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06-28 05:38何薛莹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4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语文能力教学方法

何薛莹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已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词汇运用的能力就能反映出这名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分析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词语教学的改进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词语教学;教学方法;语文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开展语文词语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由于语文是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字和词是其最为基础的内容。语文中单个的词语是构成语句的基本元素,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最先接触到的是字词的认识与学习。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思想品质,教师就需要从基础的字和词中找寻语文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创新词语教学方法,改进词语教学策略,逐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稳定提升。

一、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现阶段语文教师对词语教学不够重视,而且也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不会注重积累词语,更不会深入挖掘词语的内涵,从而导致语文素养变得越来越差。教师对待词语教学不够重视,词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虽然目前的教育理念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也明确地指出了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是教师对词汇教学大纲以及学生要掌握的词汇量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词语教学时,只是片面地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寻生字、生词,然后再进行统一的含义和意义讲解,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理解词语的空间,以及进行相应的词语应用训练,导致学生记不住词语,不知道词语如何运用,这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词语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对词语教学缺乏重视,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导致学生没有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甚至对学习词语出现了明显的反感态度。由于词语内容是相对枯燥、单调的,教师需要利用教学技巧将词语教学趣味化。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词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日常词语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仅仅只是教会了学生能够认识这些词语,但教学的目的仅仅是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运用。教师如果采用机械式抄写的教育方法,那么,学生学习再长的时间也无法正确地认识到词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认字、识字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另外,一些教师虽然注重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但也只是采用机械式的教学手段,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语,并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词语。随着教学任务的加大、教学难度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功底变得愈来愈差。

(三)教学没有结合语境

语文是一門理论丰富、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其知识体系虽然庞杂,但却是以词语运用为基础的。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教师忽视了“独木难以成林”的道理,没有结合具体的语境展开词语教学,导致学生对词语含义一知半解。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然而,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教师不注重课堂环境的渲染,只是简单、机械化地教授学生词语的读写。词语教学是渗透在课本文章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由各类词语串联在一起的,词语能力不过关,势必会影响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是将各类词语进行整合、加工、利用的过程,词语运用能力不强,势必会影响写作的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词语教学必须从具体的语境出发,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运用词语。

(四)不注重培养表达能力

词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运用词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把握,从而提升语言交流和文字表达能力。但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研究词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没有对词语进行细致的讲解,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到的词语并不能有效地运用在其他方面,从而压缩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空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没有着重开展语用能力训练活动,再加上学生本身缺乏交流经验,势必会影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制定教学目标和学习清单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需要重新认知词语教学的价值。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按照学习清单的要求积累词语,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实现质的飞跃。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词语训练目标。通过发挥自主学习的效用,帮助学生完成从记忆到理解、从理解再到应用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后续阅读、写作教学做铺垫。例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词语学习清单,完成相应的词语含义探究任务。通过认真品读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推理出生字、生词的含义,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教师应制定词语运用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用生字、生词,仿照文章经典例句进行造句,使学生在对比句式结构中体会和领悟词语的含义以及词语的应用技巧。例如,在教《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讲述文中的生词。在通读文章后,让学生仿照文本相应的句子进行造句,促进学生在造句练习中消化词语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深入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后,可以发现文本内容并没有涉及难度较高的词语,这也为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造了条件。为了使学生吸收更多的词语知识,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由挖掘、认识、理解词语。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生僻难懂的词语时,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在教《去年的树》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文中难以理解或者陌生的字、词,通过翻阅字典查找相关资料,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理解词语。其次,教师应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熏陶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托微课教学的形式,提升词语教学效果。例如,在教《赵州桥》时,教师可以依据事先准备好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还原赵州桥的本来面貌。通过细心观察图片,学生很快就能猜到文中生词的大概含义,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进一步把握生词的含义。

(三)挖掘教材和创设相关语境

在新课改背景下,挖掘教材知识和创设教学情境是开展词语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提升学生的词语应用能力,教师需要在语境中讲述词语的含义,教会学生应用词语的技巧。因此,在开展词语教学时,教师不应急于整理本节课的生词,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细细体会生词的含义。通过讲述文章的中心大意,刻画课文中词语描绘的景象,使学生融入情境和分析词语,从而实现对词语的理解。词语出现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词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立足课本,创建相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相关语境下理解词语的本意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这就要让学生能够在上下文之间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能够带领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解释课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成语词典,讲述《草船借箭》这一典故的基本内容。然后以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地引出背后的历史故事,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文本内容和掌握文章中心大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推理文章中生字和生词的含义。这种词语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利用故事情境,并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推理思维。

(四)加强语言交流和写作训练

为提升词语教学效果,教師需要开展语言交流和写作训练活动。通过将学生所学的词语进行整合、加工,从根本上锤炼学生的语文功底。首先,教师应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着重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通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比拼等活动,丰富语言交流形式,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应用词语。例如,在教《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开展相应的诵读活动,在诵读中训练学生对词语的感知力,在评价中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其次,教师应积极开展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带领学生汲取素材,丰富写作课题内容,促进学生在写作中练习使用词语,夯实语文能力。例如,在教《小小动物园》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现动物的生活场景。通过整理本单元所学的词语,要求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词语,促进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学会应用的方法。

总之,理解词语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应用词语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基础。为了提升学生的词语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需要重视词语教学。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开展词语训练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充词汇量,提升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探究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23):132-134.

[2]王志刚.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0-31.

[3]霍晓蕾.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8(18):43-4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语文能力教学方法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