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0-07-23 04:07邝桂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缺铁性血常规贫血

邝桂星

临床血液科中,贫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很多类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在临床近年来的统计中发现,贫血患者例数越来越多,是因为早期贫血症状不是很显著,当患者出现显著症状时,其病情已经处在危险状态,从而导致感染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进而加重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影响预后效果[1]。所以,尽早对疾病诊断并确诊,继而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预后效果的改善意义重大。临床中比较常见多发的三种贫血为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后两种贫血类型的检测相似度高,一定程度了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常规检测红细胞容量的过程复杂,具有较高的误差发生率,而且不容易却分血液成分异常疾病,影响疾病后期诊断治疗[3]。血常规为基本的临床检验项目,也可为鉴别诊断贫血提高依据。所以,本研究以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114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贫血患者,入院后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地中海贫血)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各57例。观察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8.03±8.99)岁。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7.65±8.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对照组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观察组符合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两组接受血常规检验时,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排除标准:妊娠期者;哺乳期者;合并低蛋白血症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急性失血量>500 ml者;急性脱水者;不配合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开始血常规检验前3 d,叮嘱患者禁用各种可能会影响血液成分的食品或药品。患者清晨起床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选用静脉血2 ml置于抗凝试管中,利用迈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BC-5000并配以原装原配试剂实施检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血常规指标:MCH、MCV、RDW-CV、MCHC。②诊断准确率:诊断金标准为基因检测,评估血常规鉴别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指标 两组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V、RDW-C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CH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血常规鉴别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6.49%(55/57),对照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8.25%(56/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05)。

3 讨论

3.1 贫血 贫血为常见的血液科疾病,此病具有复杂的病因,包括单纯的大量失血、细胞破坏、细胞功能障碍等,一般情况下,贫血对大量失血不考虑[4]。有调查指出[5],我国贫血发生率>15%。临床总结贫血的发生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变化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体外周血红细胞 容量下降,低于正常范围的症状,发病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6,7]。临床上贫血的症状较多,可在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皮肤、神经系统等[9]。患者常常伴有的症状为注意力集中困难、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力降低等。很多患者存在皮肤苍白,未进行劳动或者运动下就出现心功能障碍、心率较快、呼吸急促的情况[10]。一些患者出现消化功能不良、食欲衰退等情况,而男性患者则发生的症状为排尿减少,而女性则表现为月经异常、性欲减退等情况[11]。贫血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实施针对性治疗,从而将更高的要求提供给临床疾病的鉴别和诊断中[12]。

3.2 鉴别诊断贫血 现阶段,医务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是对贫血类型如何准确鉴别,同时结合结果而选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使得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改善。但是,就算进行非常严格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病史检查后,也会有大约5%的患者对于具体的发病原因无法确定,从而熬制贫血的误诊率处于较高水平,进而使最佳的治疗时机被错过,最终使得疾病加重。在临床检查项目中,血常规为最基础的一种,血常规为理论层面主要鉴别诊断人体是否为贫血的方式,可将血液细胞学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准确的呈现出来。在过去的研究中,有研究指出[13],在诊断地中海贫血中,利用血常规检查指标,可确保诊断准确率>90%。也有研究研究表示[14],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中,血常规检查指标的作用显著,可对两类患者精准区分,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更是>90%,且高达98%。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V、RDW-C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CH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6.49%(55/57),对照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8.25%(56/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贫血患者不同,其血液成分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在MCHC、RDW-CV、MCV等方面有所体现,导致地中海贫血出现的重要原因为遗传和基因缺陷。有研究表示[15],地中海性贫血患者中,其血红蛋白中合成的珠蛋白链较健康者不同,在MCV和RDW-CV中存在直接表现,即其水平持续降低,而MCHC则是发生增加的情况。合成的珠蛋白链异常又对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造成直接影响,使得其数量降低。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致病原因更是多种多样,也许使铁元素长时间流食,也许使铁元素需求量较多,上述情况都会导致体内细胞铁元素不足,使得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异常,影响细胞分裂和增殖活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MCH降低问题,也会降低MCV和RDWCV水平,同时MCHC波动的情况。

因为病因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影响,缺铁性贫血患者较地中海性贫血患者的MCV和RDW-CV水平稍高。是因为流食的铁元素可补充的渠道较多,将患者铁元素需求过量、机体代偿机制破坏的问题有效解决。降低的MCHC水平,是因为受到长时间存在的病理性态势影响,较地中海性贫血患者差一点。除此之外,两类患者都是因贫血因素的直接影响,MCH差异不显著。本结果同有关研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16]。并且,血常规检验具有操作便捷、简单的特点,同时不需要很多金钱、精力、时间,从而保证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14]。在鉴别诊断贫血中,血常规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急性发病的患者,其血液成分也许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更好的应用于贫血的诊断鉴别中。

总之,通过血常规检查,在鉴别诊断贫血中可得到特异性指标,可将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性贫血准确区分,以MCHC、MCV、RDW-CV为主要指标,MCH差异无特异性。在以后的鉴别诊断中,可首选血常规检查作为鉴别诊断贫血的技术,从而将可靠的诊断依据提供给临床确诊和诊治。

猜你喜欢
缺铁性血常规贫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