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阅读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实践与研究

2020-06-30 10:14王筱玲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实践研究课外阅读

王筱玲

摘 要:为响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笔者以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为指引,在三年级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了“外研社丽声英语60天阅读打卡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指导,笔者在课内外同步开展绘本阅读学习,结合问卷调查分析,证实了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可行性,以及课外阅读促进小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有效性;评估出了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特点和需求倾向,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实施流程和策略形成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课外阅读;实践研究;小学英语;阅读素养

众所周知,阅读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语言技能二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学习策略二级目标明确指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和阅读资源的限制,一直以来,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开展得较为困难。“课标”二级目标没有对小学毕业生的阅读量提出具体要求,但在五级目标中明确提出: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如果没有从小打下基础,仅靠初中三年的阅读,15万词的鸿沟将难以逾越。2018年,上海高考英语春季试题大量选用外刊原文和影视作品内容,强调语言的原真性。这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启迪: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要从原版阅读中汲取原汁原味的语言,从小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王蔷、陈则航(2016)提出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见图1),指出阅读素养不再仅仅指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能力,更是人在一生中通过接触各种阅读材料、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下建构出一种可增长的知识、技能和策略,进而将三者相结合的能力。

在上述框架的指导下,笔者在小学三年级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实践,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实施流程和策略形成了相关结论。

一、“外研社丽声英语60天阅读打卡计划”

这项活动是外研社发起的一项英语线上课外阅读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外研童书”每天上传绘本阅读的视频或音频,同时相互观看、评价和学习。笔者动员三年级学生于2018年10月至12月自愿参与此项活动。

(一)准备阶段

由于心智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局限,小学生需要家长的协助才能完成移动终端的打卡任务。所以准备阶段的重点是与家长积极沟通,帮助其理解阅读打卡活动的意义。笔者通过家长群、家长会等渠道首先向家长们说明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打卡的具体步骤与要求、推荐的分级阅读书目、课外阅读策略等内容,由此获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实施阶段

1.线上微信打卡

首先分解任务,把60天的长期任务分解成数个10天的短期任务。学生每完成10天打卡,可凭微信打卡截图或阅读记录单获得一枚印章。60天打卡结束后,学生凭印章到教师处兑换一至六级奖品。这样,学生的畏难情绪得到缓解,阅读兴趣得到激发,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也会更多。同时,在微信公众号打卡页面里,教师坚持每天观看、评价10个学生的视频或音频,及时反馈并提出适当的阅读策略建议。教师还鼓励学生每天观看、评价三个同学的视频或音频,以此形成互动互助、多元评价的良好线上学习氛围。

阅读打卡活动结束后,笔者共回收阅读记录单156份,参与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82.9%;完成60天打卡任务的学生共113人,占参与人数的72.4%;完成40—59天打卡任务的学生共43人,占参與人数的27.6%。

2.线下课堂同步

课外阅读虽然发生在课堂之外,但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需要明确的是,必须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并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打卡的积极性,高效提升英语阅读素养。

因此,在阅读打卡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同步在课堂上开展由教师引导的“绘本教学”和由同学示范的“绘本分享”活动,从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绘本,提升阅读能力。

(1)绘本教学

在阅读打卡期间,基于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人教社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身体部位和动物),笔者选用了外研社出版的《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上中的I Can See和Tiger is Coming作为课堂阅读素材。在此以I Can See为例进行说明(见表1)。

(2)绘本分享

通过每天观看、评价同伴上传到微信公众号的阅读视频或音频,每班学生每周选一人在班级进行绘本分享,60天打卡期间每班共八人次,全年级四个班共32人次。绘本分享流程如图2。

分享绘本的学生首先朗读绘本,让其他学生直观感知阅读流畅度等具体细节,并自我评估,再结合绘本图片感知文化背景。接下来学习词汇,运用拼读方法指导其他学生学习新词汇,巩固发展音素意识和拼读能力。最后教一个好句子,先根据图片了解意思,再讲解句型的基本结构,指导其他同学做替换练习,以达到将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的目的。

线下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对线上的阅读打卡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优秀同伴的示范能够带动更多学生积极阅读,相互学习有效的阅读策略,促进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问卷调查及分析

60天阅读打卡后,笔者发放了《三年级学生课外英语绘本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见表2—6),回收有效答卷167份。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体验、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五个方面,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由表2可知:大多数学生英语绘本阅读从三年级才开始,虽然笔者所在的小学从一年级就开设自然拼读课程,但拼读与阅读的结合做得还不够好,可尝试从一年级拼读学习开始就同步进行绘本阅读;亲子阅读仍然是现阶段英语阅读所必需的形式;每学期10—20本的阅读量是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的。

由表3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英语绘本,对英语绘本阅读感兴趣;故事情节和插图是学生们最看重的绘本要素;他们认为摘抄好词好句、表演绘本和分享交流是比较好的读后活动。

由表4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已知道了自然拼读法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自然拼读法学习绘本中的新单词。

由表5可知:绘本阅读对学生英语词汇的增长和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

由表6可知:拼读、跟读和朗读是学生最常用的绘本阅读方式;学生能采取多种策略学习绘本中的新词汇。有趣的是,虽然82.04%的学生同意插图对理解单词和故事大意有很大帮助,但当他们不知道单词意思的时候却更趋向于寻求别人的帮助。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插图通常是情景化的,展示了很多细节,虽对故事情节理解有很大帮助,但却很难聚焦某一个具体单词的意义。所以,不管是教师进行绘本教学,还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有必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标注或注释核心词汇的意义。

三、總结

赞可夫(Zankov)曾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教方法做示范,只是“授之以鱼”,只有结合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浸润体会,才能“授之以渔”。在小学英语普遍课时较少、课堂阅读缺失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当前,英语原版图书资源丰富,网络学习方便高效,也为小学阶段英语课外阅读的广泛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三个月的课外阅读实践证明了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可行性,也证明了课外阅读对促进小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有效性。课堂内外阅读材料能否有效衔接,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能否有效结合,家、校、师、生四方关系能否沟通协调,对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均有重要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王蔷,陈则航. 2016.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实践研究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