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测定对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0-07-02 12:26张瑾段肖飞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继发性预测值白血病

张瑾,段肖飞

(1.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 检验科,河南 许昌 461000;2.许昌市中心医院 核医学科,河南 许昌 461000)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其发病时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蓄积于骨髓,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淋巴结、肝、脾等脏器,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感染等征象。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性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白血病的继发感染早期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传统的炎症反应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会延误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不利于预后,增加病死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能反映出全身炎性反应的活跃程度。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是骨髓刚释放到外周血中的未成熟血小板,保留了合成少量蛋白质的功能,能反映外周血小板的更新速度。随着诊断医学发展、PR检测方法改进,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逐渐成为诊断炎症感染的重要手段[1]。本研究分析RP%对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收治的116例疑似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性感染患者,经病原学检查诊断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性感染的67例患者为感染组,急性白血病未感染的49例患者为未感染组。未感染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8~62岁,平均(44.83±7.31)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感染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28~60岁,平均(43.90±6.01)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7例。两组性别、年龄、白血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感染组日常检查体温>37.5 ℃或<36.0 ℃;(3)未感染组生化指标检查未发现病原菌或感染病灶。排除标准:(1)严重心、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2)合并其他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3)精神疾病或严重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4)恶性肿瘤或疑似恶性病变。

1.3 检测方法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颠倒混匀,1 h内送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记录RP%,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水平,由生化实验室统一检测。

1.4 观察指标(1)RP%、PCT水平。(2)感染组RP%、PCT诊断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误诊率。

2 结果

2.1 RP%、PCT水平感染组RP%为(7.71±2.63)、PCT为(1.27±0.62)μg·L-1;未感染组RP%为(3.42±1.89)、PCT为(0.52±0.10)μg·L-1。感染组RP%、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

2.2 检查结果116例疑似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性感染者,经病原学检查诊断阳性67例,阴性49例;RP%测定阳性63例,阴性53例,误诊7例,漏诊11例;PCT测定阳性52例,阴性64例,误诊9例,漏诊24例。

2.3 诊断效果RP%测定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CT测定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P<0.05);RP%、PCT测定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RP%、PCT测定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比较(%)

注:RP%—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PCT—降钙素原。

3 讨论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白血病出血、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目前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放疗均是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常见手段,虽能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期,但患者生理防御屏障被破坏,易受病毒、细菌等病原菌侵袭,感染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抗菌药预防感染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至关重要。

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糖蛋白,在机体发生细菌感染后,巨噬细胞、肝脏单核细胞等会大量分泌,致其水平急剧升高;RP是血液系统中最年轻的血小板,能反映外周血小板的增生情况,且RP对凝血酶受体激活肽有强烈刺激反应性,止血活性好,此变化在感染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RP%、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提示白血病发生继发性感染能促使机体RP、PCT水平升高。临床采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等检测白血病感染,但N%、WBC计数易受皮质激素、化疗影响,特异性差,不利于白血病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PCT半衰期长,体内稳定性较好,但在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感染中研究较少[2]。RP相较于成熟血小板对机体微循环、凝血功能反应性更强,在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3]。宋明月等[4]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炎症指标,RP%在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继发感染、重症感染时诊断价值最高。本研究结果显示,RP%测定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CT测定,提示与PCT测定相比,RP%测定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性感染价值较高。

综上,与PCT测定相比,RP%测定急性白血病合并继发性感染准确率、敏感性较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继发性预测值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