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脊柱创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2020-07-23 04:07柳志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卧床脊髓脊柱

柳志泽

脊柱创伤是外科常见的一类关节损伤病症,其中包括附件骨折、椎体骨折、脊髓受压、脊髓裂伤、脊髓挫伤、脊髓休克等类型,损伤后患者通常伴随着肢体麻木、肿胀、压痛、畸形、神经功能障碍、骨擦音等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而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脊柱创伤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及时修复损伤的脊柱组织,改善脊柱活动功能,提高脊柱稳定性,但术后需卧床一段时间,极易发生VTE,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患者术后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临床预防能力,有效降低术后VTE发生率,促使脊柱功能及早恢复[2]。该研究选取120例脊柱创伤患者,探讨其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VTE分为实验组(有VTE,15例)与对照组(无VTE,105例)。实验组中男10例、女5例;对照组中男72例、女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3]病例资料完整者;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语言沟通顺畅者;无需哺乳或未妊娠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创伤者;临床诊断均需进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凝血功能与血液系统功能正常者。

1.2.2 排除标准[4]创伤前已经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关节创伤、恶性肿瘤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重症感染者;有精神病史、或智力障碍、或认知功能不全者;不配合实验研究者;具有手术禁忌证者;近6个月进行过脊柱相关手术者。

1.3 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有无输血史、有无血栓史、卧床时间、是否合并基础病、年龄、是否下肢瘫痪、有无抗凝治疗,对上述资料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以此确定患者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脊柱创伤术后VTE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输血史、血栓史、合并基础病、下肢瘫痪、未抗凝治疗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长于对照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脊柱创伤术后VTE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栓史、卧床时间、下肢瘫痪、未抗凝治疗(P<0.05)。见表2。

表1 脊柱创伤术后VTE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表1 脊柱创伤术后VTE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脊柱创伤术后发生的VTE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脊柱是人体重要支撑结构,包括椎间盘、脊椎骨等,主要分为颈、胸、腰、骶、尾等5段,具有保护脊髓、保护内脏、支撑躯干、进行运动、减震、负重的功能,随着身体运动载荷,其形状可自由变化[5]。但在打击伤、高处坠落、重物砸伤、交通意外等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脊柱极易出现创伤,比如附件骨折、椎体骨折、脊髓受压、脊髓裂伤、脊髓挫伤、脊髓休克等,创伤形成后患者多表现出脊髓水肿、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脊髓出血、疼痛、骨传导音或擦音等症状,创伤严重时,患者多伴随着括约肌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大小便失禁、尿潴留、瘫痪等情况,最终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6]。

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事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道路车辆逐渐增多,再加上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方式日益改善,脊柱创伤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7]。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脊柱创伤,及时修复损伤的脊柱组织,改善脊柱功能,但术后仍然具有一定的VTE发生率,一旦发生VTE,极易对手术效果与安全性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延缓预后康复,故需要深入分析患者术后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及早排除危险因素,有效减少术后VTE,积极促进脊柱功能恢复[8]。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输血史、血栓史、合并基础病、下肢瘫痪、未抗凝治疗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长于对照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栓史、卧床时间、下肢瘫痪、未抗凝治疗(P<0.05)。由此可知,血栓史、卧床时间长、下肢瘫痪、未抗凝治疗是脊柱创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具体原因分析:①患者具有静脉血栓史,其血管壁已遭受一定损伤,创伤后机体血液极易维持高凝状态,再次VTE可能性更高;②术后卧床时间越长,患者腹压增加,直接压迫髂腹股沟区,促使腹腔盆腔静脉回流受阻,血运变缓,VTE发生率较高;③下肢瘫痪后,患者肢体静脉血管收缩反射减弱,肌肉泵作用降低,致使血流缓慢,容易引发VTE;④由于手术操作损伤血管、长时间卧床,患者血液容易呈现高凝状态,若术后未进行抗凝治疗,则患者极易发生VTE[9]。因此需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术后VTE,维持四肢正常血液循环,减轻手术对机体的损伤,促使脊柱功能及早恢复。

具体措施:①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VTE相关知识培训,丰富医护人员VTE知识储备,强化防治意识,制定VTE防治工作手册,建立VTE应急预案,成立VTE防治小组,科学评估患者术后VTE风险[10];②根据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结果,为其合理选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比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准确把握药物使用量,确定药物使用时间,手术前禁止使用抗凝药物,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体征,评估出血风险;③VTE防治小组成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强化VTE防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告知VTE发病机制、危害性、预防重要性、预防措施、注意事项,为患者发放VTE知识手册,叮嘱及早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必要时可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抗血栓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降低出血风险;④对于下肢瘫痪者,指导家属定时对肢体进行按摩,按摩2~3次/d,30 min/次,同时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注意肢体皮肤清洁,必要时可使用腔静脉滤器。

综上所述,脊柱创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栓史、卧床时间、下肢瘫痪、未抗凝治疗,为了进一步降低术后VTE的发生率,需加强临床预防。

猜你喜欢
卧床脊髓脊柱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头低位卧床对恒河猴骨代谢、糖脂代谢的抑制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