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蓄进激 力行致远

2020-07-04 03:35胡献钊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队伍建设

胡献钊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队伍建设;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8-0046-0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人才管理机制的逐渐完善,江苏各地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成为优秀体育教师的集散地、未来体育名师的孵化器、体育教育教学良方的生产线,为“苏派”学校体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周云工作室就是其中一个理念先进、素质优秀、成果丰硕的高品质体育名师工作室。

周云工作室历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引领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厚蓄进激”“力行致远”发展细节上,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这里的“厚蓄进激”是指积累深厚的专业能量,在前进中迸发强烈的能量和影响力;“力行致远”则是指胸怀远大目标,脚踏实地做事。两个词是对周云工作室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路径、运行方式等方面经验和所取得成果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我们对其进行回溯性分析的重要观察维度。

队伍建设:导德齐礼,凝心聚力

名师工作室是时代和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它仍是一种官方号召下自发形成的草根化、松散式的研究型组织,具有团队的一般特征。如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集团队的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等角色于一体;成员有共同的发展愿景,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信任、互帮互惠的关系等。从中可以看出,人是工作室最核心的力量。导师与成员的个体素质、相互信任程度、配合默契程度决定了工作室的能量。

工作室主持人(领衔人)和学员是双向选择的关系,选择“与什么人一起走”,是工作室队伍建设关键的一环。周云工作室在队伍建设上具有清晰的思路。周云老师在遴选成员时重点考察的是学员加入团队的动机、成就需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状况。他把师德放在首位,他认为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工作室的使命就是培养师德高尚的名师。然后是看申请者的发展需要,周云认为只有学员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才会肯吃苦,善钻研。在专业基础方面,周云老师对学员并没有苛刻的条件要求,他不看证书看课堂,不看面子看能力;他认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是学员未来发展的基石,至于科研能力、荣誉称号等都能通过之后的培养而取得。最终周云工作室遴选了一批年轻有为、富有朝气、基础扎实、甘于吃苦、志同道合的学员,也为工作室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队伍拉起来了,如何管理又是一个关键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规矩的团队注定是没有灵魂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周云工作室对全体成员进行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周云老师认为,对每一位成员进行师德培养是工作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成员未来成长为名师的先决条件,更是团队在教育实践中以身立教、以身示教的需要。另外,工作室是一个发展共同体,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发展的共同推进。每位成员要能负起责任,对任务不能相互推诿,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同伴友好相处,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此,周云工作室不仅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且周云老师率先垂范,用行动去感染成员。实践证明,导德齐礼,凝心聚力,不仅在较高层次上塑造了队伍,而且高度凝聚了团队人心,支撑了团队走向更高更远的境界。

动力催生: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对个人来说,没有目标的人生是苍白、无趣且盲目的;而没有目标的团队,只能是一盘散沙,毫无作为。一支优秀的团队,必有清晰、可实现的目标,它是团队所有人的动力源泉。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周云老师的近期目标是立足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示范、指导和辐射,培养、带动一批教师;他的远期目标是,把工作室打造为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名师生成的摇篮、学科輻射的窗口。而工作室的成员———一群热爱教育的年轻人,他们的目标是跟着名师学真功,循着成功的脚印砥砺前行,努力实现梦想。正因为他们的目标高度契合,工作室得以形成共同的团队发展愿景———通过三年一个周期的发展规划的实施,有效地推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形成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群体。这无疑为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周云工作室构建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实践路径,确立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融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方式。自此以后,工作室形成了合力攻坚、有条不紊、高效运转的工作局面。在前进道路上,他们打通了学习与工作的壁垒,在工作中学习,把学习成果巧妙应用于工作;他们智慧地把目标细化分解成若干小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如根据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名优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结合成员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周期性发展目标,校级骨干、区级骨干、市级骨干、省级骨干层层推进。尤其值得赞誉的是,这群人在潜心问道中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从不因为取得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为某事历尽磨难而消沉退缩。实践证明,锲而不舍必有所成。

专业成长: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客观地说,在江苏这块教育大省的土地上,周云工作室的成员专业底子并不突出。促进成员专业快速成长,是摆在周云工作室面前的首要任务。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教师专业成长没有捷径,只有在平凡的实践中,日积月累地锤炼与锻造。周云老师认为,高效的教师培养模式应该是场域开放型的。为此,除了要求所有成员自觉定时学习推荐书目、按期完成读书笔记、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外出参与学习交流等,周云工作室就教师培养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

导师团引领。周云工作室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教研员、学科骨干担任工作室的导师,并根据成员的特点和导师自身特长,对全体成员进行共性培养,对每位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导师帮助成员确定各人专业发展方向,为其安排学习和专题研究任务;组织学员阅读理论专著,交流最新学科研究动态;对学员的教学进行现场指导、点评,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导师团引领,帮助学员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增添了教育智慧和发展动力,尊重了成员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了工作室的和谐发展。

师徒结对。这是周云工作室对“兵教兵”同伴互助形式的一种细化,鼓励学员间在小范围内,就某个专题结对进行合作交流,不仅便于创造亲密的同伴关系,而且利于学员挖掘潜能,增强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

项目研究。项目研究是周云工作室推动成员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项目由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共同争取,团队共同参与研究,在研究中锤炼专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

平台搭建。周云工作室通过为学员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提升学员的专业自信和实践能力。他们不仅在工作室内部进行讲课、评课等交流研讨活动,而且积极与教研部门合作开展区级、市级活动;工作室还积极开展区域间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以此开阔工作室成员的视野。

成果推广。周云工作室根据成员的特长,有计划地让成员每人都参与专题讲座、公开课教学、专题研讨等成果推广活动,不仅提升了成员的自信心和影响力,也扩大了工作室的成果辐射范围。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正是这些扎实的举措,推动周云工作室的成员在专业成长的慢慢积累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锤炼成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造就了一批业务骨干和专家型人才。

特色发展: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在名师工作室涌现的时代,高品质的特色是一个成熟工作室发展的必然结果。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云工作室在发展中,并没有走“千室一面”的道路,而是结合自身优势和时代发展需求,审时度势地耕耘于信息化与学科整合的领域。周云老师的第二学历是信息技术硕士,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特长突出。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与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合作,承担了近百场的网络直播任务;与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合作开发体育教学微视频300集;与《中国学校体育》合作开辟了信息化辅助教学专栏;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体感体育系列游戏和中考体育评价器材;成功申报了“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教师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的国家级课题……2019年,周云工作室成功申报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国的数十名教师加入工作室,点燃了未来体育信息化教学探索的火焰。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周云工作室“厚蓄进激,力行致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富有实效的路径,为广大同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踏潮放歌,只争朝夕,用奋斗演绎精彩人生,他们正朝着创建全国体育名师工作室的方向奋力前行。

(作者系江蘇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队伍建设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