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0-07-23 04:07林懿辉李洁冰郭跃跃何旭辉陈彬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前缘压缩性椎体

林懿辉 李洁冰 郭跃跃 何旭辉 陈彬勇

骨质疏松性疾病主要是以骨微量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成骨细胞骨矿沉积于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平衡被破坏,导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造成患者腰背部疼痛,影响脊柱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常用手段之一,PVP与PKP均为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因此,为进一步明确PVP和PKP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各52例。PKP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4.81±14.04)岁;发病部位:胸段椎体22例,腰段椎体20例,胸腰段椎体10例。PVP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5.03±15.62)岁;发病部位:胸段椎体24例,腰段椎体21例,胸腰段椎体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和进行止痛处理,完成常规检查、备皮等操作。PVP组采用PVP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采取局部麻醉,铺巾常规消毒,手术过程中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伤椎椎弓根皮肤为进针点,置入穿刺针,通过双向透视保证穿刺针达到患者椎体前1/3位置后缓慢注入拉丝期的骨水泥,严格控制骨水泥注入时间,待出现云朵状影扩散至椎体后壁附近或有水泥渗漏时停止注射,骨水泥硬化前完成注入操作,取出穿刺针。PKP组采用PKP治疗:患者采用与PVP组同样的方法麻醉和建立工作通道,确保所建立的工作通道位于椎体前壁2~3 mm处,置入球囊,透视下实施球囊扩张,待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复位满意后停止扩张退出球囊,将拉丝期骨水泥通过工作通道注入,注入方式与PVP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手术情况 主要包括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

1.3.2 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和脊柱侧弯Cobb角。

1.3.2 手术前后疼痛情况 采用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总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PVP组手术时间(42.17±4.06)min短于PKP组的(48.64±4.58)min,骨水泥注入量(4.32±1.21)ml少于PKP组的(7.68±1.5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38.46%高于PKP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和脊柱侧弯Cobb角比较 手术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和脊柱侧弯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且PKP组的椎体前缘高度(29.35±2.28)cm高于PVP组的(25.86±2.18)cm,脊柱侧弯Cobb角(16.46±1.28)°小于PVP组的(18.65±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n(%)]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n(%)]

注:与PKP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和脊柱侧弯Cobb角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和脊柱侧弯Cobb角比较()

注:与手术前比较,aP<0.05;与PVP组比较,bP<0.05

2.3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对比 手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PKP组VAS评分(1.72±0.47)分低于PVP组的(2.18±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对比(,分)

注:与手术前比较,aP<0.05;与PVP组比较,bP<0.05

3 讨论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使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攀升,主要由于患者全身骨量减少、单位体积骨量降低,患者骨质中矿盐和骨基质量比例减少,导致患者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发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导致患者长期腰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残疾和死亡[3]。传统治疗手段中可以采取药物治疗,但治疗周期长,患者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十分不理想。

PVP和PKP是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两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创伤较小,恢复过程中疼痛感较低、恢复过程快,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认可。PVP和PKP两种方法均通过注入骨水泥的方式增加患者椎体的稳定性,增加强度减少患者椎体的受损程度,降低患者椎体压缩程度,同时骨水泥可承担部分椎体负重,降低椎体负荷,从而达到减小骨折应力的作用[4]。并且骨水泥聚合反应温度峰值为52~93℃,能够有效破坏周围疼痛神经末梢[5]。而与PKP比较,PKP治疗采用球囊进行手术辅助,可以有效增加空间,达到低压注射标准,使患者骨质疏松情况改善,骨质更加紧密,同时球囊扩张也可有效使得伤椎复位,塌陷得到有效支撑,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6]。此外,PKP治疗还可以注入更多的骨水泥,促进椎体高度恢复,且注射压力较低,对患者骨裂隙和静脉通路进行密封,与PVP比较,手术后骨水泥渗透率更低[7]。本研究结果显示,PVP组手术时间短于PKP,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且PKP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PVP组,脊柱侧弯Cobb角小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PKP组VAS评分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PKP治疗,其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多于PVP,但能够更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前缘压缩性椎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高压涡轮前缘几何形状对性能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