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基础教育的发展

2020-06-28 00:57李文晶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

李文晶

摘要:科教兴新,内高班,双语教育的政策实施推进了新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但在新疆中小学语文教育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指出了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与学习难题并给予建议,指明了打好听说读写的能力基础为首要任务,让语文学习扎根人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文化润疆。

关键词: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新疆文化

义务教育的语文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頒布施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且良好的语文素养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养之一。

古人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乃是一切万事之基础,而语文正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学习课本教材中,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再通过学习散文诗歌中感受美,感受善良体会酸甜苦辣,以文本故事典型人物的力量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尤其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基础在以后的学习生涯和人生成长路上显得尤为珍贵。语文不再仅仅是一门学科,是美育德育的化身,是少数民族同胞们学习汉语的启蒙,能否在中小学的阶段培养起他们对汉语的喜爱,对语文的热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进行新疆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新疆基础教育建设的必要性

中小学基础教育作为国民的基础性教育和义务性教育,其重要性和影响不言而喻。面对新疆的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我们更要期待他们学好语文,像热爱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一样热爱汉语,且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传统和饮食文化,更为语文课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民俗文化视野。

新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党中央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润疆政策密不可分,基础教育也经历了从弱到强,从单一到丰富的阶段。“民汉兼通”成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方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培养双语文化人才为目标的双语教育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推进双语教育要做到民汉两种语言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处理好汉语文和民族语文教育的关系,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民族语文的教学质量,设计好教学模式以及课时分配”[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新疆在不断夯实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学好语文也是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做必要的准备。

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较快,基本都能实现汉语授课且学习的双语书目较为丰富,学生与家长对汉语的认可度很高。但在民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依然会面临些许问题,比如双语师资、设施硬件、学生、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下我将从学生、学习方式和家庭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二、新疆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主动性不强,学习范围局限于校园里课堂上

在自治区少数民族的学生接触汉语,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碰到不少问题。按照笔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的观察,发现中小学生的课堂上学生主动性不强,学习范围小,仅仅局限于校园里课堂上课下交流,以及在外出实践活动仍然以自己的母语为主。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教材内容不够生动,没有贴近他们的生活,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上课积极性。二者是中小学刚刚接触汉语,与自己母语系统有很大不同,学习起来较困难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汉语、学习语文的速度较慢。

(二)学习方式单一,内容单调

疆内师资力量短缺,精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老师是非常少的,高水平和文学素养丰厚的优秀语文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那么大多数的老师在上课时选用的授课方式通常为讲授法,学生讨论交流大部分又流于形式,长久以来学生的汉语水平怎么能得到提高?师生互动少,汉语的语言环境薄弱,学习语言贵在表达与交流,那么汉语环境的营造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家庭对汉语学习的不重视

新疆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完备的文字。本族的语言文字是对本族儿童建立母语思维信号系统和继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向导和工具。但这些语言文字仅流动于本族之中,在当今民族大融和,汉语普通话成为通用语的情况下,学习汉语成为少数民族的必修之课了。但很多家庭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的汉语水平低,二是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在家庭用语中,还是母语为主,孩子做作业父母不会主动检查家庭作业,也不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不关心孩子的成绩,没有形成良好。

三、“对症下药”语文教育,多角度提升语文技能

(一)语文走入生活,渗透在实践的点滴中

要让少数民族的同学爱上语文,习惯使用普通话,多种学习汉语的方式以及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如实用主义学家杜威所言,从“做中学”。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游戏方式,如词语接龙和你画我猜,在游戏中让孩子们记住更多的成语,学好基础的知识,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功能。

除了在课内校园里学习汉语和普通话外,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普通话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让中小学生口述或者以小作文的形式介绍他们民族特色的节日仪式,将汉语文字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来,学会使用文字和流畅表达,也为以后能讲好“新疆故事”打好基础。让语文课程内容“干货满满”,开放多元且充满活力。

(二)在语感培养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流畅的表达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语感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主要特征就是直觉性和自动化,而中小学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时间。叶圣陶先生说:“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越见深切”。

语感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少数民族的同学想要流畅的说好普通话,学好语文,那么培养语感是必行之路。例如,可以在学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让同学们观看关于此篇的音频,试着模仿朗诵,或者小组合作朗诵,男女生分开朗诵或者个人朗诵等多种朗诵方式。在反复郎诵中培养语感,进而体会到毛泽东慷慨豪迈之情。从起初的识字通读到后来熟练诵读再到体会毛泽东湘江而立慷慨豪迈的感情,让同学们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在此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多朗诵,多交流互相学习,勇于表达是必不可缺的。平常生活中可办班会、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让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互相分享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信仰。

(三)建设高素质汉语教师队伍,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要加强民族语文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定期组织民族语文教学的研讨交流活动,构建新疆地区和内地校际之间民族语文教师的交流研讨平台,积极开展民族语文教师教学讲课比赛,例如说课、公开课、或者采用比较新潮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学习是职业生涯的必修课,成为教师前的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培训,在职时的在职培训和交流学习,定期培训考核老师并给予评价,以保持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

此外,还要加强民族语文师资培训和学科负责人的培养,并设立奖励机制。老师不仅要学好通用语言,课余时间也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便于与少数民族同学的沟通,更好的传达汉语,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所在。

(四)开设书法课,训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在不同的学段要掌握不同的汉字书写方法,“如在小学中段做到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小学高段能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在初中阶段能“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2]。

学写书法可能对于少数民族同学而言有些许困难,但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一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能加深学生对汉字、文言文古字词的认识与了解。让少数民族的同学在体验书法课的同時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体会到民族的文化自信。学校可以聘请书法老师在特定时间内专业授课,在中小学时培养学生对书法对文字浓厚的兴趣。此外,老师还可以把朗诵培养语感与学习书法临摹结合在一起,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提高少数民族同学汉语水平或者语文学习水平,识字写字教学必不可缺。

(5)诗歌教学润人心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说学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在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贯穿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表达,尤其在中小学时培养学生的诗感,体味爱国之情,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滋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心。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谈到的:“让各族人民打心眼里热爱中华文化,从血液中认同中华文化,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3],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读诗学会品诗到后来的作诗将是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诗歌的教学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从最简单的认字朗读到后来的品鉴赏析,对于中小学的学生而言,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汉语文化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在与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换位思考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进步成长。

结语: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新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进步需要我们合力推动,语文教育中会带给孩子美的感受,用美育和德育唤醒学生的心灵,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净化心灵,也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4]在实践中打牢新疆中小学语文教育基础,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再进行美育、德育和体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