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小儿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0-07-02 07:49王芳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血氨肝性国药准字

王芳

(周口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河南 周口 466000)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小儿急性肝功能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通常指原先无肝脏损害,8周内突发严重肝功能障碍,注射维生素K1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20 s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2.0,可无肝性脑病;或肝性脑病合并凝血障碍,PT>15 s或INR >1.5[1]。PALF的原因包括感染、缺血缺氧、免疫失调、毒素和药物、发育异常、恶性肿瘤、遗传代谢等[2]。PALF因其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成为儿内科急重症之一[3]。PALF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肝损害、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出血等。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作为部分替代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PALF的存活率[4]。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ALSS最常用的一种方法[5],不仅可以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毒物,还清除了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同时又补充了体内所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较好地替代了肝脏某些功能。为进一步了解PE的临床效果,对62例PALF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62例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PALF的定义或Squires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1)年龄≤28 d或者>14岁;(2)血液病、维生素K缺乏症;(3)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40%;(4)已经出现难以逆转的呼吸衰竭、脑疝等濒危症状。观察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最大9岁2个月,最小10个月,平均年龄(54.75±22.71)个月;对照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1岁3个月,平均年龄(52.61±26.20)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65)、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130071)降酶保肝,维生素K1注射液(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817)预防出血,白醋灌肠、口服乳果糖(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30)降低肠道pH,减少氨的吸收,门冬氨酸钾(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112)降血氨,补充新鲜血浆和白蛋白等保护脏器功能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接受PE治疗3~5次。方法是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Aquarius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美国百特公司产品),Plasma Flux P2 dry血浆滤过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产品),置换液为新鲜冰冻血浆,PE量60~80 mL·kg-1,血流速度3~5 mL·kg-1·min-1,治疗时间2~3 h。根据患儿凝血功能情况适当应用肝素抗凝,并密切监测患儿出凝血情况。全程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跨膜压、动静脉压等,监测体温、呼吸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间隔时间1 d。

1.3 观察指标(1)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氨(blood ammonia,NH3)。(2)凝血功能指标:PTA。(3)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肝功能和血氨指标治疗后,两组TB、ALT、NH3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PTA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B、ALT、NH3均低于对照组,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氨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TB—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NH3—血氨;PTA—凝血酶原活动度。

2.2 住院时间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12.7±5.1)d]短于对照组[(17.2±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ALF是儿内科危急重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清,部分病因不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6]。PALF病因多种多样[7]。研究显示,婴幼儿发生ALF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及代谢性疾病,年长儿发生ALF的常见原因为药物和中毒及免疫性疾病。PALF的临床表现因年龄的不同而不同[8]。新生儿及小婴儿表现无特异性,皮肤黄染出现比较晚,早期表现为精神异常、纳差、睡眠颠倒等,晚期表现为皮肤黄染、嗜睡,严重者出现昏迷。年长儿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继而出现黄染、肝脾肿大、腹水,严重者出现行为不当、神志不清等肝性脑病的症状与体征。治疗PALF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器官保护与支持,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肝脏移植等治疗。PE作为ALSS的重要方式[9-10],可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辅助肝功能的恢复。其特点为:可以有效清除毒性物质,特别对于蛋白结合的毒素有较好的效果;调节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新鲜冰冻血浆,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及凝血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常规儿内科治疗基础上接受PE,患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B、ALT、AST、NH3明显下降,PTA明显升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E用于儿童治疗,其技术难度远远高于成人,其原因为:对儿童建立血管通路难度较大;ALF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对患儿行PE治疗以及肝素使用的方法和剂量调整具有个体性;对患儿的管路需要预冲,特别是低年龄患儿,为了防止血液在管路内凝血,多需要胶体预冲[9]。PE作为PALF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替代肝脏部分功能,改善症状、体征及化验指标。但也有研究认为,ALSS并不能降低患儿死亡率。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少,是否需要联合其他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11]。

总之,早期行PE辅助治疗PALF,有利于改善症状及化验指标,缩短病程,减轻经济负担,是抢救PALF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血氨肝性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利多卡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研究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中患者应激的影响观察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酸化肠道治疗肝硬化伴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血氨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