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花开久弥香

2020-07-04 03:35戴守慧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体育教师

戴守慧

【关键词】体育教师;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8-0043-02

2012年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16年,正处在人们常说的职业发展的平台期。在单位,我承担着初三年級5个班的教学、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学校的中层管理工作;在家,我与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女儿斗智斗勇。体育教学墨守成规,管理工作琐碎繁杂,亲子关系焦头烂额,自己的专业发展更无暇顾及,每天早晨一睁眼,我就开始忙于应付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状况。脚下没有路径,心中没有方向,在无力与无助中,我渐渐淡忘了要做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初心。

峰回路转见曦光

2012年12月21日,对我来说是一个成长的拐点。这一天,周云工作室正式成立,我有幸成为工作室的一员。与工作室的其他成员相比,我年纪偏大,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能上不占优势。怎样才能从日复一日的“死循环”中跳出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路径?

工作室主持人周云老师对我说:“作为一名成熟型教师,既要脚踏实地做好手中事情,也要仰望星空找准发展的方向,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坚定。”加入工作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订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面对发展规划书,每天工作、生活的画面不停地在脑海闪现。我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该向哪里去?一个坚定的声音从内心深处蹦出:找到方向,走出困境,遇见更好的自己!

周云老师建议我充分发挥自己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势,从教学的角度确立发展目标,同时加强专业阅读以拓展视野和思维的深度。工作室为我配备了专业书籍,订购了专业杂志,还帮我量身定制了每日阅读一小时、每周写500字以上教学总结、每学期发表1篇文章、每学年上1节示范课、每两到三年研究1项课题的“五每”成长规划。看着属于自己的规划,仿佛一个在黑暗中摸爬了许久的人,终于在一个转角后看见前方有若隐若现的曙光,内心深处埋藏了多年的专业发展的种子开始萌芽。

教研并进显成效

没有时间怎么办?我开始琢磨把每天的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工作思路,重要紧急的立刻做,紧急不重要的抽空做,重要不紧急的有空做。工作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我从工作的应付者变成了建构者,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教学。白天在学校,我带领教研组的年轻教师们一起阅读教材,翻看专业书籍,搜集各种教学内容的练习方法并用于教学实践。晚上回家,我打开书本与孩子一起阅读、写作。当我以学习者的身份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时候,突然发现繁杂的世界变得有序了,“工作即研究,生活即学习”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理论,而是我每天呈现的生活样态。

体育教师该实现怎样的专业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工作室邀请众多专家给我们答疑解惑。在我因田径教材内容枯燥、方法单一而上课效果不好的时候,工作室邀请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周兵教授给我们做了田径教材教法的系列讲座;在我因学校特色建设需要排练全校团体操的时候,工作室组织我们到徐州市铜山区学习先进经验;在我因体操教学难度大、风险高不敢尝试的时候,工作室组织多次网络教研,邀请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师共同进行在线研讨。

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工作室成员们相聚在网络,围绕教材教法进行在线研讨;记不清有多少次,专家教授随机光临课堂,常态课堂多师同教,别开生面。我带着教研组的年轻教师们根据学情重构课堂、优化教学方法,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让我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教研组建设工作驶上了快车道。2016年,40岁的我第一次走上了市级优质课竞赛的舞台,与全市各区的优秀体育教师同台竞技。天道酬勤、岁月不欺,四年的积累让我在这次比赛中初露头角,“一课一得”教学风格也渐渐被大家接受。我所在学校中考体育成绩连续几年排名前列,在各项赛事中也名列前茅;学校体育教研组2018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

项目建设破壁垒

随着越来越多的省、市学校体育试验项目落户工作室,参与项目建设成为我快速提升专业素养的捷径。如“智动体育”微视频项目建设,帮助我深入了解“翻转课堂”的知识与理念,掌握多项信息化教学技能。写视频脚本时,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我们翻阅不同版本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拓宽自己的视野;拍视频时,为了确保示范动作的准确性,我们反复试镜,多镜头、多角度拍摄;后期制作时,我们尝试多种视频制作软件的剪辑功能,以期呈现完美的视听效果。就这样,当300集的视频顺利制作完成时,我也成长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达人”。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参与工作室的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系列视频的开发项目,使我对如何指导学生居家进行体育锻炼有了全新的思考。工作室还承担着江苏学校体育网管理和江苏学校体育活动直播工作,参与其中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知名体育教师,观摩更多优秀体育课。看多了眼界就变得开阔,交流多了思维也有了深度。

加入工作室的这些年来,我读完30多本专业书籍,写满厚厚5本读书笔记;我到现场或通过直播看过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各级名师课堂与优质课;我上过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所有必修内容的公开课、研讨课;我和青年教师一起开发多个体育微课程……专业成长之路,我越走越宽阔。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工作室帮助了一个个“我”不断成长。工作室“能、会、懂、爱”的体育教育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内心,使我成为工作室密不可分的一员。不是每一朵花都迎着朝阳绽放,我就是向晚而开的那一朵,但工作室这片热土给我提供了持续开放的丰富养分。我也会用我的绵薄之力反哺工作室,帮助和我一样渴求专业成长的体育教师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南京市华电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