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滞临床效果研究

2020-07-06 05:41徐运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发育

徐运田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小儿精神发育迟滞(MR),临床也称之为智力落后、精神发育不全,为儿科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疾病。值得注意的是, 该疾病发病主要因遗传、 脑损伤、缺氧、围生期异常等因素所致,易导致患儿智力低下[1-2]。由于小儿精神发育迟滞疾病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发育商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有学者表示小儿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及发育商的提高,所以该治疗方法具备一定的借鉴及应用价值[3-4]。 鉴于此,该课题以该院2018 年2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80 例小儿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将该院收治的小儿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一共80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小儿精神发育迟滞”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由家属(监护人)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论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抗拒此次实验者。 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 例中,男患儿24 例、女患儿16 例;年龄跨度为6 个月~6 岁,年龄均值为(3.4±0.2)岁;病情严重程度:极重度3 例、重度5 例、中度18 例、轻度14 例。 对照组40 例中,男患儿25 例、女患儿15 例;年龄跨度为6 个月~6 岁,年龄均值为(3.5±0.1)岁;病情严重程度:极重度3 例、重度5 例、中度19 例、轻度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 方法

该次对照组患儿采取康复训练治疗方法, 具体如下。

(1)运动及作业疗法,通过Bobath 疗法、Rood 疗法,以患儿生长发育顺序,即“胎头—翻身—坐—爬—跪—站—走—手功能”, 协助患儿进行正常姿态及运动康复训练。 (2)认知知觉功能训练,采取颜色不同的卡片或者图片,指导患儿进行认知,以此提升患儿的认知功能。 (3)语言训练疗法,通过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发生训练以及语言理解发展学习训练,使患儿的语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4)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统合训练,使患儿的感觉功能提升。(5)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由治疗师对患儿实行“1对1”的社会适应能力训练,30 min/次,1 次/d,1 次/周,以1 个月为1 个疗程,持续训练3 个疗程。

观察组患儿则联合采取针刺、 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其中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同对照组,针刺治疗方法如下。

(1)将百会、四神聪、智三针、颞三针、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作为主穴;若患儿存在语言障碍,添加语言二区、三区、舌三针、金津、玉液穴;若患儿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添加颞前斜线(运动区);若患儿存在平衡能力差,添加枕下旁线(平衡区);若患儿存在多动症,添加神门穴;若患儿存在流涎症状,添加地仓及颊车穴。 (2)协助患儿行仰卧位,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之后,选用医用华佗牌0.3×40 mm 毫针,头部穴位针刺时呈15°角沿头皮刺入帽状腱膜层, 然后实行平补平泻手法;舌三针针刺时,针尖朝舌根方向呈45°角刺入25~30 mm;针对金津及玉液,则采取平补平泻手法,每15 min 进针1 次,得气后留针0.5 h;1 次/d,1 次/周,以1 个月为1 个疗程,持续训练3 个疗程。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发育商 (DQ 值),DQ 值越高,代表患儿发育越好;临床疗效分为:(1)显效:经积极治疗后,患儿的症状消除,体征恢复正常,发育商提升>30.00%;(2)有效:患儿的症状部分消除,体征好转,发育商提升10.00%~30.00%;(3)无效:患儿的症状无变化,体征未改善,发育商提升<10.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s)表示,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的95.00%,和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在发育商(DQ 值)方面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发育商(DQ 值)的(46.51±13.91)分和对照组的(45.64±14.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 义(t=1.238,P>0.05);治 疗 后,观 察 组DQ 的(49.85±15.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5±15.29)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5)。

3 讨论

小儿精神发育迟滞, 作为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所以,从此类患儿身心健康改善角度考虑,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法非常关键。

该次重点提到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其中康复训练治疗方法, 主要对患者进行肢体、 语言、听觉、视觉、嗅觉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维度的功能训练, 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康复疗效的提升,但仅采取康复训练方法,则难以确保患儿整体康复疗效的提升;所以,该次重点提到了针刺疗法,基于中医学领域,将小儿精神发育迟滞归结为“五迟”“五软”等范畴,主要因先天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后天失养、心脾气血亏损等因素影响而发病。 合理取穴,施于针灸法,能够促进患儿脑血流灌注的增加,使组织血氧与营养供应有利,进一步使患儿的脑功能得到有效改善[5-6];同时,联合体针,可达到疏经通络的功效,使患儿的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有效改善;对于舌三针、金津以及玉液,则可经舌周局部针刺,促进患儿语言功能的改善。总之, 从小儿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整体疗效提升角度考虑,建议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方法的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明显要比单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的对照组的75.00%更高;与此同时,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DQ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从中可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方法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及应用;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有学者表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方法可提高患儿的DQ 水平, 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以上,此次观察组的95.00%>90.00%,说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 此外,笔者认为,在临床治疗期间,还需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基本注意事项,提高患儿家属认知,进而使患儿家属的担忧减轻[7-8];并且,需疏导患儿家属的消极心理,如焦虑、抑郁等,使患儿家属医护配合度提高, 充分支持医护人员工作,进一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综合疗效。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小儿精神发育迟滞患儿, 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的疗效显著,并且可以提高患儿的DQ 值水平;因此,具备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针刺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