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分析

2020-06-23 04:48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背景

龚 月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 570100)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动关系,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我国2014-2018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2014-2018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2014年第一产业占比8.7%,第二产业占比43.3%,第三产业占比48.0%;2015年第一产业占比8.4%,第二产业占比41.1%,第三产业占比50.5%;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8.1%,第二产业占比40.1%,第三产业占比51.8%;2017年第一产业占比7.6%,第二产业占比40.5%,第三产业占比51.9%;2018年,第一产业占比7.2%,第二产业占比40.7%,第三产业占比52.2%。其中,第一产业从2014年的8.7%下降到2018年的7.2%,整体降幅为1.5%,在三大产业中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小。2016-2017年是第一产业降幅最大的年度,其从2016年的8.1%下降到2017年的7.6%,降幅达到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第二产业从2014年的43.3%下降到2018年的40.7%,总降幅达到2.6%。2014-2015年间我国第二产业占比率下降2.2个百分点,是近五年中降幅最大的一年。相较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定上升,从2014年的48%增长到2018年的52.2%,整体增长幅度达到4.2%。其中在2014-2015年期间涨幅最大,由48.0%增长为50.5%,增长2.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良好,近五年来保持着持续优化的发展态势,并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二)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中的渗透

数字经济又称为信息经济。从三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的渗透情况来看,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2015~2017年期间,数字经济在我国各行业渗透程度不断加深(见图2)。

由图2可知,在三大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差异较大。其中,2015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比4.9%,工业数字经济占比14.2%,服务业数字经济占比23.1%;2016年农业数字化经济占比6.3%左右,工业数字化经济占比16.5左右,服务业数字化占比29%左右,虽没有确切的占比率,但可以看到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中的渗透都较2015年有明显增长;2017年,农业数字经济占比6.5%,工业数字经济占比17.2%,服务业数字经济占比32.6%,这说明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中的渗透在逐年加深。总体来说,2015-2017年间,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的渗透高于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的渗透高于第一产业,且服务业的数字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由2015年的23.1%增长到32.6%,共增长9.5个百分点。该组数据说明数字经济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最为密切,同时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的渗透程度都远远未到50%,可见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图1 2014-2018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占比率:%)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思路不清晰、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缺乏必要的优化原则,以及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中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不够深入。其中,发展思路不清晰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问题,由于缺乏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的规划和部署,我国各产业在数字经济中缺乏相应的发展目标,不能准确把握好产业发展的趋势。其次,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中缺乏必要的发展原则,使得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陷入混乱的境地,不能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实现数字化经济。再次,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不够深入,一直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有些领域的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还停留在浅层次,尤其是新型产业发展的优势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入、基础设施接入层面的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各部门和各平台的数据共享工作不理想、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造成的,这极大地制约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势在必行。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一)发展思路

要想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工作,应该在发展思路上统筹规划,提高把握趋势、应对变革的能力。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传统优势产业想要实现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就要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坚守发展实体经济,从而凭借已有优势抢占制高点、提升竞争力。同时,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整体思路上,要有步骤、有层次地对实体经济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此要站在市场发展的角度,依托企业发展,以行业内部运维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基础,通过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供给效率等方式,确保价值链得到有效提升、产业链能够有效强化、创新链更好发展,进而通过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方式,促进产业经济向着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图2 2015-2017年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中的渗透

(二)主要原则

从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上看,产业结构优化应遵循五大原则:第一,应用牵引原则。应用牵引主要是针对网络的应用层,也就是说,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不同层面的行业领域的产业结构要根据其发展基础和个性化需求来开展,即任何行业的数字经济化都必须脚踏实地,遵循真实、可行的准则,以应用软件为突破口,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地在同行业的不同部门间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此过程中要防止一拥而上的盲目推行,在保障推进质量的基础上再追求效率;第二,坚持存量原则。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要以数字技术为媒介整合现有的资产,防止资产的闲置浪费,从而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同时,要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集中淘汰产能低、长期亏损的企业,推动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效应,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第三,坚持迭代优化原则。迭代才能进步,一昧的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发展缓慢,从而被市场淘汰。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要在坚持中迭代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清晰的业务边界,只有从战略诉求着手合理布局业务模块,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第四,坚持开放发展原则。开放是数字经济的根本特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的互融互通能力得到加强,各生产要素在网络平台上获得了更高的流通效率。对此,只有坚持开放发展的原则,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产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才能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进而才能实现国内、国际资源的高效共享,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五,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要把创新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对此我国各产业必须加快自主产权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不断将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真正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具体做法

1.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融合发展。在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刻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为产业结构优化助力,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开展,加快推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的必然要求。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度融合,仍应摆在重要的发展位置。政府要不断改革原有的产业发展逻辑,从爆发点、科技属性、产业跨界、数据驱动四个维度出发,强化数字技术在产业中的渗透应用。同时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农业、商贸、金融等传统产业的融合,开发传统产业的虚拟业务平台,以“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的方式提高产业的信息化程度,用数字经济整合产业发展,实现数字红利。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不盲从不冲动,从产业在发展遇到的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确保经济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适时释放和爆发。

2.积极培育有优势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中占据着重要内容,将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要求。其中,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我国各产业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征程。我国新兴产业一定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结构价值,这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有效升级,提高产品和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政府要以当前资源为基础,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上,以战略性思维指导行业发展,从而在新常态的重要背景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发展治理以及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随着节能环保、生物工程、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日益凸显,政府应加快确立新兴产业的战略方向,为相关新兴产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扶持,这能够推动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参与国际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政府要坚持高水平起步、高标准要求,积极打造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软件应用等新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夯平台、抓项目、扶巨人”,筑牢基础、保持优势,重点发展(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工业软件、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物联网、3D 打印、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汽车等产业,从而提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各产业发展质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多措并举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要想取得产业结构优化“质”的飞跃,就必须多措并举为产业结构的中高端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具体做法上:第一,要深化对产业结构数字经济的认识,从思想意识层面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理念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负责人,要重视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增强数字经济理念,用理念引导行为,积极创造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外部发展环境。政府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政府应加快制定关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落实和执行相关文件,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主要任务;第二,要解决基础设施接入层面的数字鸿沟。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的发展对数字技术提出新的要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助推产业发展瓶颈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和现代化服务水平。在具体做法上,应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即加快建设高速畅通、移动安全、广泛覆盖的数字化建设,构建万物互联、平安高效、人机交互、服务便捷、智慧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第三,要重视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共享。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的交流互通更为开放,其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因此,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数据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息孤岛问题。除此以外,面对建立或统一技术标准的需求,建议由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协同开展通用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研究工作,对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数据使用、数据处理、数据产权、数据隐私、数据保护等问题进行规范,积极推动公共数据开放;第四,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化、大数据的应用更为频繁,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发展数字经济时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刻不容缓。在具体做法上,政府要加强监管作用,全面提升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对此要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明确网络安全主体的责任,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习。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