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2020-06-30 01:14谢爽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使用量经皮全身

谢爽

(南阳张仲景医院,南阳 473000)

老年人易患有骨质疏松,是骨科疾病高危人群。外科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但老年人往往合并内科疾病较多,各脏器功能下降,且手术多需较长时间麻醉,患者术中可能出现剧烈血流动力学波动,术后认知功能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1-2]。因此,寻找一种既可满足老年骨科手术麻醉需要,同时对患者术中、术后影响均较小的麻醉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刺镇痛是根据各腧穴作用,对具有镇痛作用的腧穴进行针刺,产生镇痛效果。针刺镇痛无需使用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无影响,不会损害患者术后神经功能[3-4]。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以电脉冲波代替针灸,不仅能发挥穴位刺激作用,且更具安全性[5]。本研究以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探究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意识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11月南阳张仲景医院92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随机分成穴位电刺激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46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详见表 1。本研究经南阳张仲景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ASA分级Ⅰ~Ⅱ级;②意识清醒;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肝病;②脑血管疾病;③神经系统疾病;④精神异常;⑤认知功能障碍;⑥自身免疫性疾病;⑦无法耐受麻醉、手术;⑧恶性肿瘤。

2 麻醉方法

2.1 全身麻醉组

行全身麻醉,开放外周静脉,监测患者心电图、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等。麻醉诱导,静滴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71) 0.03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湖北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 H20054172)0.3~0.5 μg/kg,依托咪酯(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992)0.3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上海东英药业,国药准字 H20060927)0.15 mg/kg。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吸呼比 1:2,潮气量6~8 mL/kg。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浓度3 μg/mL,脑电双频指数50~60。

2.2 穴位电刺激组

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连接穴位电刺激仪与电极片,将电极片放在内关、合谷穴上,麻醉诱导前5 min刺激内关、合谷穴,电流自1 mA逐渐加大,电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频率2~100 Hz,手术结束后停止电刺激。术后予以舒芬太尼镇痛。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术中丙泊酚使用量。②比较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切皮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③检测 T0、T1、T2、T3、T4两组血浆Cor、ET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抗凝,离心取血浆,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试剂盒购自上海纪宁实业有限公司;以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试剂盒购自上海常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④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评价两组麻醉前和麻醉后6 h、12 h、24 h精神状况,评分越低,精神状况越差。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术中丙泊酚使用量

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应答时间较全身麻醉组短(P<0.05),术中丙泊酚使用量较全身麻醉组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术中丙泊酚使用量比较 (±s)

表2 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术中丙泊酚使用量比较 (±s)

组别 例数 拔管时间(min) 睁眼时间(min) 应答时间(min) 术中丙泊酚使用量(mg)穴位电刺激组 46 30.43±7.55 29.71±7.26 33.19±8.40 241.07±54.22全身麻醉组 46 30.85±7.71 30.24±7.39 38.73±8.77 292.36±59.35 t - 0.264 0.347 3.094 4.327 P - 0.792 0.729 0.003 <0.001

3.3.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T0、T4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T1MAP较全身麻醉组高(P<0.05),T2、T3MAP较全身麻醉组低(P<0.05)。两组T0、T1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T2、T3、T4HR较全身麻醉组低(P<0.05),穴位电刺激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全身麻醉组小。详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指标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T4穴位电刺激组 46 93.24±13.85 84.39±12.04 92.86±13.65 94.73±15.12 94.08±14.29 MAP(mmHg)全身麻醉组 46 92.79±13.76 78.67±11.53 99.42±12.81 102.55±15.60 97.62±14.68 t - 0.156 2.327 2.377 2.441 1.172 P - 0.876 0.022 0.020 0.017 0.244穴位电刺激组 46 74.59±12.03 63.32±10.78 84.95±14.50 86.28±14.73 77.62±13.07 HR(次/min)全身麻醉组 46 75.14±12.28 62.44±10.63 93.17±15.63 94.15±15.81 85.48±14.63 t - 0.217 0.394 2.615 2.470 2.717 P - 0.829 0.694 0.011 0.015 0.008

3.3.3 两组血浆Cor、ET水平比较

两组T0、T1、T4血浆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T2、T3血浆Cor水平较全身麻醉组低(P<0.05)。两组 T0血浆 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 T1血浆ET水平较全身麻醉组高(P<0.05),T2、T3、T4血浆 ET水平较全身麻醉组低(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浆Cor、ET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血浆Cor、ET水平比较 (±s)

指标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T4穴位电刺激组 46 379.51±106.52 362.75±92.11 374.08±93.26 364.69±93.06 372.10±95.81 Cor(nmol/L)全身麻醉组 46 382.03±105.44 359.41±91.20 421.73±104.82 413.56±102.58 394.32±98.95 t - 0.114 0.175 2.303 2.393 1.094 P - 0.910 0.862 0.024 0.019 0.277穴位电刺激组 46 69.84±7.93 68.32±7.85 75.20±8.34 72.91±8.05 68.51±7.54 ET(ng/L)全身麻醉组 46 70.22±8.06 57.41±6.33 84.96±9.51 88.64±9.86 76.02±8.51 t - 0.228 7.338 5.233 8.382 4.480 P - 0.820 <0.001 <0.001 <0.001 <0.001

3.3.4 两组麻醉前后MMSE评分比较

两组麻醉前、麻醉后6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麻醉后 12 h、24 h MMSE评分较全身麻醉组高(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麻醉前后MMSE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麻醉前后MMSE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麻醉后6 h 麻醉后12 h 麻醉后24 h穴位电刺激组 46 29.18±1.46 25.79±0.91 27.92±1.23 28.68±1.37全身麻醉组 46 29.05±1.42 25.95±0.96 26.43±1.08 27.14±1.21 t - 0.433 0.820 6.174 5.714 P - 0.666 0.414 <0.001 <0.001

4 讨论

老年人骨密度下降,受到轻微外力作用即可能出现骨折,影响老年患者正常生活。手术治疗老年人骨折,可有效复位骨折,恢复患肢正常生物力学结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出现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对麻醉、手术耐受力降低,既要求麻醉维持一定深度,又要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轻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6-7]。

药物全身麻醉是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时常用麻醉方式,可满足手术麻醉深度需要,但大量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引起术中剧烈血流动力学波动,且可能改变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影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8]。而针刺镇痛是中医针灸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以往研究发现,针刺合谷、内关穴可提高皮肤痛阈值,停止针刺后痛阈值逐渐降低[9-10]。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可宣肺理气、熄风镇痉、镇静止痛。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可理气镇痛、宁心安神。研究表明,针刺合谷可刺激中枢神经释放镇痛物质内啡肽[11]。

穴位为血管、神经末梢较多部位,本质为皮下电场区。多项研究证实,电脉冲波可代替针灸对穴位进行刺激,产生多种治疗作用[12-13]。经皮穴位电刺激是针灸穴位疗法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相结合的新型针灸疗法,以穴位为基础,将电极放在相应穴位上,通过调整合适频率电脉冲波刺激穴位产生与针灸相似作用,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研究发现,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增强镇痛效果,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减轻循环系统应激反应[14-17]。本研究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刺激合谷、内关穴,以发挥穴位镇痛作用,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机体受到创伤后,会产生疼痛刺激,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大量分泌糖皮质激素,导致血液Cor浓度急剧升高,且应激反应越强烈,血浆Cor水平越高,其水平变化能反映应激反应强弱[18]。ET是一种缩血管物质,可调节心血管功能,具有缩血管升血压效应,可作为判断应激反应强弱的标志[19-21]。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电刺激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全身麻醉组,T2、T3穴位电刺激组血浆 Cor水平低于全身麻醉组,T1穴位电刺激组血浆ET水平较全身麻醉组高,T2、T3、T4穴位电刺激组血浆ET水平较全身麻醉组低,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可减小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术中应激反应。本研究还显示,穴位电刺激组应答时间短于全身麻醉组,术中丙泊酚使用量低于全身麻醉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提示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增强镇痛作用,有利于减少麻醉药使用,从而促进术后患者意识恢复。

综上所述,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可减小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故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作为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一种重要的辅助麻醉方式。

猜你喜欢
使用量经皮全身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石榴全身都是宝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