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0-07-06 05:41胡艳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脑瘫小儿康复

胡艳丽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山东济宁 272000)

小儿脑瘫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疾病认知程度不高,此外部分家庭会受到经济原因、认知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容易对治愈该病的信心不足,使得对患儿治疗不予积极配合,甚至放弃治疗,对患儿往后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以及家庭带来痛苦和负担,因此针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等显得尤为重要[1-2]。 该次研究通过选取2016年9 月—2019 年7 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30 例脑瘫患儿为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130 例小儿脑瘫患儿均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对象, 所有患儿均经临床上确诊为小儿脑瘫疾病[3]。将130 例患儿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65 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女各有40 例、25 例,年龄0.2~3.6 岁,平均年龄(1.68±0.83)岁,体重为3.3~12.8 kg,平均体重(6.10±1.99)kg,其中脑瘫痉挛型、运动迟缓型以及混合型各有28 例、23 例、14 例;观察组患儿男女各有37例、29 例,年龄0.1~3.4 岁,平均年龄(1.56±0.91)岁,体重为3.1~12.5 kg,平均体重(6.12±1.45)kg,其中脑瘫痉挛型、 运动迟缓型以及混合型各有29 例、21 例、15例。 将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癌症及依从性较差者均排除。 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在进行相关切断术后,进行预防感染、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及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为目的[4]。 观察组患儿则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点:(1)心理护理干预:患儿术后因卧床时间长、切口疼痛,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应对其家属多沟通交流,了解患儿具体情况,之后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作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安抚好患儿,促使其放松心情,缓解不良情绪,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体位护理指导:①应用支撑工具对患儿左右侧位作支撑,并指导其做坐位的训练, 期间过程中需做好防护工作,确保患儿安全。 ②站立体位指导,首先让患儿站立,并协助保持身体平衡后,鼓励其缓慢行走,并且按患儿实际训练情况作适当的调节,在患儿站立训练较为起效后加强其强度。 ③爬行指导,让患儿取俯卧位,协助其进行伸手、伸腿,指导其缓慢爬行训练。 (3)语言训练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或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其交流, 可通过玩游戏的形式或利用动画片、卡片等方法对其语言能力进行刺激,诱导患儿开口说话, 同时让患儿尽量通过说话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促进患儿语言能力。 (4)运动训练:患儿头部偏侧或后抑则进行翻身、抬头训练,并协助其膝盖支撑等锻炼,针对坐姿异常者,先指导患儿做身体重心转移、上肢力量锻炼,以增强肌肉训练,并协助其完成行肢体关节被动运动。 (5)药物护理:药物尽量使用冲剂,若是西药则磨成粉末,患儿若无法自行服用药物,护理人员可在用药时抬高患儿头部,防治呛咳;对于能自行服用药物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及其家属普及用药方法、功效及注意事项。 (6)饮食护理:患儿饮食方面,应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且容易消化,进食时叮嘱其家属应在旁边陪护,便于了解患儿进食情况,促使患儿营养均衡,其次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食品。 (7)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儿练习如何洗漱、穿衣、脱衣、入厕等,训练速度应根据患儿熟练程度给予充分时间来完成,可能会有部分患儿穿衣时无法区分正反和前后,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加以教导,多给予鼓励及适当的奖励,促进患儿自信心,同时利于协调患儿手、眼及上肢的活动。

1.3 观察指标

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其生理功能、 社交功能、情感功能等指标为主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说明患儿整体生活质量越好。 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效果采取FMA 评分及ADL 评分作出评估,FMA 评分为百分制,96 分以上为轻度运动障碍,80~95 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1~79 分为明显运动障碍,50 分以下则存在严重运动障碍,分数越高则说明患儿运动功能越良好;ADL 评分:正常为1 分,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为2~5 分,存在严重障碍为6 分,分数越低则说明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以上130 例小儿脑瘫患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生活质量对比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 患儿的生活质量对比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着明显优势。 见表1。

表1 患儿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1 患儿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生理功能社交功能 情感功能对照组(n=65)观察组(n=65)t 值P 值45.5±7.5 52.1±8.1 9.398 0.022 40.2±8.4 46.5±9.2 10.228 0.018 60.7±5.2 67.2±6.3 8.298 0.035

2.2 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所有患儿运动功能、生理自理能力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占据较大的优势,见表2。

表2 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对比[(±s),分]

表2 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对比[(±s),分]

组别ADL 评分量表护理前 护理后FMA 评分量表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65)观察组(n=65)t 值P 值7.33±1.58 7.59±1.82 2.398 0.335 3.87±1.98 3.12±1.10 8.229 0.013 37.52±3.35 37.23±3.11 1.374 0.572 51.24±4.57 62.26±3.89 10.230 0.009

3 讨论

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小儿脑瘫较为常见,脑瘫疾病通常使得患者有智力缺陷、 视觉和听觉异常、语言障碍等症状伴随着,而导致患儿引发该疾病的因素较多,如父母双方问题,父亲有吸毒、吸烟、酗酒等恶习,母亲妊娠期出现阴道出血、高血压、宫内感染等因素均是引发疾病的原因[5]。 有相关研究发现,小儿脑瘫治疗的效果与小儿的年龄、脑瘫程度有极大关联,因此在检查出脑瘫时则需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有综合康复治疗、中医疗法、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等,但脑瘫患儿完全治愈的可能性较低,患儿治疗后会有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及运动障碍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的护理干预对其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

在该文研究结果中,所有患儿的运动功能、生理自理能力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62.26±3.89)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12±1.10)分相较对照组优;生活质量对比中,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占据明显优势。 主要原因在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在进行相关切断术后,进行预防感染、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及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为目的,其传统的护理措施对患儿智力发育及痉挛的改善虽具有一定程度的功效,但其护理内容简单不全面,使其疗效达不到预期[7]。 而该文选取康复护理干预中,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对患儿治疗后康复效果有着极大帮助;通过体位护理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运动训练加强患儿能够自主穿衣、脱衣、入厕等,同时对患儿手部、膝盖支撑、上肢活动、手眼、异常姿势纠正、肢体力量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次通过语言训练,引导患儿开口说话,能够有效增强其语言能力;最后实施药物护理及饮食护理, 通过药物辅助以及适当的饮食方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以及营养不够均衡情况,以增强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治疗护理中,不仅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瘫小儿康复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