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7-23 04:07孙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阻滞剂受体心功能

孙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舒张或(和)收缩功能障碍,静脉回心血量无法充分排出心脏致使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其形成原因与心血管疾病、情绪剧烈波动、活动不当、药物作用、心脏负荷大、严重心律失常、感染等有关,心衰发作时患者通常伴随着腔静脉淤血、肺淤血等情况,最终加速死亡[2]。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心力衰竭新发病例400万,病死率高达0.9%[3],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缓解心衰,稳定心率,明显改善心功能,尽量延长患者寿命。该实验选取14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析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其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4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5.24±6.42)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8例,Ⅲ级30例,Ⅳ级12例;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79±1.25)年。研究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4.98±7.00)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31例,Ⅳ级13例;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4.02±1.6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治疗内容,自愿签署治疗同意书;静息状态下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0次/min者;临床检查符合NYHA制定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者[4];语言、听力、视觉等感官功能正常者;获取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排除标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严重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者;神经系统功能、血液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等异常者;脾胃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近期使用过对心脏有影响的药物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具体方法:根据患者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血压心率监测结果,给予酸碱失衡纠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具体方法:口服β-受体阻滞剂,即口服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规格:25 mg×20片),起初口服量6.25 mg/次,口服2次/次,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合理增加用药量,每周每次最多增加12.5 mg,仍然2次/d,最大用药量控制在50~100 mg/次,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心功能指标:选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包括LVESV、LVEDV、LVEF、心脏输出量。②生存质量:应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5]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其中包括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4项内容,量表最低0分,最高100分,评分越高,即患者生存质量越高。③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肝功能损伤、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DV、LVEF、心脏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LVEDV、LVEF、心脏输出量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用药后出现血压降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出现血压降低1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干预后已经恢复正常。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的一类心内科疾病,也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主要是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及诱发因素导致心肌损伤、心肌功能与结构变化、心室充盈或(和)泵血功能降低所引起[6]。发病早期患者多表现出运动耐力降低、疲乏、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哮鸣音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极易出现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情况,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提高病死率[7]。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广大民众长期保持不良运动习惯、饮食结构以及不规律作息,身体素质逐年变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且逐渐趋向年轻化[8]。现阶段,临床多采用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对症治疗,这些疗法虽然能暂时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容易反复发作,加重患者身心的痛苦[9]。

β-受体阻滞剂是当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一类药物,属于“金三角”药物之一,其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用药后能及时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特点,可阻断心力衰竭发展成恶性循环。而倍他乐克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其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使用后对心衰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抑制的效果,能减轻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的毒害,降低肾上腺能张力对心脏的损伤,有助于延缓心室重构,同时可减缓心率,减轻心脏负荷,促使心功能及早恢复[10]。该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LVEDV、LVEF、心脏输出量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好,可及时缓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大量推广应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

猜你喜欢
阻滞剂受体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