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

2020-07-02 12:26邵宁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酒精中毒纳洛酮氨酸

邵宁

(长垣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河南 新乡 453400)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重症,因一次性摄入过量乙醇,导致中枢神经呈现出先兴奋后抑制的状态[1]。急性酒精中毒在临床上主要分为3个阶段: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可严重损害患者神经系统和肝功能,导致机体在短时间内出现功能异常,甚至死亡。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快速恢复患者意识和正常活动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关键。目前临床多采用静脉注射纳洛酮,使患者恢复意识,但药效短,长时间用药会引起较多并发症,停药后又会使症状反复,因此还需结合其他类型药物实施救治以提高整理效果。本研究以9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以纳洛酮方案救治的4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7—12月于长垣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以门冬氨酸联合纳洛酮方案救治的47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43例,女4例;年龄为24~66岁,平均(40.17±6.23)岁;中毒至急诊时间为0.5~3 h,平均(1.45±0.51)h;饮酒量为400~700 mL,平均(557.47±68.15)mL;临床阶段为10例处于兴奋期,33例为共济失调期,4例处于昏迷期。观察组:男44例,女3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41.57±6.36)岁;中毒至急诊时间为35 min~3 h,平均(1.46±0.43)h;饮酒量为440~710 mL,平均(579.12±65.38)mL;临床阶段为11例处于兴奋期,31例为共济失调期,5例处于昏迷期。两组性别、年龄、中毒至急诊时间、饮酒量、临床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且为成年病例[2];②中毒至急诊时间≤3 h;③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或存在相关禁忌证;②严重的肝、肾疾病或其他影响临床观察的重大疾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类疾病;⑤药物性中毒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入院后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常规治疗(如输液、催吐、洗胃、吸氧、保温等)。

1.3.1对照组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20103564)静脉滴注(溶于生理盐水中),0.8~1.2 mg·h-1。监控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意识转清后停止治疗。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32),静脉滴注(溶于生理盐水中),5~10 g·h-1。监控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意识转清后停止治疗。

1.4 疗效评估标准根据《Glasgow昏迷指数评定标准》[3]:显效,治疗3 h意识完全清醒,回话正确流利,可独立行走且步伐平稳,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5 h意识苏醒,语言、运动功能明显提升,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12 h仍意志不清醒或持续昏迷,语言、运动功能、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各临床阶段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意识完全恢复时间。(3)两组治疗前、治疗12 h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 h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约4 mL,以300 r·min-1速度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检验试剂盒均由上海超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检验操作均由检验专科人员依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执行。(4)住院时间。(5)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aχ2=7.231,P=0.007。

2.2 各临床阶段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意识完全恢复时间观察组各临床阶段患者症状消失、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 肝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血清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 h后观察组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各临床阶段患者症状消失、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

2.4 住院时间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24±0.47)d,短于对照组(3.04±0.52)d(t=7.825,P<0.001)。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发生嗜睡1例,烦躁不安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呼吸抑制加重1例,高血压2例,心率过快2例,嗜睡4例,烦躁不安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13)。

3 讨论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急性中毒患者中49%为急性酒精中毒[4]。乙醇进入血液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促使垂体释放内源性阿片物质β内啡肽,当患者血液中乙醇水平>2 500 mg·L-1时,可引起昏迷、角膜反应消失、血压急速降低、呼吸改变等严重症状。

纳洛酮是β内啡肽拮抗剂,可逆转其对大脑的伤害,治疗后可减弱呼吸抑制,增加脑供氧,解除神经系统抑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其意识恢复,但作用时间较短,容易反复。门冬氨酸鸟氨酸可直接参与肝细胞代谢,增强肝脏解毒,还可增强肝细胞内三羧酸循环,利于肝细胞修复、再生[5]。门冬氨酸鸟氨酸的主要代谢产物可随尿排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药用价值。纳洛酮和门冬氨酸鸟氨酸相互协同,可使患者从神经系统和肝功能两方面得到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各临床阶段症状消失、意识完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加快酒精中毒症状消失速度,缩短急救后意识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此外,大量饮酒可使肝功能短时间受损,导致血清ALT、AST水平异常升高,其水平变化可有效反映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6]。本研究结果中,治疗12 h后观察组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可有效抑制肝损伤。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增强肝脏解毒相关酶的活性,增强肝脏排毒及自身修复功能,同时有效促进肝细胞内三羧酸循环,进而有效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改善肝功能[7-8]。

综上可知,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和意识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具有保护肝功能作用。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纳洛酮氨酸
不同储运条件对UHT 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影响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