应链体系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以及物流装备技术的创新等均能够有力地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实现技术创新对物流业发展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区域外技术创新会通过地理临近和距离邻居的导向作用对区域物流货运市场需求和运输平均距离产生外溢作用,区域外物流技术创新借助于邻近物流单元空间的技术外溢作用,能够推动空间单元区域内物流技术的创新水平,继而提升物流业发展质量。现实中,物流运输必须通过点对点的接收,由某一个基点运输到另一个基点,而区域外技术创新会通过临近空间的创新外溢作用保障物流的长距离运输,其通过推动临近单元的技术溢出促进运输效率的提升,继而降低长距离运输而出现的成本过高问题。

表1 物流技术创新类型及典型专利技术

表2 不同类型物流技术创新的专利申请数量

图1 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影响机制

图2 不同类型物流技术创新专利申请数量趋势图(单位:件)

技术创新赋能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

(一)物流技术创新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选取

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存在很多方法,最为常用的主要有产出测度法、投入测度法,以及环境测度法。产出测度法相对应用的比较广泛,因此本文在关于技术创新驱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中采用产出测度法进行测度。技术创新本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本文采用物流、仓储、配送等物流各环节中各类技术专利的数量来近似测度物流技术创新,具体维度分布如表1所示。

根据该维度指标,笔者查阅国家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获得2012-2018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如表2所示。本文进一步根据表2绘制我国不同类型物流技术创新专利申请数量趋势图,以便更好地反馈我国近年来物流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具体如图2所示。

显然,从不同类型物流技术创新专利申请数量趋势来看,无论是装卸搬运、物流运输、物流仓储、流通加工、分拣包装配送系统,还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创新,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在2014年以后,其增长的幅度更为凸显。关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衡量,一般文献都是关注物流业自身经营是否能够保持持续降本增效的目标,即物流业的经营绩效情况。其研究认为,物流业是否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物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是否实现了提升。但是,一方面物流业经营绩效没有现成的实证数据,另一方面从目前研究文献来看,其研究普遍采用物流社会总费用计算物流业总收入与社会物流总成本之间的比值来衡量物流业经营绩效,并以此表示单位物流成本能够获得的物流服务收入,其问题在于,单纯利用单位物流成本能够获得的物流收入更多的是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其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显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借鉴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既考虑了物流业发展单位成本能够获得的物流服务收入指标,同时也考虑了物流业发展的绿色化程度(资源利用集约化程度)、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物流业财富创造能力来衡量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后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来综合测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具体指标选取上,单位成本能够获得的物流服务收入采用社会总费用计算物流业总收入与社会物流总成本之间的比值衡量,物流业总收入与社会物流总成本原始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物流业发展的绿色化程度采用万元GDP能耗指标(万元GDP所需要消耗的标准煤吨数)近似予以衡量,数据来自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物流业信息化程度采用政府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占比),譬如信息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数据来自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物流业发展的财富创造能力采用我国人均网络零售额予以近似衡量(全国网络零售额与全国总人数之比),反映依赖于物流业的网络零售渠道居民消费能力,从侧面体现物流业发展活力,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统计公报。显然,本文构建的指标相比于一般文献单一指标而言能够更好地衡量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二)物流技术创新赋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估计及结果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我国2012-2018年的样本数据,根据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影响机制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环节)物流技术创新指标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Quality表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zxby,wlys,wlcc,ltjg,fpbzpsxt,wlxxjs分别表示不同类型(装卸搬运、物流运输、物流仓储、流通加工、分拣包装配送系统、物流信息技术创新)物流技术创新专利申请数量。在具体实证研究时,需对不同类型(环节)物流技术创新指标进行取对数处理,以降低异方差现象。

在进行实证估计前,本文采用Eview6.0软件首先对不同类型(环节)物流技术创新指标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的变量是否存在单位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装卸搬运、物流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系统、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物流运输和流通加工变量在10%显著性水平下能够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在5%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为了本文实证方程估计结果的科学性,本文同时采取EG两步法和ARDL协整估计方法对此进行估计。首先采用EG两步法对物流技术创新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其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但为了进一步验证EG两步法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采用ARDL模型对物流技术创新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该检验方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变量之间存在非同阶单整情况下的协整检验),并以此作为对EG两步法协整检验的稳健性估计。结果表明,两种协整检验方法均认为物流技术创新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为便于分析,本文根据EG两步法存在协整关系的结果直接对物流技术创新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回归估计结果如式(2)所示:

其中, R2为0.92,拟合度较高,进一步对该估计方程进行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其均通过相应统计量的检验,因此证明该回归估计结果具有可信度。

根据估计结果可以发现,物流装卸搬运环节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为0.1052,且在统计上显著,这表明装卸搬运环节技术创新能够提升物流业装卸搬运环节效率,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和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物流运输、物流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环节的物流技术创新同样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前述理论分析认为物流技术创新无论是区域外的创新还是基于区域内的创新,均能够通过对物流业的需求和运输效率(距离决定的成本)产生内驱和外溢作用。随着智能仓储、智慧物流、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供应链优化等手段从根源上推动了物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识别、车辆匹配、无人驾驶、送货机器人、无人机配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其有效降低了物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物流业的运营绩效,触动了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齐头并进。

纵观这些不同环节的物流技术创新,本文发现流通加工维度的技术创新虽然会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促进效应,但实证结果估计的系数统计量却并不显著,这表明流通加工环节的技术创新就本质而言对物流业经营绩效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流通加工环节的创新(专利申请量)就整个物流业的发展而言影响效应较弱,因为流通加工更多地体现为自动包装、分拣机器人等机械化工具的应用,加之于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小的物流企业)在包装、分拣环节雇用大量临时工,因此其在使用成本上相比购置自动包装设备和分拣机器人的投入要低,这就导致了物流企业(特别是小的物流企业)没有动力去应用流通加工环节的技术创新。同时,规模大的物流企业普遍已经对自动包装、分拣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开展了应用,就边际效用而言,其使得流通加工环节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

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背景,从政府关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物流业技术创新(区域内和区域外技术创新)理论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和外溢两个途径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剖析,最后采用物流业不同环节专利申请数量作为物流业技术创新指标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国家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一系列相关的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红利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铺垫了政策基础。以智能仓储、智慧物流、自动驾驶技术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应用为代表的物流业技术创新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第二,理论研究表明,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渠道主要是基于区域内、外技术创新的内驱和外溢两大途径推动,其降低了物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物流业的运营绩效,起到了物流业降本增效、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财富创造能力的提升作用。相应的实证研究同样支持了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驱动和外溢作用;第三,在不同环节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方面,装卸搬运环节、物流运输、物流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环节的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在统计上显著,而流通加工环节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却并不显著。

尽管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物流技术创新环节都能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但技术创新仍是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因此,政府部门和物流企业要重视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作用,在政策层面上要更加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特别是围绕物流装卸搬运、物流运输、物流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环节创新,政府要通过创建有利于物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物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物流行业企业自身也要加大对物流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只有不断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物流业,才能更好更高质量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业高质量环节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