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肌群锻炼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0-06-27 02:30孔凡盛周福贻
颈腰痛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腰骶部肌群重力

孔凡盛,周福贻

(1.南京市高淳中医院骨伤科,江苏南京 211300;2.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江苏南京 210029)

表1 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

注:与术后1 d比较aP<0.05,与术后10 d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重力肌群是构成脊柱外平衡系统的重要部分,在维持身体姿势、脊柱平衡、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既往重力肌群锻炼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腰痛等的康复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其用于胸腰椎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报道还较为缺乏[1]。为进一步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近期预后,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以探讨重力肌群锻炼对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34±4.01)岁;伤椎分布:T1212例,L114例,L210例,L34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6.01±3.97)岁;伤椎分布:T1210例,L116例,L29例,L3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无神经、脊髓及其他部位损伤;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曲度恢复;生命体征正常,患者同意康复锻炼方案,本试验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多节段骨折、陈旧性骨折;术后早期出现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受伤前肢体活动功能受损,无法完成锻炼项目;有手术史、骨折史或合并脊柱结核、骨质疏松等。

1.2 康复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经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常规引流、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功能锻炼,即早期卧床翻身、起立坐下训练、四肢活动等,背颈肌肉适当伸展锻炼,每次30 min,2次/d;7 d后在护士帮助下完成扩胸、弯腰、弯膝、颈伸、背伸、转体、腰背肌收缩等锻炼,每次30~40 min,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重力肌群锻炼,术后2周后开始,包括:①脊柱后部重力肌群锻炼,背贴墙壁,身体前倾展开双手,做飞燕式背伸动作,随后进行关节伸展、屈曲活动,肩胛带周围肌拉伸等,每次10~20 min,2次/d;②脊柱前部重力肌群锻炼,嘱患者平躺,双手自然向上伸直,并做伸展动作,每次10~20 min,2次/d;③腰骶部周围重力肌群锻炼,患者平躺,双手自然向上伸直,双腿带动内侧骨盆与腰骶部肌肉,连续做屈曲、内旋动作,每次10~20 min,2次/d。所有患者院内指导10 d,出院后自行训练,训练间期佩戴腰围护具活动,1个月后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术后1 d、10 d、1个月时,评价V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2]。Barthel指数包括:自理指数,含饮水、就餐、穿衣、穿鞋、修饰、洗漱、大便、小便、上下床等9项;活动指数,含站坐交替、进出厕所、平地慢行、上下楼梯、平地快走、提物等6项,每项0~4分,完成越容易分值越高;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术后10 d、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术后10 d、1个月的Barthel指数中自理指数、活动指数均显著高于术后1 d,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主要来源于手术对皮下组织的破坏,脊柱外平衡系统被打破,稳定性降低等。术后康复锻炼对手术近远期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虽然研究已证实术后开展功能锻炼有助于减轻腰背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但开始锻炼的时间、方式、强度一直存在争议[3]。

重力肌群是构成脊柱外平衡系统的重要部分,由多部分肌群组成,是人体重要肌肉系统,包括脊柱前、后部、腰骶部、骨盆周围肌群等,对脊柱起到承重、维持稳定性以及保持“S”状弯曲等作用[4]。重力肌群锻炼在非特异性腰背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已表现出一定优势,通过锻炼脊柱前后、腰骶部等肌群以恢复脊柱的外平衡系统,达到减轻疼痛、增加稳定性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0 d、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重力肌群锻炼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短期疼痛症状,与Hirschfeld等[6]报道一致。笔者认为,对脊柱前后部、腰骶部、骨盆周围等重力肌群的锻炼,能够有效伸展脊柱周围的重力肌群,其收缩能力增加,进而带动脊柱附着点附近的小肌群,有助于改善脊柱活动度,增强肌群对脊柱的承受能力,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性[7]。李小涛等[8]认为,重力肌群锻炼通过增加重力肌群的耐力,阻断了“肌肉疼痛-收缩能力降低-疼痛”的恶性循环,有效缓解术后腰背疼痛。同时笔者认为,重力肌群锻炼能够加快腰背部血液、淋巴循环,对疼痛的减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9]。两组患者活动功能的比较显示,观察组术后1 d、1个月的自理指数、活动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重力肌群锻炼提高了脊柱周围肌肉肌力,对因脊柱不稳定引起的功能受损起到了改善作用。

在进行重力肌群锻炼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对于多节段骨折、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内固定节段较长,损伤情况复杂,早期重力肌群锻炼可能引起内固定松动、断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延迟锻炼时间;②锻炼过程遵“循序渐进、确保患者耐受”的原则,切勿盲目追求速度。

猜你喜欢
腰骶部肌群重力
重力消失计划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重力性喂养方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重力之谜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