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程中能量补充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2020-07-10 07:46李星汪春英
天津护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程出血量

李星 汪春英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 300052)

分娩是满28 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需要产力、产道、胎儿三个方面协调配合,同时受体液、神经、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调节[1]。 子宫收缩力贯穿整个分娩过程,是导致分娩疼痛最主要的原因。 需要消耗产妇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尤其是初产妇,产程时间较长,经常导致体力过度透支, 长时间的体力透支又会导致子宫收缩力下降[2],可致产程延长,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低出生评分的风险。 因此在产程监护中加强能量的补充对产妇的顺利分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第二产程即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期,初产妇需1~2小时,不应超过2 小时,此期的正确评估和处理对母儿结局至关重要[4]。 为此,我们对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给予能量补充,观察其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2 至10 月我院住院分娩并进入第一产程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单胎头位, 孕周37~40 周, 胎儿体质量预估2.5~3.750 kg;骨盆测量值正常;无相对头盆不称;②年龄20~35 岁;③会阴条件符合阴道分娩;④无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⑤语言表达清晰,意识清楚;⑥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产程中因各种原因改行剖宫产结束分娩;②静脉滴入缩宫素引产者;③实施分娩镇痛者。 符合纳入标准的孕产妇200 例参与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 例。 此项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身高、产妇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基本情况(±s)

表1 两组产妇基本情况(±s)

组别 n 年龄(岁) 孕周(周) 体质量(kg) 身高(m)对照组 100 29.02±2.32 37.91±1.52 77.20±5.08 1.64±0.18观察组 100 28.64±2.54 38.25±1.34 76.80±5.15 1.63±0.20 t 1.18 1.66 0.55 0.37 P 0.27 0.09 0.58 0.71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产妇宫口开全进入产房后, 给予常规助产护理,产妇口渴时喂少量温开水。

1.3.2 观察组 产妇宫口开全进入产房后, 助产士了解产妇入临产室前的饮食情况、休息、自然分娩的信心并观察产妇的精神及情绪,掌握产妇的身体状况,根据产程的进展,在第二产程时给予能量补充,以补充能量及水分。 对于自行或经助产士辅助进食的产妇, 根据产妇意愿给予进食高能量食物, 如巧克力等,保证能量供给;对于产妇疼痛剧烈或胃肠反应强烈,未能正常进食者予以静脉液体补充,经医师查看产妇后遵医嘱静脉给予5%葡萄糖与生理盐水交替输入,200 mL/h[5]。 能量补充至产妇分娩结束。

1.4 效果评价 分娩方式:产钳助娩、阴道自然分娩;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小时出血率,采用同一规格的集血袋,自胎儿娩出后收集产妇的出血量,并置于同一秤测量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参照《中华妇产科学》[6],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 评分,4~7 分为轻度窒息,0~3 分为重度窒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

2.2 两组产妇第2 产程时间、 产后2 h 出血量 观察组第2 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2 h 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 h 出血量的比较

2.3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分钟Apgar 评分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分钟的Apgar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分钟Apgar 评分比较[n(%)]

3 讨论

3.1 初产妇第二产程中实施能量补充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安全性 在以往研究中,为避免分娩过程中发生误吸及因各种危急情况需要紧急剖宫产结束分娩,有文献提出产程中限制进食的建议[7]。而分娩是一个极其复杂并消耗大量体力的过程,产力是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娩出的力量,它由子宫收缩力、腹肌和隔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组成[8]。而充足的能量是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和内在条件。研究表明, 产妇进入产程后需要消耗约2 500 kcal的能量, 而一个人快走8 km 需要消耗500 kcal 的能量[8]。 尤其第二产程时,子宫收缩变得频繁,剧烈的疼痛增加了产妇的身体消耗量,本研究观察组中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对初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适时适量补充高能量液体或能量食品,使产妇及时补充能量,提高体力和产力,可以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3.2 初产妇第二产程中实施能量补充可缩短第2 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 分娩过程中需要儿茶酚胺、皮质醇和交感神经等各种复杂的神经和体液系统参予应激调节[9]。并且分娩过程中脱水和热量摄取不足可造成产程延长[10]。 有研究显示,能量补充后,明显降低产妇饥饿程度及主观疲劳程度的感受[11],Josianne 等[12]研究显示,静脉注射5%葡萄糖的孕妇产程时间短于滴注生理盐水的孕妇, 认为葡萄糖作为能量供应给孕妇,可以大大缩短产程时间,并且不会提高任何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有研究表明:产妇分娩时加强产程中入量管理,可达到加快产程[13],减少产程延长、滞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1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第2 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 h 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初产妇第二产程中实施能量补充可使产妇体力得到补充,缩短第2 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

4 小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分娩质量要求的提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研究并推广了助产适宜技术。 降低剖宫产率的一个有效手段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及时、 科学的开展能量与液体补充[15]。 本研究通过对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给予能量补充,增强子宫收缩力、缩短产程、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改善分娩结局。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程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