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2020-07-02 07:49张虹张卫星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性肺炎呼吸机通气

张虹,张卫星

(新乡市中心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某些新生儿因自身呼吸功能不全,需要借助仪器帮助呼吸,因患儿使用呼吸机时,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的湿化、过滤作用,如护理不当,会导致外界环境中的致病菌入侵下呼吸道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以无菌操作或保持室内温湿度等常规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1]。改良护理干预是近些年兴起的护理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改良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12月接受改良护理干预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24例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1—12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2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胎龄35~41周,平均(38.21±2.57)周,体质量2.09~4.37 kg,平均(3.16±0.75)kg;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胎龄36~42周,平均(38.59±2.62)周,体质量2.13~4.39 kg,平均(3.21±0.69)kg。两组患儿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字,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关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2)胎龄35周以上;(3)吸入氧分数=0.6;(4)经皮氧饱和度<85%。

1.3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2)严重先天性器官病变或脏器功能衰竭者;(3)非呼吸机引起的肺炎;(4)通气时间超过48 h。

1.4 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改良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儿家属因担心患儿病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及时进行沟通,讲解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信任,从而使家属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2)环境护理:调整病室的室温及湿度至适宜的范围,避免室温过低或湿度过低,导致患儿感冒,加重病情。(3)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记录患儿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勤拍患儿背部,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快痰液的排出,帮助患儿定时翻身,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预防压疮的发生。(4)口腔护理:监测患儿口腔pH值,pH值为碱性时,需用硼酸水溶液对口腔进行清洗;pH值为酸性时,给予碳酸氢钠进行清洗;pH值为中性时,给予双氧水溶液进行清洗。(5)呼吸道护理:定时清理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按规定更换呼吸机管道。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1)无菌操作:接触新生儿时需要实施六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消毒,并定时做好消毒杀菌处理;(2)保持病室温度适宜,严格控制病室探视人数及频率。

1.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次数及住院时间。

2 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儿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反应,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3]。研究指出,不规范的无菌操作是新生儿在使用呼吸机时传播病原菌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医院护理人员的管理及护理的规范性极为重要[4-5]。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体温检测、防止感染[6]。改良护理干预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出现口腔感染;通过缓解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使其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定时清理呼吸机管路,帮助患儿排痰,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次数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改良护理干预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儿咳嗽、哮鸣音等症状。

猜你喜欢
性肺炎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