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7-02 12:26任远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征象胸膜低剂量

任远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影像科,河南 汝州 467599)

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进展较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且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因此,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至关重要。影像学诊断是检查早期肺癌的重要手段,一般以常规CT检查为主,敏感性高,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进行多层重建,准确定位、定量诊断肺癌病灶,但其局限性在于辐射较大,对机体功能有一定的影响[1-2]。为减少辐射损害,目前低剂量64排多层螺旋CT(64-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64-MSCT)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分析低剂量64-MS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3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32~75岁,平均(53.59±10.12)岁;左肺21例,右肺26例,双肺6例;鳞癌25例,腺癌14例,鳞腺癌5例,大细胞癌9例。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且为早期;(2)接受常规CT及低剂量64-MSCT检查。排除标准:(1)严重器官衰竭;(2)精神疾病;(3)无法进行肺穿刺、CT造影检查。

1.3 检查方法选择德国西门子64排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机。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先进入。常规CT设置球管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50 mAs,层厚为1 mm,螺距为1.375∶1,扫描时间为5~8 s,对可疑病灶进行常规胸部平扫,并注射造影剂4 mL·s-1,行肺部增强扫描,生理盐水30 mL冲管。低剂量64-MSCT设置球管电压为120 kV,电流为40 mAs,层厚为1 mm,螺距为1.375∶1,扫描时间为5~8 s,增强扫描参照常规CT扫描。由放射科经验丰富医生进行独立阅片,综合分析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分析CT扫描结果,得出病灶径线,观察病灶形态、密度、数量、部位、边缘,记录胸膜、纵隔、肺野情况,对有可疑病灶患者于第3、6、9个月复查,记录对比病灶情况。若影像学难以确诊则进行病理诊断。

1.4 观察指标(1)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对早期肺癌征象(分叶征、钙化灶、空泡征、坏死、胸膜凹陷征)诊断结果。(2)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对早期肺癌不同大小肿瘤诊断结果。(3)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对早期肺癌不同时期诊断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诊断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征象诊断结果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对早期肺癌征象(分叶征、钙化灶、空泡征、坏死、胸膜凹陷征)诊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征象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不同大小肿瘤诊断结果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对早期肺癌不同大小肿瘤诊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不同大小肿瘤诊断结果比较[n(%)]

2.3 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不同时期诊断结果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对早期肺癌不同时期诊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不同时期诊断结果

3 讨论

肺癌早期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需采用放化疗延长生存期,预后较差[3]。因此,及时确诊早期肺癌并进行手术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常规CT诊断是影像学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且可行多层重建,多方位观察病灶,准确定位、定量诊断,诊断准确率高,是临床诊断肺癌的最佳影像学方法[4-5]。常规CT检查的局限性在于存在辐射,会损伤患者机体功能,不利于预后。因此,在保证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探讨早期肺癌常规CT替代诊断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低剂量64-MSCT具有常规CT扫描普遍优势,操作简单方便,扫描图像清晰,成本低,且在扫描时可一次性屏气完成,避免出现呼吸伪影,提高诊断准确率;在常规CT基础上减少造影剂剂量,降低对机体辐射,相比常规CT更加安全。本研究通过分析对比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诊断早期肺癌分叶征、钙化灶、空泡征、坏死、胸膜凹陷征等征象以及肿瘤大小以及疾病时期的诊断结果发现,常规CT与低剂量64-MSCT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表明低剂量64-MSCT与常规CT诊断价值相当,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清晰显示早期肺癌分叶征、钙化灶、空泡征、坏死、胸膜凹陷征等征象,观察早期肺癌大小、数量及后续发展。

综上所述,将低剂量64-MSCT应用于早期肺癌,对不同征象、大小、时期诊断结果与常规CT一致,且能减少辐射损害,更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征象胸膜低剂量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