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0-07-02 12:26刘长省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引流术残留量开颅

刘长省

(南召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南阳 474650)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是由长期高血压所致,多发于50~70岁人群,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可伴嗜睡、昏迷。临床常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H,可有效解除血肿压迫,缓解患者症状,但创伤大,术后易发生再出血。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为微创术式,手术创伤小,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本研究观察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HIH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南召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HIH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4~74岁,平均(58.61±7.05)岁;出血部位为壳核26例,丘脑及破入脑室5例,脑叶3例,小脑2例,脑室铸型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3~75岁,平均(59.12±7.48)岁;出血部位为壳核29例,丘脑及破入脑室6例,脑叶4例,小脑2例,脑室铸型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高血压病史;(2)符合HIH诊断标准[1];(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5分;(4)符合手术适应证;(5)幕下血肿量≥10 mL或幕上血肿量30~80 mL。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脑干功能衰竭;(3)严重出血倾向;(4)其他原因所致出血。

1.3 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血肿侧做马蹄形切口,骨瓣开颅。悬吊、剪开硬脑膜,分离外侧裂蛛网膜,暴露岛叶。脑穿针穿刺定位血肿,沿穿刺道进入血肿腔,用细吸引器吸除血肿。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至引流液变清亮为止,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关颅。

1.3.2观察组 接受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前采用CT定位,测量颅内血肿三维数据,确定入颅穿刺点、路径,避开大血管、功能区,以“头部立体画线法”在头部标记定位。安装定位弓、导向仪。采用局麻浸润麻醉,于穿刺点做小切口,用颅骨钻孔,电凝烧开硬脑膜,采用颅内血肿引流管进行血肿穿刺,送至靶点。缓慢抽吸血肿,抽吸血肿量的1/4~1/3。接管引流,复查CT,确定引流管处于血肿腔中心。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5)8~10万U+9 g·L-1的氯化钠溶液5 mL,夹闭引流管,3~4 h后放开引流。术后1 d复查CT,明确血肿残留量、引流管位置,再次注入尿激酶8~10万U+9 g·L-1的氯化钠溶液5 mL;若血肿残留<15 mL,拔除引流管,缝合引流口。两组术后均接受脱水、止血等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1)术后3 d血肿残留量、住院时间。(2)术后3、7 d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血流参数[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ies,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RI)、收缩期峰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

2 结果

2.1 术后3 d血肿残留量、住院时间术后3 d两组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 d血肿残留量、住院时间比较

2.2 TCD血流参数术后3 d两组Vm、RI、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Vm、Vs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7 d TCD血流参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术后7 d比较,aP<0.05;Vm—平均血流速度;RI—搏动指数;Vs—收缩期峰血流速度。

3 讨论

血压升高是HIH发生的根本原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玻璃样变性,形成动脉瘤,血压急剧升高会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2]。血肿会压迫周围脑血管、神经等组织,导致脑水肿、缺血性坏死,威胁患者生命。故需尽早清除血肿,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H常用术式,可快速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占位效应,挽救患者生命。但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大,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3]。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术式,头颅CT可准确定位血肿,切口小,创伤较轻,手术使用软引流管,有利于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创伤,避免术后对脑组织产生慢性切割作用。通过颅骨钻孔,使用软引流管缓慢吸除血肿,可有效清除部分血肿,减轻脑组织所受压迫,保护神经功能,同时术后配合尿激酶可基本清除血肿,改善脑血流供应[4]。此外,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操作简单,颅内操作少,对手术医生要求低,基层医院也具备手术开展条件。研究发现,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观察组Vm、Vs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说明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HIH,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HIH,可促进患者康复。但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血肿清除较慢,需1~2 d时间,才能基本清除血肿,且不能深部止血。

综上所述,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HIH,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引流术残留量开颅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