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艾滋病患儿抗病毒治疗后CD4+ T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0-07-23 04:07傅得佳柯迎春林菁杨华彬朱炜春姚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免疫学抗病毒基线

傅得佳 柯迎春 林菁 杨华彬 朱炜春 姚菲

现今,艾滋病已经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幼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儿存在极大的特殊性,相对于成人患者来说,其病情具有更大的复杂性。AIDS会极大地威胁患儿的生命,使其生长、智力等受到极大影响[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式可以使得AIDS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能够使得患者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周期明显较长,往往需要终生接受治疗。我国相关专家并未针对抗病毒治疗的长期运用进行研究,临床治疗效果不明确,并且并未掌握其影响情况[2]。鉴于此,本文针对临床运用抗病毒方案治疗AIDS患儿的实际疗效与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幼儿AIDS防控工作提供有效建议,为幼儿身体健康提供有效保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1~3岁AIDS患儿作为A组,纳入标准:①1~3岁患儿,通过HIV技术检测结果为阳性,或是病毒载量达到诊断水平,满足免费AIDS抗病毒治疗入选要求;②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化学药物临床诊治;③治疗时间≥1年。排除标准:患儿存在严重的先天性缺陷,或本身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选取同期60例1~3岁健康幼儿作为B组。A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2.61±1.11)岁。B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2.51±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两组幼儿开展描述性研究,对A组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成效评估,并且研究所患疾病及治疗方式对患儿治疗前后CD4+T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免疫学成效评估内容涵盖以下几点:各类型AIDS患儿接受诊治前后CD4+T细胞水平;各个诊治阶段CD4+T分布情况。对A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ABC/AZT+3TC+NVP的三联法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随访调查,调查频次3个月/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将A组患儿治疗前(基线)与治疗后每3个月的相关指标详细记录下来,其中包括免疫学参数,主要指CD4+T淋巴细胞水平,借助抗凝试管进行全血样本的采集,采集量为3 ml,以此开展CD4+T淋巴细胞测定与病毒载量测定,在12 h内完成全血样品的实验室测定;免疫学失败指经过半年的AIDS抗病毒治疗后,不管是 HIV病毒有没有彻底被抑制,患儿机体中有如下表现:①CD4+T淋巴细胞水平<100个/mm3;②CD4+T淋巴细胞水平减低或低于患儿基线水平;③CD4+T淋巴细胞水平减小至最大值的1/2,若是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均认为是免疫学失败。

免疫学失败中的生长发育研究参数涵盖体重、身高、腰围及胸围等,并且根据公式获得Z评分,Z评分=(实际测量值-参考标准中位数)/参考标准的标准差;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若<-2,就表示属于生长发育迟缓的类型,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若>2,就代表患儿存在肥胖现象,若<-2,就表示属于消瘦类型,而血红蛋白若≥110 g/L,即在正常范围之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学应答效果 60例AIDS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逐渐增长,CD4+T细胞计>500个/mm3的占比由36.67%提升至治疗36个月后的88.33%;<200个/mm3及200~349个/mm3的占比分别由36.67%、11.67%降至治疗36个月后的1.67%、1.67%。AIDS患儿基线及接受3、6、12、24、≥36个月的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患儿基线CD4+T细胞计数为(493.05±521.22)个/mm3,末次随访CD4+T细胞计数为(1037.69±543.05)个/mm3,增长均值为(544.64±564.09)个/mm3。见表1。不同体重-年龄Z评分、基线CD4+T细胞计数患儿治疗前后CD4+T细胞计数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开始治疗月龄、身高-年龄Z评分、WHO临床分期患儿治疗前后CD4+T细胞计数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A组患儿身高均低于B组同期,体重均低于B组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重复测定混合线性模型可知,随着患儿接受治疗时间的推移,A组患儿与B组正常儿童体重及身高之间的差异渐渐缩小。见表3。

表1 60例AIDS患儿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分布情况对比 [n(%),]

表1 60例AIDS患儿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分布情况对比 [n(%),]

注:不同治疗时间比较,P<0.05

表2 不同类别患儿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差值比较(,个/mm3)

表2 不同类别患儿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差值比较(,个/mm3)

续表2

表3 A组与B组儿童身高、体重对比()

表3 A组与B组儿童身高、体重对比()

注:与B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现今,CD4+T细胞计数是临床上首选的AIDS判断、治疗效果评估与预后评估的关键性免疫学参数。若是病毒载量不能得到明确,能够依照CD4+T细胞水平与临床反应的实际情况评估免疫体系改善的情况[3-6]。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AIDS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逐渐增长,CD4+T细胞计数>500个/mm3的占比由36.67%提升至治疗36个月后的88.33%;<200个/mm3及200~349个/mm3的占比分别由36.67%、11.67%降至治疗36个月后的1.67%、1.67%。AIDS患儿基线及接受3、6、12、24、≥36个月的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患儿基线CD4+T细胞计数为(493.05±521.22)个/mm3,末次随访CD4+T细胞计数为(1037.69±543.05) 个/mm3,增长均值为(544.64±564.09)个/mm3。这就表明抗病毒的临床方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AIDS患儿的免疫系统。患儿的平均增长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群体,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胸腺功能相对较强。由此可知,经由抗病毒的临床方案,患儿的免疫功能重建及修复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相对于健康幼儿而言,AIDS患儿的体重及身高明显较低,而经过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渐渐缩小,这和相关报道结论是相符的[7,8]。因此可知,运用抗病毒的临床方案后,能够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问题的改善,但是因为在接受治疗前患儿的基线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幼儿,并且在本研究过程中,AIDS患儿的体重及身高并没有达到正常幼儿的程度,如果患儿能够接受更长时间的抗病毒临床治疗,其生长发育水平能否达到正常水平,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免疫学抗病毒基线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