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医院感染与护理措施的关系

2020-07-02 12:26蔡爱琴郭佳周彦生李桂香李妍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卫生依从性新生儿

蔡爱琴,郭佳,周彦生,李桂香,李妍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医院感染管理科;b.儿科,河南 新乡 453100)

医院感染危害较大,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也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1-3],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十分重要。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始终贯穿整个护理工作[4]。特别是新生儿的自身抵抗力极差、无表述能力,易发生医院感染[5],如果护理工作不规范可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另外做好护理工作也有利于患儿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可。因此,本研究评价护理措施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探索两者的相关性,对做好医院感染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护理人员基本情况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29人,均为女性,年龄(32.23±7.21)岁;专科(含专科)及以下2人,本科(含本科)及以上27人;初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2人,高级职称0人;从事护理年限5 a(含5 a)及以下4人,5~10 a(含10 a)10人,10~15 a 9人,15 a及以上6人。

1.1.2患儿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新生儿。

1.2 研究方法

1.2.1强化护理措施 (1)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版)、《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等工作制度,实施岗位职责制。(2)组织管理。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的科室感控管理小组,协调该病区的医院感染工作,明确专职护理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检查等业务。(3)护理措施。每月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无菌操作、消毒工作、保持病区环境卫生、新生儿用品使用管理、医疗器械与设备使用管理、手卫生管理以及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晓率等方面。

1.2.2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调查 (1)调查方法:医院成立感染调查组深入新生儿科实地检查感染防控工作,调查人员主要由该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组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凸显出护理措施对医院感染的积极作用。(2)调查内容:器械相关医院感染[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rdiac venous catheter-blood stream infections,CLA-BSI)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感染的角度监测器械相关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以及手卫生调查等。(3)计分方法: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感染防控考核方案,以量化形式计分,满分为100分。

1.2.3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 (1)调查方法:查阅医院感染网络监控系统,统计分析感染率等资料;组织调查组深入新生儿科监控管理,调查前统一培训,统一调查标准和记分办法;以查阅电子病历和床旁调查为主,通过查看护理记录、病程记录及检查结果等资料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判断是否感染。(2)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版)。(3)计算方法:医院感染率=确定时点患儿的感染例数/同期住院患儿例数×100%。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新生儿科2017年、2018年、2019年实查例数分别为1 346、1 368、1 374例。2019年患病率和感染例次率均低于2017年(均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科2017—2019年医院感染调查结果(n,%)

注:与2017年相比,aP<0.05。

2.2 器械相关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科2017年、2018年、2019年CLA-BSI感染率分别为0.12‰、0.10‰、0,VAP感染率分别为9.88‰、8.11‰、2.10‰。2019年VAP感染率低于2017年(P<0.05)。

2.3 环境卫生学监测2019年空气和手卫生效果评分均高于2017年(均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科2017—2019年环境卫生学监测评分分)

注:以量化计分,满分为100分;与2017年相比,aP<0.05。

2.4 手卫生调查2019年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手卫生依从性评分、接触患者前依从性评分、清洁无菌操作前依从性评分、接触患者环境后依从性评分均高于2017年(均P<0.05)。见表3。

表3 新生儿科2017—2019年护理人员手卫生调查评分分)

注:以量化计分,满分为100分;与2017年相比,aP<0.05。

3 讨论

新生儿科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做好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护理的重要工作。由于新生儿年龄小,自身抵抗力极差,易发生医院感染,如果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能会影响患儿康复,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6]。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如下。(1)新生儿自身的特殊性。新生儿指出生28 d以内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婴儿需要多方面的生理调整以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7]。发生疾病的新生儿多数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极低,由于医院是不同种类疾病的聚集地,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极高,并且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越大。(2)病房护理管理不规范。新生儿科室的护理管理要求较高,应注重病房环境清洁消毒质量,如果护士长管理到位,护士落实制度的责任就会增强,护理人员预防感染的能力就会提高。(3)侵入性护理操作。由于治疗的需要,新生儿住院期间需要接受一些侵入性护理操作。因为新生儿躯体小,所以可操作的范围小,加上免疫系统很薄弱,抵抗侵入性护理操作的能力极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大,例如输液、动静脉采血、呼吸机使用等,这些侵入性操作都可能引起感染的发生[5,8]。

积极采取如下护理措施。(1)做好新生儿日常护理。新生儿需要的基础护理较多,护理人员一定要按时、细致地做好基础护理。护理患儿皮肤时要细心,特别是进行口腔、脐部、臀部等特殊部位护理时更要规范操作,及时有效地清除患儿身上可能存在的感染菌。如果病情允许,可用温水擦洗全身,重点清洗患儿的颈部、腹股沟、腋窝、腘窝及皮肤褶皱等处,观察患儿的口腔部位,防止真菌感染或误吸物品而引起的肺部感染。(2)重视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每日进行环境清洁消毒,通风换气30 min左右,但应注意窗和门不应同时打开,通风时积极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新生儿科病房,严格控制陪侍人数,在病房入口应放置洗手液,每位接触患儿的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及时进行手部消毒,降低或避免发生交叉感染[9]。及时更换发生污染的吸氧管、吸痰管、氧气湿化瓶等设施,禁止二次使用。另外,加强对护理人员和家属等人群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升预防意识。如果发生可疑感染或感染的患儿,及时联系医生查看,积极采取相关处理措施,按规定及时上报。(3)遵从无菌原则,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实施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尽量做到不做或者少做,对于必须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儿要严格遵从无菌原则[10-11]。时刻注意护理人员的手卫生,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等培训和考核,制定奖惩制度,对于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禁止开展相关操作。

本研究通过查阅新生儿科护理和医院感染防控等资料,深入病房实地检查,结果发现2017—2019年该科的医院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全院的平均值,说明新生儿科为重点监控科室,与既往文献报道相似[9,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该科室采取感染防控的护理措施比较到位,特别是2019年未发生CLA-BSI感染,VAP发病率也低于2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2017年比较,2019年患病率和感染例次率均较低,VAP感染率也较低;空气和手卫生效果评分均较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手卫生依从性评分、接触患者前依从性评分、清洁无菌操作前依从性评分、接触患者环境后依从性评分均较高。说明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的越到位,医院感染患病率越低。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严重危害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护理管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卫生依从性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保护环境卫生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